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快节奏,讲究效率社会,讲“废话”成了一种奢侈。
最近有点感想,什么时候开始,听不进身边人的“废话”了。
工作和生活,很早我就尽量把两者分开。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按时下班,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提高效率的其中一种方法就是直奔题眼,一针见血。然而却不知不觉,也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从上学的时候可以看出,我的理解能力不错,基本老师说了一点便清楚,理清公式的逻辑关系便很明了。
而且很多事情,只要我用心听了,就能记住,所以不需要反复提起。

这种工作行为,使得我在生活上也受其影响。例如,说过一遍的事情,不喜欢重复跟我再说;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事,就直接打字不要发60秒语音;讲话讲重点,正确的废话不必要说。
天哪!我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最明显的就是和家人相处。长辈们喜欢发语音,连名字都要喊两遍才说话的那种,以前真的太厌烦了,时不时就发长语音,而且有时候还是废话。
可想想,家人连废话都不说了,那还有什么话可说的。
废话表面上真的浪费时间,可生活里的小确幸却是由废话组成。废话的关键不在于说什么,而是我想跟你说说话。
每个人的生活圈子不同,如家人,如爱人,如曾经要好的朋友,不难发现有些会慢慢变得无话可说。
“早安”、“吃饭了吗”、“下班了吗”、“穿够衣服啊”……如此之类又废话又啰嗦的话,估计很多人不少听,最多的频率可能是来自母亲大人的问候。
例如父母,因为自己逐渐长大,有了自己圈子,慢慢的父母跟不上我们的节奏了。父母很想和子女说说话,却发现没话题。那怎么办呢?只能说一些我们可能觉得很废话并且重复说的话。
用心思考下,对方在说这些话的用意在哪?对,就是出于关心,想和我们说说话而已。
亲密关系中也不例外,记得有个段子:“当我在路边看到一棵长得很奇怪的树,我马上拍照并发了给你。那时我就知道大事不好了。”
当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什么事情想的都是对方,哪怕看到路边一颗长得很奇怪的树;今天吃到了什么好吃的;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人;看到一朵很漂亮的花。
就是这一些无厘头绪,甚至傻傻的碎碎念,背后都藏着被挂念的爱意。
生活不止有明确的目的,还有那些碎碎念!我们不紧要听“废话”,还要讲“废话”。
如同我在上边说的,在高速发展的时代,慢慢的行为也变成了“只讲有用的话,只做有用的事”。
比如在亲子方面,很多父母还是处于,孩子应以学习为重的认知里。
以基于,孩子放学回来,首先问的是“今天老师讲了什么”、“作业写完了没”、“成绩多少”。除此之外,可能再无其他可聊,毕竟学习为重,讲废话就是浪费时间。
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事难以言表,就只能写在日记上,性格可能越来越内向,甚至严重的得了抑郁症。
对抗焦虑的方法,就是多听废话,多讲废话。
有一条微博,说一个人说的话若90%以上是废话,他就快乐。若废话不足50%,快乐感则不足。
生活的本身不就是由柴米酱醋茶组成的吗?和小姐妹聊聊八卦,和爱人吐吐槽,和父母讲讲身边那些小事儿。这才叫生活,不用追赶时间,听听无厘头的废话也很惬意。
正是你在玫瑰身上浪费的时间,才让它变得无比珍贵。——————《小王子》
希望,我们都不要丧失讲废话的能力,不要错过跟你讲废话的那些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