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籍
《教出乐观的孩子》

《教出乐观的孩子》

作者: 东十八月 | 来源:发表于2019-08-24 17:23 被阅读2次

    《教出乐观的孩子》是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的著作。这是一本给家长的书,当然也十分适合教育工作者。

    首先要明白塞利格曼提出的一个概念,习得性无助。即,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无望的行为与心理状态。具体表现就是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形成了自我无能的策略,最终导致他们努力避免失败。他们力求无法实现的目标,他们拖延作业,或只完成不费力气的任务。

    习得性无助导致悲观。悲观的人以消极、放弃、退缩和抱怨的方式来应对问题。悲观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状态,“在一次一次挫折之后,悲观会变得坚固,并且很快成为生活的写照”。

    我们当然不希望孩子陷入悲观。

    首先,作者提出了悲观的四个来源:基因、父母的悲观、从父母或老师那里得来的悲观性批评、掌控感和无助感的经历。作为教师要慎用悲观性批评,提升学生的掌控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表现能力。

    其次,赞美应该是真实、真诚的,要让学生得到“表现满意”。虚假的感觉满意,也许会让孩子陷入更大的沮丧和抑郁。肯定教育必须建立在孩子有了好表现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一概而论的肯定和鼓励。鼓励与赞美是好的,但是无条件的赞美,甚至不符合实际的赞美,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对于卡尔罗杰斯和斯金纳的“无条件的正面赞赏”,塞利格曼进行了反驳:无论孩孩子做什么,父母都给予奖品或者奖励,以后孩子会被动,因为无论他作为怎么样都会有奖励,当孩子真正成功时,孩子也体会不到成功感,他无法从成功或者失败中进行学习。

    三、乐观养成的技巧,自我行为解释

    解释风格是乐观养成的基础。

    对解释风格的判断有三个维度:永久性、普遍性、个人化。

    第一是永久性。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悲观的解释认为原因是永久的,而乐观解释则认为是暂时的。反之好事发生时,悲观解释归结为暂时原因,乐观解释归结为永久性的原因;

    第二是普遍性,就是原因归结为特殊情况或一般情况。

    三是个人性,是指这次不好情况的原因是我个人因素还是外界条件造成的。

    当然如果总是外归因,便会让孩子习惯于逃避责任。这当然需要教师更好地引导。

    四、建立良好的氛围

    温暖、热情、清晰的表达,及时的回应,无条件的爱与有条件的奖励,都会增加孩子生活中的乐观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出乐观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da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