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是和心相关的力量,拆解来看,即是宽心、如心。所谓宽心,是与狭隘之心相对而言,所谓如心,就是顺遂自己的真心。
我们的真心当然是要让我们喜乐,让我们幸福安宁。顺遂这个真心,就不要让任何干扰去破坏这喜乐与幸福安宁。
有人伤害我们,有人侵犯我们,有人攻击我们。不管是逃避还是正面抗击,每个人因着性格会做出不同的应对。更加重要的是,当事情已然发生,我们如何的看待它,会决定我们的心境。
清朝大学士张英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康熙年间,在安徽桐城县,当朝宰相张英家要盖房子,地界紧靠邻居叶秀才家。叶提出要张家留出中间一条路以便出入。
这时张英在北京为官,其子张廷玉也考中进士,在朝为官,老家具体事务就由老管家操办。老管家认为地契上写明“至叶姓墙”,按地契打墙有什么不对,即使要留条路,也应该两家都后退几尺才行。而且这位老管家觉得,自己是堂堂宰相家总管,这样建墙也有理有据,叶家一个穷秀才的意见不值得答理。于是沿着叶家墙根砌起了新墙。这个叶秀才是个倔脾气,一看张家把墙砌上了,咽不下这口气,一纸状文告到了县衙,打起了官司。
一个穷秀才与当朝宰相打官司,而且理由也不十分充分,亲朋好友都为叶秀才担心,怕他吃亏,劝他早点撤诉,但叶秀才就是不听,坚持把官司打下去。张家老管家一看事情闹大了,就连忙写了封信,把这事禀告了北京的张英。不久,就接到了张英的回信。信中只有四句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管家看了这首诗,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就来到叶家,告诉叶秀才,张家准备明天拆墙,后退三尺让路。叶秀才以为是戏弄他,根本不相信这是真话。管家就把张英这首诗给叶秀才看。叶秀才看了这首诗,十分感动,连说:“宰相肚里好撑船,张宰相真是好肚量。”
第二天早上,张家就动手拆墙,后退了三尺。叶秀才见了心中也很激动,就把自家的墙拆了也后退了三尺。于是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百来米长六尺宽的巷子,被称为“六尺巷”。据说,这里成了桐城县一处历史名胜,一直保存下来。
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心进而如心,才能化干戈为玉帛,化争斗为礼让。在事情发生的当下,张英以宽心应真心,站在时间的至高点,看到狭隘争斗的无意义。选择宽恕,选择退让,也选择了内心的安宁。
还有一个禅宗故事是这样的。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一起行路。在河边遇到一位漂亮的女人,她因为河水过于湍急而无法过河。老和尚就蹲下身背这个女人过了河。
两个和尚继续赶路。走了一段时间后,小和尚终于忍不住为老和尚:男女授受不亲,况且我们还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那个女人过河呢?
老和尚说,我只是帮她过河,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没把她放下吗?
小和尚抱持着色戒的律法,在该不该做的选择上费心思,看到老和尚的做法,心中又开始评判老和尚做的对还是不对?心中哪有片刻安宁?
这个故事也启迪我们,当我们执着于别人伤害了我这个想法,难以宽恕,我们的心也会被这想法纠缠。即便事情过去很久,我们的心也难以得到喜乐安宁。
不宽恕,不能改变事实的存在,而宽恕是放下自己内心的重担。宽恕,实在是对自己的大慈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