读书:《好好学习》
——2018年11月27日星期二
一、踏上了快速阅读的高铁
自从学习了《快速阅读》这门课。我简直疯狂:狂喜,忘我,疯狂,入迷……
短短一个月不到,我已经借来20本左右的书。而且,几乎都读完了。最主要的是,每一本书读完,我都做了输出:或者是语音,或者是短文,或者是思维导图。总而言之,是高质量的阅读。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到事情啊。
以前,每每听到别人说,应该读书,并且列举成功人士都是酷爱读书的。一年读100本书,后来,还听说,30岁就实现了财富自由的高总一年读300本书。我简直是惊叹,同时又感觉可望不可及。其实,也更加无助和焦虑了。
自从开始认真的学习以来,更加认识到阅读,读书的重要性。可是,读书慢,没有时间读,成为一大困惑。
有一阵子,我买来很多书,同时也去图书馆借书。可是,短暂的喜悦和激情过后,读书慢,没时间,像是两把利剑,悬在头上。
严重的挫败感,深深的焦虑之后,我痛下决心,做减法,聚焦目标。一个时期内只精读一本书,只做好备课工作。
短时间内,焦虑的症状似乎好了一些。可是,后来发现,我只精读一个作者的一本书,压力是小了。可是,久了,似乎,就好像又走进了一个封顶的屋子,又好像是一个死胡同。总感觉不对劲。
就在这个时候,快速阅读的开班广告,在一个我早起的打卡时间在微信朋友圈里蹦了出来。我当时顾不上多加思考,没有任何质疑和猜测,当即就兴奋的报了名。
7天的学习之后,我的人生,从此不同。开启了我的快速、高效、愉快的读书之旅……
从那时到现在,短短一个月不到,我就不断的惊呼,尖叫,徜徉在好书的海洋。
二、《好好学习》是该好好学习了
听说这本书已经好很久了。可是,一直不太在意,而没有去读。参加了快速阅读培训班的学习,因为老师的推荐书单上有这本书。于是,借来读。
短暂的激动之后,发现这本书的难度指数,超过了我的预期。但是,这本书,打开了我的眼界。许多新鲜的提法,一些观点,让我顿悟到很多。
以下将我提炼的,感觉对我们来说最为有触动的部分分享给大家。
三、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
(一)学习什么?怎样学习?
1、学习什么?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所以,现在的关键问题,已经不是学不学的问题,而是哪些知识应该学习,怎样高效的学习的问题。
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二八法则,是最好的诠释。也就是说,20%的知识比80%的知识更有用,我们应该把80%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20%起关键性问题上,而不是平均地把时间花在各种知识上。
在这本书中,他提到一个临界知识的观点。其实,临界知识,指的是通过验证的普遍规律和定律。那么,学习临界知识,其实就是能起到关键作用的知识。。
而怎样学习临界知识,要遵循底层规律和使用底层方法。
学习临界知识首先要具备底层心态。底层心态有两个,主要是绿灯思维和以慢为快。
1、绿灯思维,也就是当面对与自己传统认知不一样的地方。要积极的考虑新观点有价值的地方,而不是本能的去防卫,去排斥,去质疑。也就是,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和自己截然不同的新观点,新看法。
2、以慢为快。就是学习的结果追求高效,可是,在修炼的过程中,尤其在练内功的时候,反而是要放下脚步,慢下来。因为,真正高效的学习,其实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而对于大多数而言,我们不能做到融会贯通的主要原因是,在学习中遇到阻塞是,没有把它攻克,没有打通。因而,只是看似的学了很多,其实,没有真正弄懂,弄通。
花大力气,放慢速度,打通知识阻塞。这就是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所以,掌握临界知识,首先在学习新知识时有绿灯思维。而在具体学习时,又要有以慢为快的心态,把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比如学习临界知识。
2、怎样学习?
