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成熟程度,决定了一个人发展的高度。
古语有言,三十而立,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为人处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养成。
成熟,需要时间、阅历的沉淀。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身边有人年纪轻轻就做事就很老到。
那可能是他们从小所生活的家庭环境,他们的成长经历,就已经给予了他们足够的教育和引导。
他们七八岁的时候,可能就跟着父母参加场合,就知道过去给叔叔伯伯端酒,说几句祝酒话,这可是从小练成的“童子功”。
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阅历太浅,入世时间不足,对于为人处世的认知还停留在书本上的教条,或者基于个人过去经历的臆断,这便是经验教条主义。而历史也证明,经验教条主义,要不得。
要想学会成熟,大抵可以分成这么三步走。
第一步,观察。
向身边人学,向成熟的人学,听其言、观其行,仔细观察他们日常的言行举止。
在这一阶段,不要去考虑什么对与错、好与坏,更不要观察几天就开始找人家的缺点不足,咱是学先进经验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凡是卓有成效的做法,其背后肯定有其成功的秘密,初期不用深究,知道这么做是有用的,这就够了。
第二步,模仿。
观察好,便要尝试着去模仿,不断尝试,不断试错。
很多事情,看着简单,做起来麻烦,就像是去领导那签个文件,有人敲门进去能紧张的不知道说啥。
要把观察到的很多做法,学来的好多话术,在不断的实践中,变成自己的“肌肉记忆”“条件反射”
自己不会的时候,抄作业,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
第三步,独创。
见的人多了,参加的场合多了,做的多了,说的多了,自然也就会根据不同的客观环境,做出适当的微调了。
这便是量变引起质变。好比如,见领导这件事。刚开始的时候,站在领导办公室门口,都要三下深呼吸,把握一下敲门的力度,结果,真敲门的时候,还是声音或大或小,敲得极不匀称。而时间长了,门进的多了,自然不会再会为敲门这件事浪费精力。
有的领导,喜欢摆谱,在公开场合,一定要显示出自己的威严,那么这个时候,说话办事就要给足了面儿。而到了私下场合,就你们俩人的时候,他又会展示出自己的平易近人,这个时候,俏皮一些的拉近关系的话,完全可以说。
根据不同的对象、客观等,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思路。
成熟,不是灵光一闪,而是日积月累。
通往成熟道路是:在尝试、犯错、修正、再尝试的循环中,慢慢理清事物本质上的规测,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独创、行之有效的资源库,不断充实、不断更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