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中医
《伤寒杂病论》连载之《伤寒例》第②讲②-10

《伤寒杂病论》连载之《伤寒例》第②讲②-10

作者: 经芳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19-07-12 20:58 被阅读29次

    今天讲《伤寒例》②-10,也是《伤寒例》的收尾。

    【3.28】 以上皆传经变病,多不可治。不知人者,六日死。若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则荣卫不行、脏腑不通而死矣。所谓两感于寒不免于死 者,其在斯乎!其在斯乎!

    这段是老张吓人的话,太坏了,给了解决办法还要吓唬人……

    【3.29】 若不加异气者,至七日太阳病衰,头痛少愈也;八日阳明病衰,身热 少歇也;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也;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 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 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人精神爽也。若过十三日以上,不间, 尺寸陷者,大危。若更感异气,变为他病者,当依坏病证法而治之。
    若脉阴阳俱盛,重感于寒者,变成温疟。阳脉浮滑,阴脉濡弱,更伤
    于风者,变为风温。阳脉洪数,阴脉实大,更遇温热者,变为温毒。 温毒,病之最重者也。阳脉濡弱,阴脉弦紧,更遇温气者,变为温疫。 以此冬伤于寒,发为温病,脉之变证,方治如说。

    人生会有很多奇遇,比如西医最开始用抗生素治疗感冒,发现不行,因为很多感冒是病毒性的,消炎药抗生素根本不起作用。

    再后来就说,得了病毒性感冒就要回家喝水睡觉休息等着自愈……

    你妹的,不会治感冒赶紧放人啊。

    要是不能自愈咧?!

    尺寸陷者,大危。

    不能安心等自愈啊,万一又遇到一波猛烈的细菌病毒了咧?

    那就变成温疟,变为温毒,变为温疫……

    举个最近的例子,2019年5月底,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了一位得了心肌炎的小朋友,随着病情恶化,小朋友借助体外辅助设备挺过了六天的心脏停跳阶段,接收了心脏移植手术……

    如果一开始有症状的时候就得到及时医治,小朋友可能就不会得心肌炎,更不会拖到后来无法收场,接受预后难料的换心手术。

    胖叔叔想说的是:

    1. 感冒自愈有风险,下注请谨慎。
    2. 早晚都要麻烦胖叔,早点麻烦是小麻烦,别搞得后面拖成大麻烦。
    3. 感冒时期,该请假就请假,爱自己,别太爱工作。

    下面的条目虽然是古文,但是老张说得比较直白,胖叔这里不再解释,大家有一点古文功底就能看得懂。

    好了同学们,《伤寒杂病论》提纲挈领的开篇《伤寒例》,主要是介绍了伤寒传六经的身体感,以及一些常见症状和用药,就讲到这里了。

    会不会感觉有些晕头,会不会觉得学习起来无从下手,或者觉得《伤寒论》怎么这就讲得差不多啦……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伤寒入六经的第一经——《太阳篇》,word讲义将近150页,16万余字哦。

    我们下节课见,跟着胖叔慢慢学伤寒。

    【3.30】 凡人有疾,不时即治,隐忍冀差,以成痼疾,小儿、女子,益以滋甚。 时气不和,便当早言,寻其邪由,及在腠理,以时治之,罕有不愈者。 患人忍之,数日乃说,邪气入脏,则难为治。

    【3.31】 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夕,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矣; 如或差迟,病即传变,虽欲除治,必难为力;服药不如方法,纵意违 师,不须治之。

    【3.32】 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始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矣,未有温覆 当而不消散者。不在证治,拟欲攻之,犹当先解表,乃可下之;若表 未解,而纳不消,必非大满,犹有寒热,则不可下;若表已解,而纳 不消,大满,大实,腹坚,中有燥屎,自可下之;虽四五日,数下之, 不能为祸也。若不宜下,而便攻之,则内虚热入,协热遂利,烦躁诸 变,不可胜数,轻者因笃,重者必死矣。

    【3.33】 夫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阳虚阴盛,汗之则愈,下之则死。 如是,则神丹安可以误发,甘遂何可以妄攻?虚盛之治,相背千里, 吉凶之机,应若影响,岂容易哉!况桂枝下咽,阳盛即毙;承气入胃, 阴盛以亡,死生之要,在乎须臾,视身之尽,不暇计日。此阴阳虚实 之交错,其候至微,发汗吐下之相反,其祸至速。而医术浅狭,懵然 不知病源,为治乃误,使病者殒殁,自谓其分,至令冤魂塞于冥路, 死尸盈于旷野,仁者鉴此,岂不痛欤!

