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知乎回答过一个问题:哪些家具其实根本没必要买?我的回答:当然是沙发跟茶几啊!中国人的客厅沙发跟茶几好像是标配,我们家之前也是,直到有一天,因为南方的冬天实在冷的入骨,于是乎就买了一块超大的加热地垫,由于地垫内部是水管导热,我就把沙发跟茶几全撤了,这一撤新世界的大门从此在我眼前打开,客厅整个变的特宽敞好吗~垫子冬暖夏凉,躺上面都没问题好吗~总而言之一句话,没有了沙发跟茶几的不像客厅的客厅好像有变的比较舒服。
除了家具,生活中似乎还有好多听起来看起来都很正常,甚至毋庸置疑的事物用相反的角度看其实远不值得我们用那么认真的态度对待。比方说玲琅满目已经形成一个超大市场的大大小小的收纳容器。
在没有看到断舍离这本书之前,我也是收纳爱好者,家里堆满了各种型号、功能不一的收纳筐、收纳架、收纳盒。原以为把所有东西都分门别类放好、整理好再次使用的时候一定可以轻松找到并归位,事实啪啪打脸,第二次照样找不到啊找不到,收纳筐都长一样,就算贴了标签也不可能把所有内容物标示上去,so,除了多一堆的无法收纳的收纳容器,我一如既往的身处混乱之中。当家里的物品开始多到溢出来的时候,我幸运的看到了断舍离这本书,根据我粗浅的理解,整本书只讲了一件事,就是断绝对物品的执念,找到自我。换句话说,舍弃or丢弃根本不需要的物品才是整理的真谛!
为了整理物品反而添置更多的物品是不是一种悖论呢?神奇的是当大部分人都在这么做的时候少数不那么做的家伙好像就显得不太正常,毕竟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显得与众不同,人们倾向于相信多数人的选择是更佳的。
举个例子,中国的70后、80后没有多少人没用过宝洁和联合利华的日化产品吧?我这个80初的冒牌80后从第一次使用宝洁产品的惊为天人到现在只用肥皂洗澡、皂角液洗头用了整整20年,这20年我从10来岁的小屁孩长成了年近不惑的大妈。宝洁跟联合利华也经历了从统领中国人卫生间的辉煌到现在渐渐被各种后来居上的小众品牌逼到只能坚守超商的尴尬。我的头皮也随着宝洁跟联合利华的起伏经历了从健康到奇痒难忍到再次健康。
媒体说,中国人正在经历消费升级!什么是消费升级?原先用20块钱以内的飘柔潘婷伊卡璐,现在用上70多块钱的氨基酸洗发水就是消费升级?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从少数人开始转变的消费行为通常只是因为这一小撮人对于原先深信不疑的认知产生了怀疑而已!当怀疑被印证的时候,消费行为必然会发生与原先截然不同的转变。而认知这个东西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证伪跟修正的过程。人们会优先选择那些还没被证实有明显缺陷的产品,即相对质量更靠谱的产品,价格高有时候只是代表产品可能不错。
抛弃沙发茶几也好,断舍离也好,选择使用成分更简单的天然清洁洗浴用品也好,更多时候只是一种选择,选择把人生控制权交给物品,或是自己,仅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