学习临界知识的方法:
学习临界知识的具体方法,有三个:反思、以教为学、刻意练习。
A、反思,主要是写反思日记。训练反思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三个:
(1) 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2) 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3) 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
B、以教为学,在备课方面,主要从两方面加强。
(1) 备课时,要广泛搜集资料。宽备窄用。
(2) 备课时,要主动查询不同观点和不支持自己结论的反面案例。
C、刻意练习。
主要是建立心理表征。这里的心理表征指的是,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也就是对我们思考过程的思考。也就是注重思考过程。
刻意练习的关键是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提高认知效率。
(二)什么是临界知识?我们如何找到自己最需要的临界知识?
1、什么是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是对事物更底层规律的总结。
2、如何找到自己的临界知识?
(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去阅读经典的速记,从中寻找到最重要的原理和知识。
(2)、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也就是找到知识的源头。找到重要结论是怎么来的。
(3)、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这 一步工作就到了寻找和建立临界知识的关键步骤。这一步骤,其实是寻找问题的第一性原理。
实际上,寻找和建立临界知识的过程,也就是用第一性原理思考:能够用更加底层、通用的规律解释,就不用新的假设。
(4)、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在遇到问题时,据诶不断质询、反复探索的学习能力,在持续的发现和自我否定中,你的临界知识假设会进化得越来越可靠,越来越有解释力。
一些看似很旧的概念,我们重新理解了这个概念,当我们能够一新的角度理解旧的概念并应用它解释很多新事物的时候,就概念就成了我们的新武器。
其实,大道至简,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我们一直寻找临界知识的方法,其实说白了很简单:把科学研究的严谨方法引入日常的生活思考决策中。
我们坚持这样的训练自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的临界知识。
(三)核心临界知识:
另外,作者在最后也给到了几个通用的临界知识。
因为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不同,因而,每个人的专业就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个人,需要遵循底层思维,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临界知识。
但是,也有一些核心的临界知识是通用的。也就是一些核心临界知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黄金思维圈、二八法则、复利效应。
黄金思维圈最基本的应用就是:你遇到每一件事情,首先问“为什么?”也就是,问自己问什么要做这件事。
所谓黄金思维圈,其实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what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第二个层面是 how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是心啊我们想要做的事情;迪森格层面是 why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绝大多数的人思考问题的时候,是从what的角度出发,很少有人能够从how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站在why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复利效应:则是做了A能够加强B,做了B,又反过来,加强推动了A。日积月累,互相加强。
四、我的总结和学以致用:
1、我的学以致用:
A、充分运用黄金思维圈,从今以后,凡事问为什么?透过表象看到事情背后的本质。
B、二八法则的运用:把自己80%的时间和慢功夫,用在20%的真问题上。死磕底层思维,找到并死磕临界知识。
C、复利效应:开始用底层方法,每天写反思日记,把每天的日常生活当成案例,分析,总结。实现复利效应。
D、我的综合运用:
利用底层心态,绿灯思维,学习新知,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临界知识,以慢为快,把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具体采用反思法,每天开始写反思日记。以教为学方面,除了线下课,还开了一直播,发简书,录喜马拉雅音频,以多方立体的方式,分享,分享,再分享。刻意练习:黄金思维圈。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
2、我的总结:
其实到这里,道理听起来简单,可是,若是从知道到做到,其实很难。因为,作者告诉我们的也只是原理,仍要靠我们自己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路子,需要自己去遵循这些底层思维去训练。
尤其,在刚开始训练阶段,应该说是一定要有: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的精神才可以。
我的感概是:没有任何人会随随便便成功,都是要耐得寂寞,苦练内功的。在这个修炼的过程中,是要下慢功夫的。其实,一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个过程就是在磨刀。为的是砍柴时刀子锋利一些。
其实,懂得了这些以后,我们至少可以认清一个道理:既然没有捷径,我们就只有认了。所以,不必在焦虑,我们不如别人。别人无非是比我们起步早而已。如果,我们继续不开始起步,那么,只能和别人的距离拉得更远。
唯有开始,是治愈我们焦虑的良药。
这世界上,的确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开窍早,早起步。早起步早收益。而我们已经不属于那种早开窍的人了。那么,庆幸的是,现在我们开窍了。决定起步了。
那么,对于我们而言,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此刻,就是最早的开始。3年,5年,10年以后,我们也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别人。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加油吧。不论怎样,这完全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