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在大家这么多年的求学过程中,有没有在某个考试的前几天为自己落下的很多进度而懊悔不已,并且一边懊悔着“如果早点xxx就好了”,一边开始发毒誓——“我这几天再玩手机/打游戏/追剧我就...”
并且不论之前玩心有多么重,在这种时刻都会战战兢兢地乖乖看书,恨不能一分钟当两分钟用。
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已容不得我们再犯什么决策上的错误。
或许有些时候运气好,能够将考试通过,在之后回看这段时光,有些人甚至还会为自己在突击阶段熬过的夜,喝过的咖啡,用完的草稿纸而感动且骄傲...
可设想一下,如果我们长此以往,惯化了这种行为模式——凡事都靠突击而不靠积累,我们的生活将变成怎样?
我在此想给出的答案是——我们会越来越难以承担犯错的成本。
而努力,趁早努力,其目的就是提高我们人生的容错率。
仍然是拿学习这件事情来说,两种情况:好好学一门课,按时出勤,完成作业;成天上课划水,玩手机,时去时不去;
哪种情况在期末时会感到轻松,哪种又会痛不欲生?
我想,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由此引申出的,就是对机会的把握能力。
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人们总是不会想着优先去做。
比如掌握一门技能(最简单的比如office),学好一门语言,我们都会认为在此时此刻,它们无关紧要,可真正当比如自己心仪的志愿者/实习机会出现,对上述条件有所要求的时候,我们又只能扼腕叹息。
所以我对“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的理解,是:
Those people have always prepared themselves well.
这些人总是将他们自己准备好,即使因为某些不可抗力,而错失了一些机会,但由于强大的自身实力,总能争取到自己想要的机会,并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理想的生活。
关于本文提及的“容错率”,还有最后一个观点想要分享:
没有白走的路。
这一点感触最深源于我的6月F8审计与鉴证业务的备考。
按理说这门课是ACCA基础课阶段全球通过率最低的一门,35%左右,正常是60分选择而这门只有30分,剩余部分全是文字。
可凑巧的是偏偏我大二在去别的学校交换时提前选修了审计这门课,而且即使那一学期我的学习状态并不怎么好,这一门课还有某种神奇的催眠功能时,我依然比较努力的学了——上课强撑着听,课前预习,课后带着复习,备考不划水认真背。
虽然当时觉得学完也就是完了,可真当我在学F8时听见那些往昔熟悉的名词和概念,以及逐渐回忆起整个审计学的风险导向型的逻辑框架时,好像这门所谓通过率最低的课,也没那么可怕了。
所以每当我们想要划水的时候,不妨回想回想自己过往可能吃过的种种苦头,那种虚度时光的百般无聊以及追悔莫及;对比设想马上就去认真做事情,所能感受到的那种踏实。
我希望,终有一天,我们的生活能够积累出那种好比“翻译作文都不写,依然能够过六级”的高容错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