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7日到30日,参加了朱地导师在三明教育的首场CP课程。这是我第二次上CP课,不同的导师有不同的风格,每次课程的收获也有所不同。
四天的课程下来,对于CP课程有了更多的认识。我们经历过的一、二、三阶段是关于教练素质的培训,CP则是关于教练能力技能的培训。教练技术的对象是人,主要是从人的心态和信念上去启发和激扬。所以教练技术实际上是一门通过完善心智模式来发挥潜能,提升效度的管理技术。
教练技术有个基本的公式是P=p-i,表现=潜能---干扰,教练要做的就是面对不同的人群,需要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因此上课第一天,朱导花了很长的时间帮助大家区分,团队当中面对不同性格的人,通过意愿、技能高低进行区分,对高意愿高技能的人可以授权,对于高意愿低技能的人适合用顾问的方式,低技能低意愿的直接命令,低意愿高技能的人可以用教练的方式。
教练的四项基本能力:聆听、共分、发问、回应。第一次上CP课回到生活中去用的时候,四种能力有时会混淆在一起,聆听,要听什么?很多时候会只听表面的意思或者自己想听的内容。真正的聆听,是从通过被教练者的身心语听背后的情绪、假设、出发点等。如果没有聆听出被教练者真正要表达的内容,接下去的区分是很难做到有效的,那么接下去的发问和回应也是无效的。
区分的作用在于帮助对方提高对自己的了解,清晰自己的位置,开拓对方的信念范围,支持对方迁善心态,因此在区分的时候,主要帮助对方去区分对方说的是事实还是演绎,是目标还是渴望,通过对信念、行为、成果进行区分,让被教练者看到自己的盲点,从而信念发生转变后采取有效行动。
发问也是有技巧的,首先得精简,其次是一次只问一条问题,问完后停止说话,留意对方的反应,聆听对方的反应,最重要的一点是,发问有关连性的问题。过程当中可以多问启发性的问题,需要拿对方承诺的时候可以用封闭式的提问。
回应,很多走过三阶段的人会把课室里的回应用在生活中。实际上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我们在课室里的回应是属于训练范畴,所以会有些家人在生活中去给人回应,对方会直接说一句:说人话。CP课程里的回应,是属于教练范畴的,只是贡献当下那一刻的体验给到对方,是不加评判和演绎和,同时可以是支持和挑战的。回应是要注意的是,明确的告诉对方你的体验是什么,即时的而不是过几天后给对方一个回应:前几天我觉得你什么什么一大堆,可能对方已经都忘了那个事情了。回应同时是真诚的,是基于支持对方而作出的。
教练的四个步骤,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建立在互相有了链接的基础上,按照教练步骤,完整的去进行,让被教练者清晰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当下需要什么样的支持,看到当下他的位置及达成目标的盲点和干扰,并且在心态上进行调整,从而采取有效行动去达成目标。
朱导的CP课上还有一个版块是关于生命计划的。有些时候我们会看到或者听到很多人说迷茫,迷茫背后有一个很根本的原因是缺少目标,不知道自己要去向哪里,想要的是什么。说白了,生命计划就是为自己的人生订立一个方向。生命计划是基于愿景而设定的,通过激发愿景,塑造价值,树立目标,采取行动,拿到成果。在生活中如果去教练他人时,帮助理清对方的生命计划,可能就会省下后面很多很多的时间和事情。
在讲到教练文化之前,朱导还提到了情商与身心语的管理。拥有高情商是成为一名出色教练必备的优秀素质。通过情绪,教练可以洞察客户的心态、状态、当下的心情和感受,对人对事的看法,对别人的回应,说话背后的真正的意思等。除此之外上,教练也要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让情绪成为自己的干扰,才能做到中立、客观、聚焦。
教练技术能力(CP)的能力是在生活当中不断去运用才能学以致用才能熟能生巧,举一反三。拿我自己来说,第一次上完CP课后其实是有点晕的,这么多的理论,技巧,咋用呢?做了助教之后,在发问上有了提升,做了教练,回应上也有所提升,聆听和区分的能力也是在不断的和学员互动的过程中才渐渐的提升。这次CP课程之后,还发现了情商管理和生命计划的重要性。
去年走P的时候,我在心里为自己未来的人生设置了幅愿景图,这个愿景在我心里大半年时间了,从一开始有想法到后来决定无论如何要去做到,到后来会偶尔向我遇到的朋友说,再到现在我会不断的为我的愿景去尝试,可是说了很多,就是缺少一个具体的可检视的计划。这次CP课程之后,我当下的决定就是,要把我的愿景目标落地去执行,细化到年、月、周,为我的目标去行动,拿成果。
感恩三明平台,感恩朱地导师,感恩四天课程中所有支持和陪伴的伙伴们。让我们期待下次的课程,为自己的成长为脑袋去做一次投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