    【3.34】 凡两感病俱作,治有先后,发表攻里,本自不同,而执迷用意者,乃 云神丹、甘遂合而饮之,且解其表,又除其里,言巧似是,其理实违。 夫智者之举错也,常审以慎;愚者之动作也,必果而速。安危之辨, 岂可诡哉?世上之士,但务彼翕习之荣,而莫见此倾危之败,惟明者 居然,能护其本,近取诸身,夫何远焉?

    【3.35】 凡发汗,温暖汤药,其方虽言日三服,若病剧不解,当促其间,可半 日中尽三服。若与病相阻,即使有所觉。病重者,一日一夜,当晬时 观之。如服一剂,病证犹在,故当复作本汤服之;至有不能汗出,服三剂乃解;若汗不出者,死病也。

    【3.36】 凡得时气病,至五六日,而渴欲饮水,饮水不能多,不当与也。何者? 以腹中热尚少,不能消之,便更与人,作病也。至七八日,大渴欲饮 水者,犹当依证而与之,与之时常令不足,勿极意也,言能饮一斗, 与五升。若饮而腹满,小便不利,若喘若哕,不可与之也。忽然大汗 出,是为自愈也。

    【3.37】 凡得病,反能饮水,此为欲愈之病。其不晓病者,但闻病欲饮水者自愈,小渴者,乃强与饮之,因成其祸,不可复救也。
    感冒(注意不是中暑)以后想喝水,喝了水感觉还不错,那就是快好了。
    可是关于喝水,一天八杯水的广告不知道毒害了多少人。
    感冒后期,病情快好了,也不能多喝水,水量要减半喝。
    因为脾阳还不够强,不能消化水,也不能“化他水为我水”。
    喝了水肚子胀,小便也困难的,就更要少喝水。
    听信喝水可以让感冒好得快的传言,大量喝水,反而会把病情加重,得不偿失。
    一千五百年前张仲景的话穿越了千山万水,萦绕耳边,依然振聋发聩!

    【3.38】 凡得病厥,脉动数,服汤更迟,脉浮大减小,初躁后静,此皆愈证也。

    【3.39】 凡治温病,可刺五十九穴。又身之穴,三百六十有五,其三十穴灸之 有害,七十九穴刺之为灾,并中髓也。

    【3.40】 脉四损,三日死。平人一息,病人脉一至,名曰四损。

    【3.41】 脉五损,一日死。平人二息,病人脉一至,名曰五损。

    【3.42】 脉六损,一时死。平人三息,病人脉一至,名曰六损。

    【3.43】 四损经气绝,五损腑气绝,六损脏气绝。真气不行于经,曰经气绝; 不行于腑,曰腑气绝;不行于脏,曰脏气绝。经气绝则四肢不举,腑 气绝则不省人事,脏气绝则一身尽冷。

    【3.44】 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脉阴阳俱盛,大汗出, 下之不解者死;脉阴阳俱虚,热不止者死;脉至乍数乍疏者死;脉至 如转索,按之不易者其日死;谵言妄语,身微热,脉浮大,手足温者 生;逆冷,脉沉细者,不过一日死矣。此以前是伤寒热病证候也。

    【3.45】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 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 寒,阳厥发汗,躁不得眠。阳微则不可下,下之则心下痞鞕。

    【3.46】 动气在右,不可发汗,发汗则衄而渴,心苦烦,饮水即吐。

    【3.47】 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不止则筋惕肉瞤。

    【3.48】 动气在上,不可发汗,发汗则气上冲,止于心下。

    【3.49】 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无汗可发,心中大烦,骨节疼痛,目眩恶寒,食则吐谷,气不得前。

    【3.50】 咽中闭塞,不可发汗,发汗则吐血,气微欲绝,手足厥冷,欲得蜷卧, 不能自温。

    【3.51】 诸脉得数动微弱者,不可发汗,发汗则大便难,腹中干,胃燥而烦, 其形相象,根本异源。

    【3.52】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为阳运, 微为阴寒。上实下虚,意欲得温。微弦为虚,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 不能自还。咳而发汗,其咳必剧,数吐涎沫,咽中必干,小便不利, 心中饥烦,晬时而发,其形似疟,有寒无热,虚而寒栗,蜷而苦满, 腹中复坚,命将难全。

