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不是这样:制定很多目标,目标一年减肥20斤,每天坚持早起,而且为了这个目标制定了详细的执行计划,一开始时候情绪高涨,可是坚持不到一周,看着体重没变化,早起很痛苦,慢慢就失去动力,然后计划也就不了了之。
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多人都归结于自律,我不够自律,我很懒,实际上跟我们身体的激素有关系。脑科学研究表明,让人产生快乐感觉的本质是脑内激素的分泌,其中最重要的两种就是多巴胺与内啡肽,多巴胺可以瞬间提高幸福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别人3个月瘦20斤,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到,所以开始制定计划,但是一半人最终还是半途而废,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多巴胺给了你开始的渴望,但却不会给你持续的动力,多巴胺来的快去的也快。多巴胺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多巴胺的分泌需要持续正向反馈。比如我进行了一个星期的健身塑形以后,发现肚子上的肉还在,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改变。这时候多巴胺就不分泌了,继续做下去的渴望和动力也就没了;
二、多巴胺更喜欢即时奖赏,比如电视剧、短视频、好吃的。所以在我们看抖音,小红书和3个月后减肥瘦身获得的好身材相比,显然前者更加让人开心,分泌的多巴胺更快更多。
三、多巴胺喜欢新鲜感,也就是它地边际效用会递减,比如,我们第一次尝试一个美食,与一个人爱慕的人初次相识,我们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但是第50次,100次之后就没那么强烈了,多巴胺的分泌会慢慢减少。
正是由于这些特征,我们总是非常容易开始做一个计划,却总是难以坚持执行计划。但大脑很聪明,它为了帮助我们做完,它会派给我们另一个帮手就是内啡肽。我们平时养成的微习惯,阅读、写作、高度沉迷、画画、音乐、电影、恋爱、瑜伽、冥想还有长跑都会产生内啡肽,内啡肽的分泌让人获得持久稳定的幸福感,但是内啡肽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也需要付出的努力越多,内啡肽分泌得越多,就像是大脑在安慰你: “这些付出都值得” ,这样我们越能感觉到充实和幸福的感觉,觉得这个事没白做,今天没浪费。最容易产生内啡肽的就是高度的专注和沉浸,比如说跑马拉松,在身体受到巨大压力时,坚持完赛会分泌大量的内啡肽; 当你心理遭受压力,连续好多天完成一个项目取得的成绩也会分泌内啡肽去缓解我们的情绪;一整天埋头干活或者学习,终于下班了或者结束学习了,感觉很高兴,这就是内啡肽在起作用。同样,但是当你玩了一整天,到晚上该睡了,你感觉意犹未尽好开心,明天还想玩,这就是多巴胺在起作用。在游戏中升级打怪,即刻反馈,就能短期内获得多巴胺,但是人生的真相是我们很多事情获得回报的周期比游戏更长,内啡肽的补偿机制让长时间的自律、长期主义能得以实现。我们总认为人是先受到激励才开始行动的。但事实往往是我们先行动,才会受到激励,才会持续行动。
那么当我们知道了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怎么去用呢?很简单,遵从一个5分钟法则,感觉动力越来越不足的时候,对结果的渴望渐渐消失的时候,下次当我们计划开启一个行动时候,我们先开始行动再说,健身,写作,阅读,下一次面临选择的时候告诉自己先行动起来,当我们运动时候,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因为内啡肽就要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