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写作者说的话,从来只给自己听。读者理解的书,从来只是一面之词。
一杯鸡尾酒,一首爵士乐。没人知道为什么, 没人问,问了也无人回答。
是这款鸡尾酒的味道或颜色与作者脑中的画面相配呢,还是因为灵感来之前随手点了一杯?
是作者喜欢这首歌觉得它营造的氛围和想要在书中营造的一样呢,还是唱片机恰巧播到这了一首?
一个真正的读者不会将这样的问题说出口。因为毫无意义。他最多点一杯同款鸡尾酒尝一尝,再听一听同版本的爵士乐。就算有人问了,写作者也未必会解释,忘记了或者不想解释。毕竟“小说家应该藏在他的作品之后,不该抛头露面”——重点不是写作者本身,而是其作品。*
经常看到有人发帖问:为什么我看不懂这本书?
看不懂多正常啊。人家写书只是写而已,不是为了给你看的。 (畅销书之流除外。)
看不懂就换一本呗。不看书也能活,别纠结了。
不过要是有共鸣的话会比较爽,就像隔着时间和空间和作者碰了个杯=。=
(二)
从村上春树的作品真的很难看出来他是个22岁就结了婚并且到现在还没换过老婆、也没有被漫天传桃色新闻的家伙。
兴许小说家分两种,一种是太宰治那样在作品中写个人经历的写作者,太危险了,简直是在裸奔。就算匿名发表作品,熟悉的人也一看便知了,“就是那家伙写的,肯定没错。只有他才有过这样的经历呢。”这类作家的另一半大概活得会比较辛苦。(或许根本没有另一半……)不看他的作品大概会好奇,看了没准会难受,“嗯……这个是在写我,那个是写他自己。等等,那个角色是怎么回事?”……真是太凄惨了。
另一种是村上春树那样在作品中表现脑内小剧场的写作者, 看完了书,饶有趣味地去搜作者的资料,以为自己猜测到了作者的生平事迹。结果却是“不可能!他怎么会是那样的人,和我的想象一点儿都不一样!”……
真是有趣。
注:
- 该观点来自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具体哪一章哪一页,原文是什么,当然TM不记得了。
手头没书。半夜想睡觉,不想翻别人的读书笔记翻到死,也不想去下载电子版翻到吐。就这样吧。
哦。我再吐槽两句我自己吧。虽然我很久没有码字了。但是……
凭什么最困的时候最想码字???凭什么???凭什么??? 我是说,连续几天了,每次,都是困到不行眼睛都睁不开的时候脑子里跳出一段话或者一个画面,到底是写还是不写。不写睡一觉忘了。写了减少睡眠时间。好气哦。
当然今天不是因为想写才写的。是因为躺在床上想起洗衣机里的衣服还没晾……然后爬起来了= =。不然第二天要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