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何家会伤人(摘录三)

为何家会伤人(摘录三)

作者: 水的表情 | 来源:发表于2023-03-24 23:40 被阅读0次

    1.心理学认为,经历的多样性比经历的单一性更好。顺利会帮助一个人形成一个方向的思维,挫折会帮助一个人形成另一个方向的思维。如果总是一帆风顺,那么一个人的思维就容易陷入单向度思维,对事情的考虑容易片面;如果一个人总是遭受挫折,那么这个人的思维也容易陷入单向度思维。最好的经历就是既顺利过也遭受过挫折,这样的经历会帮助一个人形成多向度思维。

    2.所谓的客体关系,是指我们心中内化的我与重要亲人的关系。一般而言,最重要的客体是父母,这个客体关系有三个部分:内在的我、内在的爸爸和内在的妈妈。它们之间关系的性质,决定着长大后我们与其他人的交往方式。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孩子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是孩子的人格和情商的基石,这比知识更重要。

    3.自我评价是什么?就是心中的客体关系中,“内在的父母”对“内在的我”的评价。其基础就是,我们童年时父母对我们的评价。父母分三种,第一种父母,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批评你;第二种父母,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忽视你;第三种父母,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鼓励你。最好的父母就是最后一种。

    4.荷兰心理学家罗伊·马丁纳在《改变,从心开始》中讲到,快乐有三个层次:竞争式的快乐,条件式的快乐和无条件的快乐。竞争式的快乐就是一定得我比你强,这样才快乐,否则就痛苦。条件式的快乐是只要这个条件满足,你就会很快乐,这是很客观的快乐。无条件的快乐又叫“至乐”,处在这一层面的人,不需要外界的任何条件,就能感觉到快乐与祥和,这是很美的状态。

    5.孩子是家庭的保护神。当家庭关系出现问题时,孩子会主动去做一些自我伤害的事情,以拯救父母的关系。并且,他们的自我牺牲策略常取得成功:父母将注意力转移到他的身上来,不再去理会他们自己的问题。

    6.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了真自我与假自我的概念。有真自我的人,他的自我围绕自己的感受构建,他的身体和他的自我是一体的。有假自我的人,他的自我围绕着妈妈的感受构建,他的身体和别人的自我在一起,更容易被别人的自我驱动,而不是被自己的自我驱动,非常可悲。

    7.原始的融合焦虑,是指一个人害怕与他人、他物甚至他自己的联系,因关系意义上的链接会让其担心失去自己的身份和自主性,这种惧怕所产生的焦虑即原始的融合焦虑。有此焦虑的人,会感觉哪怕轻度的关系,都会吞没掉他可怜的自我身份。

    8.歉疚感可能是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一种感觉,尤其是有人替我们做了我们本可以轻松做到的事情后,还巧妙的想给我们留下歉疚感,这会令我们感到非常愤怒。

    9..男孩得到母爱表面过多但质量堪忧,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被吞没创伤,这导致男孩不能表达情欲,并且会比较被动;女孩则得到母爱和父爱都比较少,容易有严重的被抛弃创伤,而她们虽也有被吞没创伤,但比较少,所以相对男孩要主动很多。

    10.人的内心既有对爱的渴望也有对爱的绝望。当爱的渴望级别很高时,就很容易建立亲密关系,但如果爱的绝望很深,也不渴望,就很容易成为橡皮人,也就是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超级宅男和超级剩女。很多人会认为剩女是择偶标准太高,其实是她们害怕去爱,害怕渴望得不到满足后的痛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何家会伤人(摘录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ig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