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喜欢一个人的真实反应。在微博刷到一段话,说之前所有和我聊得来但偏偏没有在一起的人,我终于知道问题究竟出自哪里。那些滔滔不绝不舍的放下手机结束对话的夜晚,相谈生欢的默契。其实全和喜欢无关,是共性的惊喜感在作祟,我们享有大量相似的想法,八九不离十的脑洞,却从未被激起过对彼此生活的好奇。我想知道你的歌单、观点,但我并不想了解你这个人本身。由此可见,分享欲并非真正的喜欢,探索欲才是。所谓探索欲,简单点说就是好奇,想知道关于你的一切,想了解你的喜好厌恶,你的秉性脾气,你所有过去的经历,甚至是你的家庭、你的家人……当这种好奇开始产生又到达顶峰时,真正的喜欢才浮现。当朋友讨论这个话题时,她讲起她以往的恋爱历程。她说,当初喜欢前任,是因为长期和同一个人聊天而导致的恋爱错觉。她们认识的时候,她刚好处在低谷期,特别渴望陪伴和倾诉。而她的前任就不偏不倚,正巧出现,也许是自身的能量太低沉,也许是沉迷在阴霾中的时间太长,以至于前任出现时,他天真的以为自己看到了光。她每天都和他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也仔细聆听她的烦恼和压力。她难得心情不错,想找个人一起散步压马路,他就顶着朦胧睡意半夜赶到她家小区门口,还从路边的灯柱上拿了一朵应急玫瑰送给他。她们每天都煲电话粥,不到一个月,聊天记录就累积了近千页,朋友当时以为这就是喜欢,她觉得喜欢就是不停地聊天,不停地分享和吐槽,让彼此的处事观和价值观在同一个空间里碰撞、吸引,直至融合,混为一谈,最后实现同频。直到今天我们聊起这个话题,她才忽然意识到,除了这些分享之外,她们好像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对方,她说我们每天都不停的说说说,聊聊聊,可是分开那天复盘过去,却发现他连我名字的最后一个字都没弄清楚,他从来没问过我,我家里有几口人。爸妈是做什么的,也没关心过,为什么我和家里人同在一个城市,这各自分开住,而我呢我也没了解过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有着怎样的过去,成长了这些年,他有过怎样的收获和遗憾。我对这些东西一点都不感兴趣,所以后来前任开口要结束这段关系时,她也没有很难过,反而感到一种莫名的轻松。至于之前她以为从前任身上看到的那束光,也只是当下她自己眼睛里的光。
听完朋友的讲述,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分享又会被误认为是喜欢?可能就像开头那段话说的,是共性的惊喜感在作祟。在某一段长期且固定的时间里,你和这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对事物的态度,对一些经历的共通情绪,使得你们在精神层面抵达共鸣。那些相似的想法、习惯是互相理解的,脑洞也在这个期间将你们串联起来。随着氛围变得巧妙,加之多巴胺的刺激,就容易产生暧昧和喜欢的错觉。尤其是这种相似的经历和情感,别人都没有,或者不理解、不认同,而你们却彼此认可。并感同身受时,那一瞬间你会觉得他就是另一个你自己。每次坐长途车经过路边的村庄,你都会想象住在那里的人都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靠什么营生,有着怎样的喜怒哀乐。身边的人都不懂你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但那个人却一秒就能描绘出可你如出一辙的感受。他还告诉你,他做车是最喜欢靠窗的位置,因为这样就能看到窗外的景色。就这个话题可以聊一天,互相分享各自去过的地方,见过的风景,遇过的人。可终究你们没有深入探讨为什么会喜欢?你没想过要问他,他在旅途中从来都是一个人,还是有别人一同并肩?你下车后是否有人来接你和这个人是什么关系?他对此也没有兴趣,你们对彼此没有更多的探寻欲望,没有那种恨不得在某一刻把自己几十年的人生浓缩成一部电影讲给对方听的冲动。这里可能就有人反驳了,不是说分享欲是表达喜欢的最高级方式吗?怎么现在又说分享欲不是喜欢了呢?分享欲是在探索欲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被喜欢的回应和延续,他当然也是喜欢的重要成分,但是他起到的作用是经营和维持感情,而不是感情开始和萌芽的催化剂。探索欲才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对不感兴趣的人,我们都不屑知道他的名字,只有很想深入了解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才会对他寻根问底,打听和收集他的一些讯息,想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哪些习惯,哪些癖好,他的童年过的快乐与否,有没有特殊经历,凡是连他家有几口人,住在哪里,从事哪些工作,和他相处的怎么样,他们的家庭氛围如何,有关他的一切的一切,都想事无巨细的深谙于心,也想把自己的全部都摊开给他看。就像博尔赫斯在《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中写到的,我给你我的寂寞,我的黑暗,我心的渴望,我试图用困惑、危险、失败来打动你,好奇、求知才是喜欢一个人的底层逻辑,千万人欢呼什么我不关心,我只想知道,你姓甚名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