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工,晚饭时打开《十三邀》的新节目看了几期。最近的许倬云、贾樟柯、五条人、微信的几期,都很好看,觉得许知远的采访和节目的制作,都越来越驾轻就熟了。
几年前第一次看《十三邀》,是看他访问姚晨,在那期节目里,许很直白的流露出对明星的无感,那一期穿插的制作人花絮里,就有一段,一个制作人直接说,认为他已经对姚晨预设了印象,这个立场会影响他去了解真正的姚晨。
我翻了翻网上的资料,发现那期节目是在2016年。我还清晰记得自己看那期节目,是在一个工作日的早晨,那时的我还在积极地向外索求,对明星的生活好奇,会觉得她们有钱、有名声就生活的很好。
时间一晃,过去了五年,新一期《十三邀》采访的不再是流量明星(微博流量明星),而是直播明星薇娅;看这期节目,以及他与吴晓波拜访几家淘宝企业时,我觉得许知远变了。
说他变了,是我觉得他对流量的态度有变化。之前他对明星和流量,保持着很克制的距离。他评价姚晨像嘉莉妹妹,这个评价中,我隐隐感到距离感里面有一丝优越。而五年之后,他去采访微娅,和她一起坐在镜头前卖单向历时,对流量是想靠近的,并希望通过这个“物的力量”改变自己的经营状况。薇娅告诉她仅仅这几分钟就卖出去6500份时,他开玩笑说,能说脏话吗?
我突然记起,在去年疫情刚开始时,我确实看到了单向街公众号的一篇文章,大意是线下书店被线上的流量和疫情冲击,财务状况堪忧,并呼吁大家拯救线下书店;当时我还没有太大触动,想起我早几年在单向街买的《春之祭》现在还在书架上落灰,就觉得这么高深的书店,就是去救也轮不到我。
但今天,我突然很想去买《梁启超》和单向历,支持下老许。
节目里,许知远和吴晓波,去访问一个才做了一年的企业,直播的妹子很骄傲地说,以前我觉得自己和你们两位大作家(许知远和吴晓波)坐在一起,觉得自卑,现在我完全不会有这个感觉了。
这个妹子直播一个月的销售额是1500万。那一瞬间,我在思索,1500万的销售额的成功,是不是真的可以个两个作家平起平坐。
在这个人们被物质严重裹挟的社会,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在很多人心中,未必滑向否定——老许也要吃饭,如果他也能月售1500万,他的员工就可以过得更好。
直播姑娘在镜头前快速地介绍自己的产品,之后叫许知远来一起买东西的时候,画面突然一转,响起一段钢琴曲。
这时我突然鼻子酸了,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老许的坚持很不容易。画面给到许知远,他歪坐在椅子上,说,“突然觉得好疲惫”。
其实一直有个问题也很困扰我,就是人要活着,有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但现在的社会好像已经被物质充满了,以至于当有人想谈论点精神时,会显得那么格格不入。而且当大家都把追求物质放在第一位,精神被物质消解掉了。许一直想保留一块知识的领地,可有几个人真正买账呢?
吴晓波一直劝他,让他把会员体系做起来,不能做太便宜的,要贵的,甚至百草味的女老板也提出可以帮他把会员体系做起来。
吴说,会费收的高一点,在杭州找到几百个这样的高端用户,你就可以活下来了。
许说,我觉得知识是开放的。
吴问,你买书不要钱吗?你的时间不要钱吗?
我突然觉得,我几年前免费参加了单向街的活动,还在望京花家地书店门口看到了酷似高晓松的许,我是挺荣幸的。因为如果单向街的会员体系建立起来,我这样的平民就再无机会参加那样的讲座了。
时间过了五年,我不再是一切向外求的自己,越来越意识到内心的重要性,但也在为生活的事情担忧。我希望有很多钱可以发展兴趣,可以住更大的房子。我也一直在想,钱究竟是什么?有人说它代表爱,但赚钱的过程,明明就不全是充满爱的。
我打算写完这篇文章,就去下单《梁启超》和单向历,我希望老许的书店,可以一直都让平民阶层消费得起。
《十三邀》说,看世界是带着偏见的,如果你没有偏见,那么你对这个世界就没有真正的看待方式。这次,我决定支持下老许的“知识开放理论”,站在老许这边,也偏见地看待一次世界。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