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国家一直以来是崇尚着礼尚往来的传统的,至于这个”礼尚往来”的”礼”字究竟是否代表了”礼金”的问题,我觉得还是要仔细的探讨一番。
“礼尚往来”最早是出自《礼记·曲礼》:“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从这句话的字里字外,我真的没有看到哪里有关于礼金的问题。这句话中的“礼”,前前后后的反复在陈述的是一个礼节或者礼貌的事。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你去拜访了别人,别人没有回头拜访你,这不是有礼节的;别人去拜访你,你没有回头拜访他,你这也是没有礼节的。
由此可见,礼尚往来讲究的就是这么一个有来有往的过程。小到家庭个人逢年过节的拜访亲戚朋友,大到国家元首在特定时间内相互访问,都是通过这种礼尚往来的拜会,加强了双方的沟通了解、增进了双方的感情。
如果没有做到礼尚往来,不再相互拜会,就是之前再要好的两个朋友也会变成认识的陌生人,即使是亲戚也不会例外。《西游记》中,在红孩儿那一回,孙悟空打算用自己是红孩儿叔父的身份去见红孩儿,让红孩儿放了唐僧的时候。沙僧说了这么一段话:“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那里与你认甚么亲耶?”后来,沙僧的话果然应验了,红孩儿不但没有认孙悟空这个叔父,反倒是烧了他一通三昧真火。
在现代社会,如果没有做到礼尚往来,可能会引起更多的波折。最近,在网上被网友沸沸扬扬地议论的1314元礼金的事,就是最好的佐证。
我是知道有些人是很不懂礼貌的。或许,有很多人在小时候、在校园里学到的礼节,等到他们踏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以后就忘记了遵守礼节这回事。很多人在议论钱多钱少的时候,我更为新娘小徐感到不值,为她曾经随过的礼金感到不值,为她参加过的一场场同事婚礼的积极感到不值,为她身边的这些同事感到羞耻。
新郎问的那一句“同事关系是有多差”,应该改成“这些同事该是多不懂礼貌”。既然工作中有了纠纷,就应该借着这个机会缓和一下工作中产生的矛盾。即使真的不想以后再做同事,那么可以在之前直接了当的拒绝;而不应该毁掉承诺,仅仅两人参加了婚礼,让新娘在丈夫面前下不来台,让新娘的喜悦化作悲愤。可能因为你们的恶作剧,会毁掉一个小家庭的幸福。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同事会有那么重的戾气,会这么的不懂礼貌;真的不知道这样的同事是不是用同样的面具出现在自家亲戚朋友的面前。
礼尚往来,在乎的不是金钱的多少,在乎的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双方的相互尊重,在乎的是两个人之间真挚的情意。“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对于交好的人来说,礼物的贵贱真的没有显得那么重要。现在是金钱社会,礼金的多少是衡量两个人友情的一个标准;但是,对于真正交好的友人来说,他最看重的是对方对自己的重视、对自己的真挚感情。
礼金的事无法评论,一个集体的几十个脑袋能够想出这种馊主意,还能够完美的执行下去,可见三个臭皮匠还是赛不过一个诸葛亮的。
奉劝新娘一句,不懂得礼尚往来的人,不懂得礼貌的人,还是跟他们眼不见心不烦吧,早早地离开那个公司,早早地离开一群不懂礼貌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