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交往,讲究人情礼仪。邻里之间,见面问声好,门前往里让,这是最起码的礼仪。家里来客人了,面带微笑,起身迎接,问好让座,这是孩子从小父母就言传身教的礼仪。常言说:良言一句三冬暖。面带微笑,殷切问候,就让人觉得格外舒心,觉得被重视,被尊重。许多事,你不光要做出来,还要说出来。
但农村有些人家连最起码的人情交往礼仪都不懂。实在让人诧异。
这次回乡下看父母,母亲讲了她的几次经历,实在让人很无语。
母亲是个很宅家的老人了。她极少去别人家串门子,也不爱和邻里之间唠家长里短。但一个村子里住着,和街坊领居难免街头路尾的碰到,一般人碰到都是要打招呼的。
可我们队里偏偏有些年轻人就不懂这个。
母亲讲,一次到了我们一个当家子的婶婶家门前,这个婶婶特别爱干净,母亲就说进去看看她们家,可这个婶婶一句话没讲,没有邀请母亲进门,也没说不让母亲进,母亲尴尬万分,进退两难。
一次去一个孙子辈家里炸爆米花,他买了一台爆米花机,正在学。这个侄孙比我小两岁。母亲在他们家院子里,就说:“我看一下你们家羊。”他们家也养了不少羊。正常人的反应应该是热情陪同,并招呼着去看羊,可母亲去他家后院逛了一圈,他愣是一句话没说。
想平时我回乡下,他看到都是要打招呼的。
还有一次,我们的当家子阿叔,领着另一个侄孙到我们家院子里来铲韭菜,这侄孙进来没打招呼,铲上韭菜没打招呼就走了。
这侄孙的父母平时见了我们父母或者我都会笑容满面,亲切地打招呼。
母亲反思自责地说:“一句话都没有,把人直接当空气,人就不是个人。当时就难受的不行。”我知道母亲的自尊受到了严重伤害,以致于她怀疑自己。
我赶忙安慰她:“你一点错没有,是他们情商低,一点交往礼仪都不懂,没有一点教养。与你完全无关。”
母亲就又说起队里另一户人家。这家人家论辈分和我同辈,可同辈哥已经去世了。他们生有一个儿子,儿子又生了三个子女。儿子在社区的门面房开了一家小商店,同时兼营快递业务,还经营一辆开往城区的客车小面包车。
儿媳带着三个孩子在县城上学。儿媳还要打工。就让她婆婆,我们那个嫂子去县城帮忙带孩子。这嫂子平时与队里人交往不多,嘴也严,很少说别人家长里短。她当姑娘时与我母亲在一个队里,按辈分该称我母亲为姑妈,关系上就亲近一些。她偶尔回来,我母亲碰到就会和她聊几句。
从她的片言只语中知道她过得特别不好。儿媳妇对她颇多嫌弃。她们娘三有时出去外面吃饭,却一声招呼都不打,婆婆做下半锅饭,只能自己热着吃几顿,可儿媳妇还在她老公面前抱怨:“做那么多饭,糟蹋起就太顽(厉害的意思),力力把我的家就败光呢。”这样的事时有发生,儿媳妇就没把她当人看的,干什么事,出门从不知会她一声。
更过分的是儿媳妇不让三个孩子和奶奶说话,一句话都不让交流。现在她的大孙女考上了大学。另两个孙子也大了,嫂子也老了,儿媳妇在县城更容不下她,她只好回来。回来只有几间冷房孤炕,大冷的天,连煤炭都没有。她给我母亲说联系她的侄儿让给买点煤,儿子完全不管她。她的儿子见了队里的人也是招呼都不打。
我知道这几户人家从父辈们起就不重视教育,他们的父辈就因生活困难,没怎么读过书,对孩子上学也不重视。这几个年轻人也都没怎么上过学。他们的父母对他们就谈不上教育,放养式的长大,家里除了自家亲戚,又很少有外人上门,在人情礼仪这方面几乎没教养,也没有经验。
可即便如此,长大后也与别人有一定的来往吧?纵使情商再低,也总不能与人见面要打招呼这样最基本的礼仪都不懂吧?
不上学,没有知识,见识之狭窄实在可怕的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