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7-12-26

2017-12-26

作者: 李路野浑水 | 来源:发表于2017-12-26 18:59 被阅读0次

本篇较长,涉及保险知识点比较多,需要耐心阅读。

自从开始写号,身边的亲戚朋友会自发地转一些文章给我看。看来看去,发现被骂得最惨的,除了平安福,就是分红险。

平安福,我之前写渠道区别的时候说过几句,放眼整个市场,是有点贵。但是,大家平常心看待就好,可以不买,也用不着骂。人家一来真不是最贵的;二来有平安这个大品牌完善的平台撑着,贵的也有原因有道理;三来人家是这些年保险市场「回归保险本质」的引领产品。

平安的代理人队伍,又普及保险意识、基本保险知识,又推广平安福这种寿险 +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这样全面的产品组合,一条龙服务都做了,非常适合缺乏保险基础的大众。你觉得买平安福的人都是受骗上当了,其实这叫「何不食肉糜」,写保险的人不少,可关注保险,能看明白这些产品对比的人,比例小得很。教育需要的时间太长,有时候粗暴的方法才适合原始的市场。

毕竟,有保障是最重要的。

就好比关哥讲了这么多保险的东西,你买了吗?有一肚子保险知识,不如有一份保障来得实在。


平安福是好理解的,但分红险这个概念,真的是提起来就头疼。不仅是客户们不理解分红的概念,很多销售人员自己也搞不明白。我当年花了大量时间在培训分红的概念上,而且反复强调两点:

1. 分红≠利息,不能用投资收益的概念去看待分红,更不是用计算器能算出来的。

2. 分红不是目的,特别是保障类险种,一定要弱化分红的作用。

说的太多都恶心了,以至于后来一有人问我「分红率」这种伪概念,或者掏出计算器算,我就气不打一处来。

今天就跟大伙儿说说这个分红险是怎么回事,大家尽量理解,不要把它妖魔化了。

【分红险是怎么分类的】

我们常见的保险类别,有重疾险、教育险、年金险等等,这是从保障的目的分类。

而分红险,和万能险、投资连结险一样,是从定价策略角度分类的。

所以重疾险教育险年金险,都可以是分红险。

【分红险是怎么出现的】

保险公司在设计一款产品的时候,会用的到非常多的假定数据,其中有一个重要数据,叫做「预定利率」。简单理解,就是保险公司收了这么多保费,在管理这些资金的时候,能达到多少的回报。

但是呢,设计的时候,这个利率一旦确定了就不能变了。而一份保单动辄几十年,市场的情况会有很多变化。

比如九十年代的时候,银行存款利率能达到10%,保险公司当时的保单预定利率,几乎也是这个水平。但之后一路降息到现在,保险公司明显就赔了对吗。但对客户来说,就超合算啊。(当年买过平安少儿360的,你问问哪个不是后悔买少了?)

反过来,保险公司如果预订利率是3%,而后来利息水平达到了5%,那保险公司盈利就多了,客户就不合算了。

所以这个风险,其实两边都有。

但是,无论如何,总得有个预订利率啊,不然这产品没法设计啊。

于是就想了个办法,设计产品的时候,「预定利率」定的不要太高,合理一点。保险公司的风险不会太大。但如果实际利率高了,保险公司多拿到的利润部分,以分红的形式还给保单持有人。

这不就皆大欢喜么。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要阴谋论了,为什么不能定高一点!还不是自己想多少就多少!就是赚我们的黑心钱!

我就奇了怪了,保险公司又不是慈善组织,为什么不能赚钱?路边卖煎饼果子的还赚你钱呢,你怎么不去掀他摊位?你自己做买卖做生意也赚别人钱呢,是不是该自绝于人民啊?而且,不让保险公司赚钱,它怎么运营?怎么存活?到时候出险了谁给你赔付?

而且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的利润,最少要拿出70%来分配给保单持有者。不然你去看看保险公司的报表,保费和利润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

又要马儿快快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商业社会啊,醒醒吧。

【分红的来源是什么】

分红有三个来源:死差,利差,费差。简单理解是这样的。

「死差」就是实际死亡率和预定死亡率的差别产生的利益或者损失。比如按照生命表,每1万个人里有1个赔付的。而保险公司有100万张保单,按比例应该有100个赔付。但是年底一看,今年只有50 个赔付,少赔那50个,就是「死差」。当然,如果年底一看,赔了150个,那就变成「死差损」,保险公司就自己担着了。

「利差」是指保险公司的资金实际收益情况和预估收益情况的区别。比如按照预定利率,资产收益率是3.5%,但年底一看,实际收益率是5%,那多出来的1.5%,就是「利差」。

「费差」是保险公司实际运营费用和预计运营费用的差别。比如今年预估运营成本2000万,年底发现钱没花完,剩了500万,那这个就是「费差」。

在规范的保险市场,「死差」其实不会相差太多,毕竟生命表用的都是一个。「利差」在短期内也不会有特别大的区别,毕竟险资的投资方向,投资范围,全都是受到严格监管,大部分是稳健投资,风险有限,收益也有限。而「费差」,基本可以忽略,运营费用还愁花不掉?

