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设计这个实验, 目的是使研究人员的不同行为作为实验条件(提出理由、承认感受和尽量不施加压力)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这些因素事实上的确起了很大作用。这三种行为中的每一种,都促进了内化的发生:它们出现时研究对象的内化程度比不出现时更高。内化的表现是指研究对象晚些时候会再次做这项任务,也就是说,把他们随后的自由活动时间花在这项任务上,而不是花在其他事情上,比如阅读杂志。
然而,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发现。实验结果表明,如果研究对象在这些支持自主的行为(提出理由、承认感受和尽量不施加压力)出现时内化了某条规则,那他们也就整合了该规则。这对我们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他们在随后的行为中感到自由,并表现出对任务的喜爱,而且,他们相信这对他们个人来说很重要。他们带着真正的意愿去做这件事。
相反,如果内化发生在控制的环境中,缺少上述三种重要的促进行为(以及在那些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自主的环境中),内化就会采取内摄而不是整合的形式。即使这些人后来确实也做出了该行为,他们还是感到不自由、不喜欢,而且不相信它对个人很重要。他们已经接受了"应该做"的想法,步履沉重地继续向前走,好比待宰的羔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