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找寻渐行渐远的“深度工作”

找寻渐行渐远的“深度工作”

作者: Winni0914 | 来源:发表于2018-11-16 14:48 被阅读0次
找寻渐行渐远的“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分是7.8分,中文版是在2017年7月出版。这本书的终极目标是系统地培养个人进行深度工作的能力,并由此获得丰富的成果。作者引经据典,并且通过大量被证实结果真实性的案例来说服读者。读了10分钟我就觉得这本书的内容能够让我做到自省反思。

深度工作:在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的价值,而且容易复制。


先讲三个故事:

      故事一:微软公司创立。1974年的冬天,一名叫比尔·盖茨的年轻哈佛学生在《大众电子》杂志的封面看到了“牵牛星”,这是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盖茨意识到为这台机器编写程序是个机会,于是他抛弃所有,在保罗·艾伦和蒙特·大卫杜夫的帮助下,用接下来的8个星期为牵牛星设计了一套BASIC编程语言。这个故事经常用来证明盖茨的远见和勇敢,但是近来的一些采访展现了盖茨的成功故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另外一种品质:盖茨异乎寻常的深度工作能力。

     正如瓦尔特·艾萨克森2013年在《哈佛报》上发表的一篇同主题文章所述: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盖茨如此努力地工作,以至于常常在写代码的时候睡倒在键盘上。之后,他会接着睡一两个小时,醒来后继续写下去。艾萨克森后来在《创新者》中是这样总结盖茨对于深度工作的独特情结:区别盖茨与艾伦的特质就是专注力。艾伦的头脑中满满的都是点子与激情,而盖茨则痴迷专注于一件又一件事。

     故事二:2007年初冬,J·K罗琳正在努力完成哈利·波特系列最后一部《死亡圣器》。她的压力很大,因为这本书要串联起此前的6本书,满足数亿粉丝的期望。罗琳需要深度工作才能达到这些要求,但她发现在格兰爱丁堡的家庭办公室中越来越难做到全神贯注。“我正在努力完成《死亡圣器》的过程中,有一天擦窗户的人来了,孩子也都在家,几只狗也都叫了起来。”面对如此多的干扰,罗琳决定搬到酒店去住,“第一天的写作完成的非常顺利,于是我就不断回来住到这里,最后在这里完成了《哈利·波特》的最后一本书”。

     故事三:10月13日和14日我们参加了拍卖师的笔试考试。其他伙伴如何复习的我不是很清楚,但我知道自己是怎么做的,还有通过笔试考试的依阳同学是怎么做的。下面就是我真实的心路历程和实践。回顾一下,结合本书的内容,反思自己,就会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很早就买了拍卖师考试的指定用书,但一直处于尘封状态。还有一周就要考试了,还是要看看书,毕竟拍卖师考过了对于部门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还有报名费也不能浪费。于是今天翻翻,明天写写,内心还在不断质疑“看来很难,够呛能过,还看么”。看过的内容,总感觉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安慰“我是在看”,但真正有效的转换能有多少,自己并不清楚,因为我的复习并没有深入。考试的前一晚,我和依阳都有看书,我看的节奏比她要快,其实结果告诉我:快既是慢,慢既是快。我一直都相信,考试的结果是一种必然。针对拍卖师考试可能我俩的有效复习时间都仅仅是两晚,但明显依阳的两晚复习是更深入、更有效的。马上就要开始拍卖主持考试了,据说很难,祝依阳好运!

前两个故事是作者在文中提到的,用于佐证深度工作的重要性。第三个故事是讲了自己经历,曾经的自己也有“深度”做事情的能力,反观现在的自己,有点渐行渐远。所以我在关键的一个科目上面挂了,挂的“心安理得”,我没有深入,我在浅尝辄止,我不挂谁挂。


       深度工作的价值很容易被认同,现在的工作环境中,我们能够做到不被打扰、心无旁骛不是易事。文中提到做到深入工作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将注意力转移到某种肤浅事务上的冲动。这里的“肤浅事务”可能是当你专注于某项工作时,电话铃响了,你按下了接听键;可能是你在写作想要上网搜索一下素材的时候,被页面弹出的其他新闻吸引,忘却了主要目的是搜索素材;可能是一项工作犯难,你不知道如何继续时,你想到“我还是先做这件事吧,这个容易些”……这些事情都是在阻碍着我们进行深度工作。