所以,只要都是大陆的保险公司,分红水平不会差太多。至于港险,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分红和利息有什么区别】

你如果看明白这三差,你就基本可以理解,分红这个东西为什么没法拿计算器算,为什么不能利息相提并论。

利息是什么?本金*利率=利息。

分红是什么?保险公司这一年下来「三差」带来的实际利润,分给保单持有人。本金是啥?利率是多少?你知道今年死差是多还是少?你知道今年国债利率是上升还是下降?

不确定因素这么多,没法算。精算师定价的公式,写全了一个黑板都不够。为什么精算师都这么难考?根本就是无中生有啊,用各种不确定的数据去设计一个确定的产品,当下这个点去覆盖未来几十年各种不同的可能性,很难的好吗?

写个最简单的定价公式吧,顺便举个利差的来源。不用记,也不用理解,我只是想说明一下,就这玩意儿,你告诉我分红该怎么算?

tutututut

下次再有人跟你说什么「分红率」这种伪概念,或者拿着计算器用分红除以现金价值,嚷嚷利息低的。

请替我送他一个鄙视的白眼。

【可保单前期的分红真的好少】

来,你看哈,假设你买了一个50万保额的重疾险,一年交2万好了。如果第二年就得病出险了,保险公司收了你2万,却赔了你50万。所以说,在保单前期,保险公司的风险是非常大的,作为被保险人,我们是占便宜的。

别老觉得自己那点保费没有利息亏了,你得看看人家保险公司承担着多大的风险。有点分红就不错了,要啥自行车啊。

觉得不合算,可以不买啊,真有什么事,50万自己掏呗。

再次强调,不要用获利思维去评价一个止损工具。

【为什么大家对分红险有这么大的误解】

1. 金融业「三驾马车」,保险、银行、证券。保险在中国本来就起步晚,而且相对于银行产品和证券产品,保险产品本身的功能和意义,跟人性、跟制度、跟精神层面的内涵结合得更深,也就相应的更难理解。

但实际上,保险受到的监管和规定是最严格的。之前国内寿险的预定利率统一上限2.5%,是1999年6月国家统一规定的。这个规定,等于提高了保险产品的价格。所以你会发现,1999年以前的产品很多都非常给力,但是之后的产品,都挺贵的样子。这是个客观事实,就好像北上广深的房价一样,你觉得不合理,然而没有什么用处。换个角度,在行业还不成熟的阶段,用相对严格的规定去防范更大的风险,是可以理解的。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保险业这十几年来蓬勃的发展。

2. 销售队伍也存在一定的误导。「理财险」这个伪概念,就是误导的产物。确实有很多销售人员,无论哪种渠道,片面强调保险产品的收益,导致买的人以为自己买了个比定存合适的理财,但其实是买了个短期流动性很差的年金。长期收益虽然很漂亮,但是刚买了一年两年,分红少的可怜,想退保发现还有损失。而且保险行业销售队伍的培训,本身也是不足的。

我说句得罪人的话。很多人说,我有个朋友在保险公司,或者我有个亲戚是在保险公司做高层的,有事我去问他。但实际上,保险公司里分工明确,岗位细分,真正懂保险,懂产品的人,也是少数。我还跟行业协会打过交道呢,人家都念到保险学博士了,行业发展宏观趋势研究的头头是道的,然而脱离实际业务,没有一线经验,纸上谈兵。

3. 保险知识的普及太欠缺,风险意识也不够强。有多少人,讲风险不爱听,讲保障没概念,只有讲收益才能吸引到他,也不能怪被别人投其所好了。

只能说,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但一定会越来越好的。行业规范越来越完善,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为什么保监会现在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公布分红水平,在建议书上也只允许给出「低、中、高」三个档次的分红演示,就是怕产生错误的认知。分红啊,就是个预估,你让我算,臣妾做不到啊。但这三个档次,确实是可以参考的,中档分红其实还蛮靠谱的。

我的建议呢,分红这件事,保险买完了,就别惦记了。它不是投资收益的工具,但也绝不是保险公司坑你的手段。现在保监会放开了预定利率,价格给力的产品这几年也层出不穷,给我们提供的选择比以前多的多,管够挑!

买了分红险的,也没有必要郁闷。经历了这么久的低利率压力,现在国债收益率已经处于上升周期,保险公司的保险准备金压力减小,对保单持有者也是利好,实际上分红险现在的利差要比定价利率差高,未来可期啊。

下一篇我来讲,分红都有哪些处理的方式。分别适合哪些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12-2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vj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