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疫情缓和,生活各方面都松绑了。我的解绑生活好像比别人慢半拍,上周才终于见到了朋友。
不知道大家在疫情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逛街了吗?赏樱了吗?还是溜达完一圈又钻回了屋里?
看新闻说,很多夫妻受不了24小时无缝衔接的相处,早早就预约离婚了。不过也有很多人,充分享受这段相互陪伴的时光,把手挽得更紧了。
如果疫情助推了一场关系的走向,也是好事。危机会把人带到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总会在危机中触发一些思考。
想到9年前的日本311大地震。日本人民眼睁睁地看着海啸卷走了车子房子,真切地感受到物质财富是那么脆弱和虚无,继而重新思考人生,觉得把钱花在物质享受和攀比上是没有意义的,应该更注重内心感受,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比之下,疫情对个人财产的打击或许没那么具有毁灭性,但每个人也许都应该以此为契机,审视内心,对想要什么,需要什么,重新取舍。
现在到处都在说“报复性消费”,确实,积压了3个月的购物欲,是可以名正言顺地释放出来了。
还有人说,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不如及时行乐,把以前不舍得买的都买了,怕一转眼就没机会享受了。
虽说只要人高兴,又不伤害他人,买买买完全是个人自由。但我怎么总觉得,报复性消费这个说法,是消费主义煽动的大忽悠,媒体带出来的标题党呢?
最多是恢复到往日正常的消费节奏,但毕竟经济停摆对很多普通人的收入影响不小,真有那么多人急着赶着去疯狂消费吗?不是应该更加注重节俭,好好储蓄吗?我身边的白富美小姐姐,都说今年要好好存钱了。
我的工作侥幸地暂时没有影响,但居安思危,也充分认识到储蓄和现金流的重要性,琢磨着调整了理财策略。趁着今年没法出远门旅行,正好能多攒点钱。
再者,面对如火如荼的上新和促销,我也想不出来我需要买啥。
对于物质,大概是因为年纪大了,喜欢用旧东西。而且这么长时间呆在家里,并不觉得缺什么,倒是有一堆闲置不用的东西,徒增了家务的繁琐。
比如,居家期间我每天下厨都没有把所有的碗盘杯碟都轮番用一遍。还有衣服和化妆品等等,非必需的物品占据了家里大量的空间,也耗费我不少时间去整理。
网上说,3个月没碰过的东西(季节性衣服除外),就是非必需品,以后也不应该出现在购物清单上。
由此一来,别说报复性消费了,我应该报复性断舍离才对。
除了因为物品够用而不买,还有一个微妙变化是,我没有余力去关注消费资讯了。
疫情前,我觉得在财力内买买喜欢的衣服,下下新潮馆子,是美好生活不可缺的一部分;但疫情的现实让我更加认识到,在有限的人生中,我更想关爱家人和朋友,持续学习、运动和读书,尽我所能地帮助别人。
即使为了精致美好的消费并不过分,我也不再想去追逐,因为它们会占据我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我专注于更加重要的事。即便是从利己的角度,我也打心底里觉得,理想的生活不需要增添更多的非必需品来达到看上去的光鲜与体面。
所以,我不会去报复性消费。这场瘟疫之灾反而教会我:
➡️好好储蓄,保证现金流
➡️处理不需要的物品,以后也不再购买
➡️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关爱家人和自我管理,而非追逐消费热点上
当然,每个人的取舍各不相同。在沉淀中觉察,关照内心需求,无论结论是什么,都是这段特殊时期给你的礼物。
个人公众号:野餐日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