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很多事物间无不存在反差,比如好与坏、正与反、主与次等等。人们在事物的反差中会产生一定的认知,这种认知就是人们在其中得出的观点。演讲时,我们可以在事物的反差中确立观点。
“好”与“坏”的反差
刘扬在题为《实事求是》的演讲中说:“有个领导下乡指导生产,为追求种植标准化、统一化,要求农户把麦苗毁掉,统一种经济林。这一要求遭到农户的反对。然而,黄科长对人们说:‘领导的这个决策太好了,将来这里繁花盛开、绿树成荫、果实累累,会成为花果之乡。’但是不久,领导下台了,黄科长却对人们说:‘领导以前要求农户毁掉麦苗种经济林的决策是不对的,绿油油的麦苗随着他的一道命令毁于一旦,这样的领导方法产生的后果太坏了。’我们看问题说话,一定要实事求是,而像这样面对同一个问题说反差的‘季节性’瞎话,其人格很成问题。”
演讲者通过黄科长说话的前后反差,确立了看问题、说话一定要实事求是的观点。好与坏,其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它却会随着人的主观世界说出反差的话来。演讲者通过这样的反差对比,确立的观点鲜明有力,对那些官场上的“变色龙”是一次莫大的讽刺。
“正”与“反”的反差
江娟娟在题为《这个名字给我们什么启示》的演讲中说:“著名网络作家张威小时候以在豆浆中加三勺糖为‘幸福生活’,可见他那时候的家境非常一般,而张威却觉得在豆浆中‘糖加三勺’就很满足了。然而,这个小娃自幼就不肯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对长篇故事很感兴趣,9岁就捧起了大部头的长篇小说《甘十九妹》读起来。他爱阅读、爱思考、爱写作,2004年,以小时候喝豆浆‘糖加三勺’的谐音起笔名‘唐家三少’发表处女作《光之子》,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至今已成身价过亿的网络大作家。从平庸卑微的‘糖加三勺’,到如雷贯耳的‘唐家三少’,这个名字的变迁告诉我们:平庸并不可怕,只要你付出足够的努力,它的反面是出色。没有梦想是不可以实现的。”
这个演讲以一个笔名的来源揭示了,“正面的平庸”通过不懈的努力会成长为“反面的出色”,进而确定“努力实现梦想”的观点。通过这反差揭示,让人产生深刻思考、联翩浮想、进而促人顿悟。在演讲中,可以最广泛地运用正、反的反差事例确立自己的观点。
“主”与“次”的反差
周锦林在题为《不要高昂骄傲的头》的演讲中说:“我曾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工地领班,在我的心目中,工地砌砖师是主要力量,而运送砖块、水泥等材料的下手们是次要的。于是,不仅我对那些下手们缺失尊敬,而且看到砌砖师们对下手们颐指气使地呵斥时,我也没把它当回事。日积月累,矛盾升级,有一天,当一个砌砖师对下手们运送材料不满意时,就大声训斥,甚至出言不逊,终于惹恼了下手们,便全体罢工,要求离职。这下,我和各班组长们都慌了,要是他们真辞职,一时半会到哪去找这么些熟练工人?于是,我和班组长们只好说好话,做工作,最终总算平息了事态。其实,在意识上我们不能对人分高低贵贱,更不能昂起高傲的头颅,没有次哪有主?”
演讲者以工地上的小故事确立了“优胜者不可高傲,而应平等看待劣势者”的观点。高者的强大离不开弱小者的配合,这“一主一次”的反差,彰显了辩证逻辑。如此演讲,充满哲思,以鲜明的观点启迪听众。在演讲中,可以运用这类反差来提炼观点,使演讲充满哲趣。
反差是事物的普遍性规律,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搜寻运用类似事例确立观点,让演讲生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