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第二十七天
今日共读第四辑第四节《命题的艺术》。
写作文,命题也是关键的一项。学生的命题别出心裁又合要求,会为作文增色。老师作文训时命题巧妙,则可以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学习本文,作文教学上得到很多命题的实用小技巧。
题目是文眼。给作文起题目,是门艺术。给学生出题目,也要讲点艺术。
对平时的“有意义的”“难忘的”“有趣的”“敬佩的”“高尚的”“见闻”……于老师比作一盘老白菜帮子做的缺油少盐的菜。索然无味。比喻既现实又贴切生动。会把学生引入死胡同。大纲要求: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是对写作内容的规定和提示。现实中,孩子又没有那么多值得尊敬的人,有趣的事。若不会编,怎么办?
于老师举了几例。一是凭吊革命先烈,一学生没去,出了个《家里,只有我自己》。提示豆号的作用,提示在家什么心情,让学生写。不但写出了实感,还能通过与凭吊紧密联系,表达感激与敬仰。真是好文一篇。还有因事不能参加参访,听别的同学回忆,而成文的。这些例子告诉我,命题,要让每个学生有内容可写。
后面又举了个例子。想让升入六年级的学生写“我”。学生没反应。接着添加“这个人”问学生怎样。并用不同语气读出。学生开始动了。后来,又添加“嘿,我这个人”、“哈,我这个人”、“咳,我这个人”。学生兴趣来了,讨论起来。能从不同角度,结合自己,选题回忆选材。后面的写,水到渠成。还有一例,写同桌。《我和我的同桌》都写作。于是,和孩子联天,问属象,问同桌过的学生,和相处的情况。之后,写下三个题目:《“马”、“羊”不合群》、《远亲不如近邻》、《“马”、“羊”一家亲》(班里比属马羊)。同时又提出:写你和同桌,可有的以同桌为主,有的双方兼顾。任选其一。学生的兴趣来了,甚至要求选两个题目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命题有趣味,亦能激生趣。而命题少了趣,学生主动性,也就减了半。如菜之少油盐,提不起味。
具体鲜活形象生动,寓理于事,寓教于趣。点出了我们平时作文命题的一个个误区。
后面,又举了一例。由三八节,发起话题。先写下“‘三八’国际妇女节”七字。让学生对妈妈表示表示。学生看看,没言语。提示:想对妈妈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祝你节日愉快!”“……你辛苦了!今天……”气氛活了。引导,共情,之后七字前,添上“妈妈,您辛苦了!”破折号“——”“写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学生明白了,这是作文题,前面正标题,后面副标题。有了情感的铺垫,有了动情的题目,又重温了例文《再见了,亲人》一课,用第二人称。选几事例。
结果,学生很动情,作文很感人。
好的作文命题,不但激趣,还能激情。尽管是练习,但好的题目,确能激情。
这点,在作文课上偶尔也能感爱。看来,作文练习时,有个好命题,让人人有内容写,有兴趣写,饱含真情写,定能写出好文章。
最后在命题上,又指出了要避开的井。如大,空。并举出了实例。一个走访,游览,凭吊,选择一个点,命个巧妙的题,情与趣兼之,学生的写作便有了积极性与实内容。所以所命题,要让学生看一眼感兴趣,读一读便动情,写的欲望,自然就来了。在这方面,以后,要下下功夫去思考研究与实践。
天天有学习,天天有收获,天天有快乐。
简共读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第二十七天摘之,简记之,学习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