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看完电视剧《小别离》,貌似有点晚了,没有第一时间追它是因为我这人没有追剧的习惯,觉得电视剧太长,追着太浪费时间。这部剧是朋友推荐给我看的,我之前无聊时就去看了,结果入迷了就把整部剧看完了,现在看完了心里还有些舍不得。不得不说这算是国产剧的良心之作了。
剧中三个背景不同的家庭围绕着各家孩子的升学、留学问题而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故事很真实的反映了当下中国家长极度望子成龙的心理。为什么加了个极度呢?那是因为全世界的家长都有望子成龙之心,但是中国的家长更甚。这也是中国家长和孩子活得那么累的主要原因吧。
当年的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知让多少个孩子的美好的童年葬送在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了。后来啊,孩子们上了初中,学习就更是专职了,因为老师和家长是这样说的:“中考是人生的第一大考验,你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然后你这辈子就完了”。就这样伴随着如此循环论,我们终于翻过了中考这座大山,然而这只是个开始,我们又要过高考这座独木桥了,很多人形容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分压倒一千人。说它夸张也夸张,说它不夸张也不夸张,因为当一种夸张的言论成为大多数人的信仰之时,它就变成了不夸张的现实。
中国的孩子活得真累,无时无刻都得面对做不完的作业,刷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还有父母的唠叨,老师的鸡汤。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中国的家长也活得相当累。《小别离》中父母天天接送孩子上学,为了孩子的学习忧心发愁,针对孩子的教育而吵得不可开交……这些桥段真的一点也不夸张,这真的是很多中国家长的真实写照。
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很多同学的爸妈为了让孩子受到好的教育,不惜到处求人帮忙、交高价的择校费进我们市里的好中学,当然我爸妈也不例外。班里甚至还有同学家长给老师送礼、塞红包,希望老师能够多多照顾自己的孩子,有时候甚至连孩子的座位、同桌都要向老师反映要求。总之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是操碎了心,只恨不能帮孩子学习了。
在高中的时候就更加夸张了,尤其是在高三的时候,有些同学的妈妈要么辞了工作要么请了一年的假,在学校里专门租个房子来照顾孩子。我们学校里面也有居民区,有很多年前的教师公寓,还有没有改造的老房子,反正条件特别差,但是要价极高,而且供不应求。有的大房间甚至被隔断成三个房间出租,而且依然不便宜,这可苦了那些来照顾孩子的妈妈,没有任何娱乐的方式,没有电视、网络,因为怕影响孩子学习。不得不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不容易啊!
高考可谓是全家总动员,正所谓一人高考,全家受累。班里有同学的爸妈每天下午来送饭的,而且风雨无阻。因为我们晚上放学很晚,通常是下午放学吃一次饭晚上回去再来个夜宵,每天家长各种营养大补,所以高中的孩子通常不是学习学得日渐消瘦,而是胖出新高度。
班里有个学霸,她每天有爸爸专车接送,妈妈伺候吃喝,夸张到就连葡萄都是妈妈剥的皮,在家可谓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因为她写作业不能受到干扰,他们家的电视都没开过,爸妈说话还得压着嗓子。就连她刷的题她爸爸都替她做过一遍,然后给她筛选出一些好的题。学霸修炼,学霸的父母跟着陪练,为了高考,也是蛮拼的。
我有个亲戚跟我同一年高考,他也是个学霸,也是个奇葩。他的生日是在6月18号,他中考考了618(满分660),高考也是618(满分750),当然这不是最奇葩的。听他妈妈说,高中的时候就连早上起床穿衣都是他妈妈穿的,当然我得声明我的这个亲戚是个正常人,他妈妈给他穿衣是因为他起床需要洪荒之力,不把衣服给他套上他根本不想起床。现在他在一所很不错的大学里,从没洗过衣服的他每周把积攒的衣服回家,他妈妈洗干净再给寄回来。如此学霸+生活白痴,我也是醉了!
中国的家长和孩子都活得很累,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中国的应试教育、中国家长的教育理念、残酷的就业竞争……要改变这些还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像《小别离》中那样把孩子送到国外来逃避这一现状,也只是杯水车薪,能够负担孩子出国留学的父母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中国家长和孩子都得面对现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