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
五代•李煜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赏析:
这是一首写女子伤春闺怨的词作。
首句“东风吹水”形象生动,但新意不强,与李煜同时代稍早些的冯延巳就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名句;而“日衔山”则要好得多。
虽然“日衔山”与“青山欲衔半边日”意思相同,同样都是拟人化的手法,但“山衔日”有日升之意,多用于形容山极高之势;而“日衔山”则寓日落之意,有夕阳斜照,余晖映山之感。这里不仅点明了傍晚这一时间的概念,而且还暗从主人公细致的观察和感受中渗透出“闲”的味道。风吹水,日衔山,两个动词很精妙。将风过水皱,日坠山巅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细腻,形象。
这本是每日都在发生的景象, 没有什么特别,女子却观察入微,并如此精准地表达出来,可见其“闲”。因为闲,所以连这每日可见的景色也会去细腻入微地观察,借此来打发时间。或许,她已经这样观察了一整个春天。落花满地,酒意阑珊,这就是她每日生活的写照。除了观景,醉酒,她没有别的事可做。因此这闲不是悠闲,而是空虚寂寞的“闲”。
于是二句“春来常是闲”就有了更深的寓意。女主人公不仅“闲”,而且“常是闲”自然就是一个寄生的形象了。
三、四两句是女主人公无聊生活的具体化、形象化,“落花狼藉”不仅是春景,而且是女子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现实的写照,就算说她醉生梦死其实也是不过分的。
下片写伤春:
女子春睡醒来,明知晚妆已残,却懒得装扮,是因为爱人不在身边,青春无人欣赏。开头三字另一版本为“佩声悄”,这是借物写人,说明女子醉意未消、懒动腰肢,自然有慵倦之意。
“晚妆残,凭谁整翠鬟”更说明女子无意梳妆、不饰仪容,只因春心无人解,自伤无人知,写出女子的伤春并非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
结末两句点明主旨,进一步渲染出女主人公感慨年华逝去,无奈空唤青春的情绪。春光是美好的,朱颜也是,但若无人欣赏,再美也是枉然,其美也就失去了意义。或者说,越是美好,就越是遗憾。春光与朱颜,是美丽的,也是易逝的。等到“一朝春尽红颜老”之时,再来欣赏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她在独自倚阑远眺,等待着爱人归来。
全词由大处着眼,至小处落笔,喻象生动、自然,描写细腻、真实,艺术技巧纯熟。但是全词哀愁太盛,有流于颓废之嫌,格调是不高的。
有人分析这首词是李煜的中期作品,表现了作者面对强敌、前途未卜时的抑郁颓丧心情,有一定道理。
但是就此说这首词中有对其弟李从善的不满及责备,恐怕有些言过其旨。最好还是将其视为一首虚指较强的闺怨词。
虽然本人不喜深闺之怨这种基调,不过此首是《阮郎归》的典型作品,要学写只能先学佳作并学习该词牌的格律及要求。
阮郎归·初夏
宋代•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阮郎归(李煜体):
阮郎归,词牌名,又名“碧桃春”“宴桃源”“濯缨曲”等。以李煜词《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为正体,双调四十七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五句四平韵。另有双调四十七字,前段四句三平韵一重韵,后段五句两平韵两重韵的变体。代表作有苏轼《阮郎归·初夏》等。
词牌名:阮郎归
别名:碧桃春、宴桃源、濯缨曲 等
字数:四十七字
词牌沿革:
阮郎,指阮肇。相传东汉永平年间,浙江剡县人刘晨和阮肇到天台山采药迷路,遇到两个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孙已过七代。他们重入天台寻访仙女,踪迹已杳。事见《太平广记》卷六十一。此调创调之作为李煜词,但此词或传为冯延巳、晏殊、欧阳修作。宋丁持正词有“碧桃春昼长”句,名“碧桃春”。李祁词名“醉桃源”。曹冠词名“宴桃源”。韩淲词有“濯缨一曲可流行”句,名“濯缨曲”。
晏几道五首,其中一首写重阳感怀为宋词名篇:“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秦观四首,其一抒写旅愁:“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宋人用此调者甚众。此调韵密,但音韵平和。
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四十七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五句,四平韵。以李煜《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为代表。唐宋人填此调者祇此一体。若黄词押韵游戏,非正体也。 前段第一句,苏轼词“绿槐高柳咽新蝉”,“绿”字仄声;秦观词“宫腰袅袅翠鬟松”,上“袅”字仄声。第二句,李词别首“孤窗月影低”,“月”字仄声。第三句,秦观词“秋千未拆水平堤”,“秋”字平声,“未”字仄声。后段第一句,欧阳修词“浅螺黛”,“浅”字仄声,“螺”字平声。第四句,司马光词“落花寂寂水潺潺”,“落”字、上“寂”字俱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余参黄词。
变体,双调,四十七字。前段四句,三平韵,一重韵;后段五句,两平韵,两重韵。以黄庭坚《阮郎归·烹茶留客驻雕鞍》为代表。此即李词体,惟前后段重押四“山”字韵,自注“效独木桥体”。宋人亦间一为之。
格律对照:
正体
格律对照词:《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自闲。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中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
春睡觉,晚妆残,无人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变体
格律对照词:《阮郎归·烹茶留客驻雕鞍》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烹茶留客驻雕鞍,有人愁远山。别郎容易见郎难,月斜窗外山。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归去后,忆前欢。画屏金博山。一杯春露莫留残,与郎扶玉山。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先学习阮郎归名作,再学写一首属于自己的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