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补1月2日日更
早上6点起来洗头,洗漱,给女儿梳好漂亮的丸子头,嘱她穿上大红裙装棉服外套。随后将自己打扮了一番,因为今天要去参加一个婚礼。
已许久未见过妆扮后的自己,甚至连化妆的流程与步骤都有些遗忘了,十岁的女儿看我倒腾,把化妆百宝箱里什物一件件细细研究起来时,刚好感觉脸上有些干涩,想起刚才抹BB霜时竟然有些晕不开,原来竟是把粉底液遗忘了。
这世上是真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忙活一番,素颜时算不上大美女的我在镜中瞬间变得靓丽起来,人生不惑也算饱经沧桑,有这皮肤底子还不错,看来那些许人生过往尚未有多少赖在脸上,它们识趣的往我心里藏了。
弯弯柳叶眉,笑起来带着月亮眼,鼻子和嘴巴虽算不上多精致,但五官搭配起来看上去却也柔美舒服,北方的朋友总是把我拿来做江南女子的典型,娇小秀气,哈哈。
看来我是占了这娇小秀气的便宜,所以不显老,早几年人家总是问我二十几,这两年总是带着不确定的语气问我应该不大吧,从不害怕透露年龄的我大方的回答已过四十了。
向来喜宅的我,平时是用不着化妆的,已无需为“悦己者容”烦恼,每天床上爬起刷牙洗脸简单梳头即可,当然也省去了很多涂脂抹粉的时间。
自从去年9月搬来这里,因着对周边环境不太熟悉,交通也不方便,菜场离得较远,加上多变的疫情,很少出门。偶尔楼下驿站取个快递,或小超市逛一圈买些荤菜将冰箱塞满,蔬菜及油盐米、酱醋茶及蔬菜都是在团购买菜APP上解决。
新娘是老公的舅家表妹,据说新娘老家有男丁送嫁的习俗,而新郎家新房设在离市区有些距离的房子里,所以婚礼这天安排了中午和晚上两场酒席。
我们参加的是晚宴,新娘辈分里的叔叔、姑父、表兄弟等都被安排作为送嫁亲人,需一早开车将新娘送至新房参加男方家午宴,然后下午再赶回来参加晚宴。
这对新人是名副其实的晚婚,不过32岁的新娘能有今天也算是有福之人了。本是一农村姑娘,父亲前年意外去世,母亲有些好吃懒做,还有个才毕业在深圳打工的弟弟。
自身条件可谓是要长相没长相,要身高没身高,身材与能力,更是无可言表,不过村里长大的女孩,淳朴善良是真的。所幸她也有个开酒店的伯父和几个待她如女儿的姑姑,要不是几年前他们把她从农村叫出来在酒店前台工作,她的人生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早些年在老家一直没遇上合适的人,听说是自己条件不怎样还心高气傲,高不成低不就的,所以也就未谈过男朋友之类。这几年在城里,姑姑们介绍过几个都不如意,自己网恋了个四川男人让她动了心,那男的和她谈过后又不想要她了,去年春节她却巴巴跑去人家家里过了个年,不懂事的姑娘把几个姑姑都气坏了。
后来终于把那男的放下了,刚巧姑姑的一个朋友牵线给她介绍了现在的新郎,比她大三岁,本地人,家有3套房,自己有稳定工作,谈了几个月觉得比较合拍,于是就订婚了。我在几个月前的订婚宴上见过男方及父母家人,看上去都是实在的人家。
7点我们开车出发,老公把我和女儿先丢到婆婆家就匆忙赶去了送嫁酒店。直到下午4点多才回来把我们接去晚宴酒店,先和新郎新娘合了影,处于爱情中的女人是最美的,今天的新娘经过装扮,看上去还挺漂亮,简直像换了个人,脸上时时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们算到得比较早,进到宴席厅时,里面还没什么宾客,婚礼现场已经布置好,木栈T台从门口一直延伸到厅堂尽头,两旁摆满了浅黄的假花束,花蕾中镶嵌了大小不一的彩灯,作为婚礼现场,却找不到丝毫的大红喜庆色调,个人觉得有些过于素雅和单调了。
共设5桌,本不算太大的宴会厅还是显得有些空落与冷清,客人们陆续到来,我们选了一张桌子坐下等待婚礼的开始。
直到已过六点,肚子大家开始唱起空城计,同桌的两个孩子开始嚷着要吃桌上冷盘时,司仪才上台说婚礼定在六点二十八分开始。
司仪看上去大概30几岁,自始至终只看到他一个人在忙碌周旋,看来是个3、4人的小婚庆团队(后台还有2个放音响的),难怪婚礼现场设计与布置还有氛围怎么看都有些羞涩和小家子气了。
不过厅内大屏幕播放的接嫁小视频感觉制作得不错,看上去要比和现场展现的水平高明多了。
开场煽情必不可少,司仪分别邀请了新郎的爸爸妈妈上台为新郎交代家庭责任及整理衣襟,当然不忘来个母子间深情的拥抱,这些个平常又随意的动作让多愁善感的我瞬间泪花闪现。
本次婚礼因新娘父亲不在世,母亲尚在农村老家,新娘只在伯父的搀扶下徐徐入场,新郎迎上前,伯父把新娘的手交到新浪手里并进行一番深切郑重的嘱托。随后一对新人步入主台,相互宣誓,佩戴婚戒。
席间,司仪安排了回答问题送红包与布娃娃等互动环节烘托气氛,又表演了葫芦丝和萨克斯。整个婚礼虽流程清晰却显单调,可能是因为宾客有些少,始终如温开水般平和未见高潮。
晚宴在温馨的音乐旋律中落下帷幕,有缘千里一线牵,无缘对面不相识,缘分向来可遇不可求,良缘更是宁缺毋滥才是真,祝福这对有缘人百年好合,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