       作者讲到“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如果你生活中潜在的每一刻无聊时光——比如说,需要排队的等5分钟或者在餐厅坐等朋友时都需要用智能手机打发,那么你的大脑就可能已经被重新编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心智残疾’。这时你的大脑已经不能够胜任深度工作……”

       这是很贴近生活的描述,回想我在上班的路上,在回到家后坐下来的第一时间,在种种等待的时候,可能是迫不及待的拿出手机看一下,或者看朋友圈,或者看头条刷新闻,或者做其他通过手机能做的事情。我给自己的理由是: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摄取一切,仿佛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卷有益”。但事实是这种碎片化的摄取,会让我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变得碎片化,这种影响我已经感受到了。我感到难过。渐渐的没了自己的想法。曾经的曾经,我也文艺过,也享受孤独过,也有一种濯清涟而不妖的“清高”。现在,会被各种突如其来的新闻包围,也会被各种网络想法左右,甚至明知是标题党在博眼球,也忍不住点开一下。丢了时间,失了自己。当然,还有渐行渐远的“深度工作”的能力。


       作者给出做到深度工作的一条我认为十分重要的建议是:远离社交媒体。

      因为在所有可以占用我们时间和注意力的网络工具中,利用不当的社交媒体对深度工作的影响是最大的。“社交媒体阴险的一面是,这些从我们注意力上面谋利的公司已经成功的完成了一项巧妙的市场颠覆:它们让我们的文化相信如果不用它们的产品,就有可能落伍。”只有尝试了没有它们的生活,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类人。十一假期之前,我尝试关闭了自己的朋友圈,没有“发现”界面小红点的提示,也就不想去点开它,我发现,我的生活清净了很多。

      我们现在的工作环境无法允许我们真的做到远离社交媒体,毕竟它已经成为我们的工作媒介。但至少要注意到使用不当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本书是在客观的阐述作者自己对于深度工作的偏爱。当然,我是无比认可的。深度不仅仅是对工作,还有生活。这是一种自律的态度,一种向上的追求。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深度工作”。

    深刻工作,做到,岂非一朝一夕,我想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我将活出专注的人生,因为这是最好的选择。”


                                                                                                   分享人:郭爽

相关文章

  • 找寻渐行渐远的“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分是7.8分,中文版是在2017年7月出版。这本书的终极目标是系统地培养个人进行...

  • 渐行渐远,渐远渐行

    生命中渐渐消失的人 容颜为老却轻易地变模糊 不敢说太多的心情 这世界太喧闹 淹没在黑夜风雨里 跌跌撞撞行走的我 丢...

  • 渐行渐远的渐行渐远

    今夜夏雨未醒 唯春雨绵绵 看着春天渐渐远去 竟不知该说点什么好 只有沉默 在沉默中望着窗外 春雨绵绵 她渐行渐远 ...

  • 那些年的疯狂,是否还记得

    别后不知君远近, 渐行渐远渐无书。 如今的你身在何方,是否在找寻那些年少轻狂的梦? 翻...

  • 渐行 渐远 见行 渐远 践行 见远

  • 渐行渐远

    我是日记星球267号星宝宝,我正在参加日记星球第十四期21天蜕变之旅,这是我的第148篇原创日记。 老姨把孙女送幼...

  • 渐行渐远

    世界上所有的亲情关系好像都是渐行渐远的,我们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却不得不为了生计到处奔波,剩下的就多了一份想念在里...

  • 渐行渐远

    从何时起,感觉年的脚步加快了?小时候的那个美好的年仿佛还在昨天,今年的年又要过完。一年又一年,拉长了谁的目光?...

  • 渐行渐远

    我不知道 你害怕黑夜 因为有你的陪伴 我倒是很喜爱有月亮和星星的夜晚 后来,我才知晓 你害怕夜晚 不是我矫情 那月...

  • 渐行渐远

    今日被约茶 人非故人,我亦非我。 畅意人生的追求,曾有的亲密无间。 支离破碎。 渐行渐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找寻渐行渐远的“深度工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dm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