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下。
“当下”,对当下的认知、执行,并不难,也不复杂。关键在于,认真 seriously。认真地坐、认真地站、认真地走路。认真地吃饭、睡觉。认真地待人接物。所谓“认真”,不是计较、较真。认真,是指把心专注当下。fully committed. fully 投入其中。
2、法律、戒律
法律的实施执行,在事发后的措施,有时伤害已经造成,也无法杜绝将来的发生。
道德戒律,防患于未然,通过杜绝不良心行,从根本上预防冲突的引发。
3、自私未必能自利,无私才能自利
世俗众生多从小我出发,想着自己,结果反而导致无尽的迷惑和痛苦。
佛则一心想着众生,以渡众生利益众生为自己之任务,圆满慈悲和智慧。
佛提倡:以智慧、慈悲为前提,实现自利和他利的统一。若无智慧,则无论自利或他利都无法得。若无慈悲,则没有愿景,也不会视利他为自己的责任,从而也不会有广泛的利他博爱之心,从而也没有源泉。
4、拖延症
面对拖延症,一是,对事情做好安排。二,任何事情要面对,不要回避。
5、开示
菩提树下,立时得悟。开示,并不一定限于某种特定的形式,特定的语言,或特定的方式。
开示,出离心,是明了世间虚幻本质后的主动选择,有明确而坚定的人生目标。
6、修行,不必离开世间
人,生活在世间。即使窝在深山老林,亦仍在世间。即使所谓的出世也没有离开世间。
修行的正道,在世间的当下体认出世间,在烦恼的当下体认菩提,在生死的当下体认涅槃。
7、落实到心行
关键,在于落实到心行。
念佛,亦如此。如果只是嘴上念念,不能落实到心行。这种念就像露珠,稍纵即逝,了无痕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