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一位名为廖志汶的年轻人发起了“稻田的餐桌”计划,轰动整个台湾。他租用收割后空置的稻田,在上面举办一场野餐PARTY,营造在农村里吃饭的奢华感,第一季3个月内竟有400人报名,虽然每个人收费高达350元人民币。
这个计划来自于廖志文的“幸福果实”团队,他们旨在推广台湾在地旅游。从自己的土地出发,宝岛的美丽要先由台湾人自己的眼睛看见,让其成为想要拥有更多在地体验的“深度休闲玩家”,能选择接触的管道之一。
独立音乐人归农,于田野间发现自我价值
“幸福果食”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廖志汶笑着说:“其实没什么特别原因。”这个团队的组成,也如他随性率直的笑容一般自然地在2012年诞生。
本身是宜兰长大的廖志汶曾是独立音乐人,入围过金曲奖,是活跃在台北的时尚青年。有一天回家,他忽然发现故乡的老母亲守着没人耕种、逐渐荒芜的祖传田地,寂寥而孤独。
因为年轻人都向往都市的繁华,离开故土,故乡孤独的老人、荒芜的土地,越来越多,于是宜兰田野间长大的廖志汶放下了吉他,决定回家当“归农”。
他认为台湾农业的价值应该被看到,希望以此为出发点,重新定义食物、农村与人的关系。回归乡土,他发现了自己的价值。
借助网络,巧用创意打出知名度
回归乡间的他遇到一位种有机草莓的农夫在栽种时遇到缺工问题,于是廖志汶随意在网络上组团义务帮农夫耕种,最后竟发动了150人参与,不仅帮农夫解决了人力,也省下15万到20万元新台币的工钱。草莓成熟后,这些志愿者还想采自己种的草莓,这样顺道为农夫带来1000多张订单。
之后,他通过网络征求志愿者,陪他一起割稻。为了让枯燥的割稻子变得有趣,他把稻田当做画布,大家可以协力割出“LOVE”四个英文字母,这个创意一下子吸引许多人主动联系。
而哥哥家的柚子快成熟时,他又通过网络发布,下单的买家可以得到绑在即将成熟柚子上的许愿卡,就这样廖志汶才用了三个星期,就把1000多斤的柚子卖完了。
在时尚的都市多年,他回故土当“归农”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农夫,他就这样利用网络和艺术天分,让田野与都市人结合在一起,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他说:“我发现,消费者不是要草莓、割稻子,而是希望珍贵的体验!”

体验式服务,“制造”珍贵回忆
“幸福果食”在创意的背后追寻有价值的事物,并带给参与计划的民众一场“幸福”的体验。
于是他与伙伴们启动了设想已久的“稻田餐桌”计划:入夜后,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摆上高档酒店的餐具,客人踩在泥土中,以大地为餐厅,与周遭虫鸣和星光为伴,享用地道的宜兰特产鸭赏、洛神酱和三星葱做出的创意料理,每一场餐桌计划都是一次创作的艺术。
创意一炮而红,消费者趋之若鹜,农产品的价值大幅提升。于是,稻田中、鱼塭旁、海滩上、茶园里、果树下......都曾经有一群人共同享受着当地食材与厨师精心构思的创意料理盛会。
颠覆“餐厅”的想像,这里没有时尚都会的装潢设计、也没有穿着制式服装的服务生端菜上桌,“稻田里的餐桌计划”远远超越了我们对于“吃饭”的想像。
除了在稻田内吃饭的新奇体验之外,幸福果食也创造累积许多脍炙人口的农村创意活动。像是在稻田里割出美丽的图案、制作稻草人、手作DIY扫把、世界盃蜗牛大赛、甚至还有人“割”出一场浪漫的求婚呢!
在地小农的最大发挥,创造农村价值
廖志汶说:“创意背后若没有一个很大的议题在支撑,创意也是假的,好玩之后就没了。”他观察到台湾农业其实遇到很大的问题,“价格偏低,没办法盈利。”
所以“幸福果食”的计划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重新定义农村的价值”。
农业其实也可以有不同的想像,他们认为农村也可以是“三级产业”,集合美食、旅游、文化、生态等,“吃是一环,体验也是一环”幸福果食让“农业”产生新的价值、新的农村Life style。

幸福果食支持在地小农、呼吁青年回乡,尽心尽力地推动完善有力的社会企业。他说,“这些素人厨师、农民,他们很重要,很美好。这些人的动能,是台湾最根本的力量。”
因此,幸福果食团队也有专门在做商业模式的专才,包括包装餐点,吸引目光;传承美感与态度给消费者与当地农民;针对地区性开发不同的商业模式等。“我们做的事情,不只是创意,而是回到现实面的考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