    【3.53】 厥逆脉紧,不可发汗,发汗则声乱、咽嘶、舌萎、声不得前。

    【3.54】 诸逆发汗,病微者难差,剧者必死。

    【3.55】 凡发汗,欲令遍身漐漐微似汗,不可令如水流漓。若病不解,当重发 汗。若汗多者,不得重发汗,亡阳故也。

    【3.56】 凡服汤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

    【3.57】 凡用吐汤,中病便止,不必尽剂。

    【3.58】 诸四逆厥者,不可吐之;虚家亦然。

    【3.59】 凡病胸上诸实,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唾, 下利十余行,其脉反涩,寸口脉微滑,此可吐之,吐之利则止。

    【3.60】 宿食在上脘者,当吐之。

    【3.61】 动气在右,不可下之,下之则津液内竭,咽燥鼻干,头眩心悸也。

    【3.62】 动气在左,不可下之,下之则腹内拘急,食饮不下,动气更剧,虽有 身热,卧则欲蜷。

    【3.63】 动气在上,不可下之,下之则掌中热烦,身上浮冷,热汗自泄,欲得水自灌。

    【3.64】 动气在下,不可下之,下之则腹胀满,卒起头眩,食则下利清谷,心下痞。

    【3.65】 咽中闭塞,不可下之,下之则上轻下重,水浆不下,卧则欲蜷,身急痛,下利日数十行。

    【3.66】 诸外实者,不可下之,下之则发微热,若亡脉厥者,当脐握热。

    【3.67】 诸虚者,不可下之,下之则大渴,求水者易愈,恶水者剧。

    【3.68】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为阳运, 微为阴寒。上实下虚,意欲得温。微弦为虚,虚者不可下也。微弦为 咳,咳则吐涎,下之则咳止而利因不休,利不休则胸中如虫啮,粥入 则出,小便不利,两胁拘急,喘息为难,颈背相引,臂则不仁,极寒 反汗出,身冷若冰,眼睛不慧,语言不休,而谷气多入,此为除中, 口虽欲言,舌不得前。

    【3.69】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浮反在上,数反在下。浮为阳虚, 数为无血。浮为虚,数生热。浮为虚,自汗出而恶寒,振而寒栗,微 弱在关,胸下为急,喘汗而不得呼吸;数为痛,呼吸之中痛在于胁, 振寒相搏,形如疟状,医反下之,故令脉数发热,狂走见鬼,心下为 痞,小便淋漓,少腹甚鞕,小便尿血也。

    【3.70】 脉濡而紧,濡则卫气微,紧则荣中寒。阳微卫中风,发热而恶寒;荣 紧胃气冷,微呕心内烦。医谓有大热,解肌而发汗,亡阳虚烦躁,心 下苦痞坚,表里俱虚竭,卒起而头眩,客热在皮肤,怅怏不得眠。不 知胃气冷,紧寒在关元,技巧无所施,汲水灌其身,客热应时而罢, 栗栗而振寒,重被而覆之,汗出而冒巅,体惕而又振,小便为微难。 寒气因水发,清谷不容闲,呕变反肠出,颠倒不得安,手足为微逆, 身冷而内烦,迟欲从后救,安可复追还。

    【3.71】 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 骨节烦疼,当发其汗,而不可下也。

    【3.72】 脉浮而大,心下反鞕,有热,属脏者,攻之,不令发汗;属腑者,不 令溲数。溲数则大便鞕,汗多则越甚。脉迟者,尚未可攻也。

    【3.73】 伤寒,脉阴阳俱紧,恶寒发热,则脉欲厥。厥者,脉初来大,渐渐小, 更来渐大,是其候也。如此者恶寒,甚者,翕翕汗出,喉中痛,若热 多者,目赤脉多,睛不慧,医复发之,咽中则伤;若复下之,则两目 闭,寒多便清谷,热多便脓血;若熏之,则身发黄;若熨之,则咽燥。 若小便利者,可救之;若小便难者,危殆也。

    【3.74】 伤寒发热,口中勃勃气出,头痛目黄,衄不可制,阴阳俱虚,贪水者必呕,恶水者厥。若下之,则咽中生疮,假令手足温者,必下重便脓 血。头痛目黄者,下之则目闭。贪水者,下之则脉厥,其声嘤嘤,咽 喉塞;汗之则战栗。恶水者,下之则里冷,不嗜食,大便完谷出,汗 之则口中伤,舌上白苔,烦躁,脉反数,不大便六七日,后必便血,小便不利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伤寒杂病论》连载之《伤寒例》第②讲②-1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qu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