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中有一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非常的有名,这一篇文章是由孟子所说出来,他的原文是这样的: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是大家广为人知,其中的道理大家一定都懂吧,那么我就来谈谈我对这一篇的看法。
这一篇刚开头便举出了几个很好的例子。这几位伟人,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有一些杂事干起来的,那么我就说一个例子吧。就说孙叔敖举于海这个例子。虽说原名并不是叫孙叔敖而是叫蒍敖,因他人的陷害,而被迫带着母亲去逃亡,后来遭到了恩公的收留,而且这位恩公将自己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他,淮河一带洪水频发,孙叔敖主持治水,他倾尽了所有的家产,经过了三年时间,终于修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后来借助淮河古道造福百姓,而这一座2600多年前修筑了一道水利工程,现在仍然使用。
在孙叔敖的故事中不正应实了孟子所说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孙叔敖原先遭人暗算,后潜下心来学习那位恩公的毕生心血,最后建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并没有那样的遭遇经历,那么如何让自己动心忍性?我认为有一个人,他可以很好的,作为一个好例子,这个人便是大爱之家的创始人——冯可波,他不是什么有钱人,也不是什么达官贵人,他单单只是一个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吧了,可是他却凭着自己的一份爱心,救助了上百的流浪百姓,在起诉他的家人也是不同意,可是他自己硬是要做这件事,家人不同意也要同意,但是因为资金上的原因,屡屡跟家人闹翻,直到现在,他年过70的老父生着重病却在家里面躺着,因为他所有的资金都用在救助这些流浪人民,终于在某一次机会下,官员们得知了他这一举动,全力的支持他,在官员们的支持下,他的老父得到了救治,在大海之下的流浪人民,也生活得越来越好。
通过冯可波的故事可以告诉我,吃得苦中苦,方得人上人,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故事不正是告诉我们这件事,这便是我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篇文章的想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