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是时间管理的书。
把时间当作朋友的方法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一切都靠积累。
人类能将自己的思考作为思考对象的能力,称作元认知能力。

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速成不可能那该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字,换。
积累多的人之所以稳健,是因为对他来说,“我要”的欲望可以用“我有”的东西来满足,即便我有的暂时不够,他们也能借助已经拥有的足够的努力和勤奋,抑或投机取巧的方法和经验,只需假以时日定能如愿以偿,一旦如愿以偿,不但我有的更多,我要的也更容易获得,如此形成良性循环。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
拿出一张纸将其划分为左右两半,然后做两个列表,左边是我有的,右面是我要的逐一罗列,完成后要尽量客观的判断,先划掉我要的当中那些无法用我有的换去的,再仔细判断在剩下的能用我有的换取的那些我要的之中,哪些是必须的必要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并在其上做重点标记。偶尔会有一些我要的无法用,现在我有的换得却又是必须必要甚至不可或缺的,这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用什么样的手段再积累一些我有的我有足够的资本换取那些暂时换不到但极其想要的——或努力勤奋或投机取巧。
接受现状才是最优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不要常常觉得苦,而要想办法在任何情况下找到情趣快乐是一种本事。
怎么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核心只有一个看它是否现实。
现实:速成绝无可能,交换才是硬道理,完美永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恶性循环。
只要做事就一定会出问题,这是现实。所有做对做好的人都是一路磕磕绊绊走过来的,这就是生活常态。而动辄给出非建设性负面评价的人,往往不是正经做事的人。
唯一的策略依然是——现在就开始。在起步晚了的情况下,问题不是“到时候能不能做好,而是到时候能做多好就做多好,总好过什么都不做”。
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是回避困难。
所谓4合行,在我看来就是指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虑相关的三个方面,内容,原因,方法,what,why,how。大多数情况下最为关键的实际上是方法。思考方法需要从领悟内容入手,不停的细分拆解任务,而且越具体越好。在这个过程中,对任务的每一次具体化与细分拆解都要反复询问原因。要学着像一个项目管理者那样思考他们更多的关注方法,他们会花费比别人多许多的时间去落实每一个步骤,在确认无误后,他们才会有效的分配任务。
无论学到什么东西都可以接着问自己,那这个道理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尽量把两个任务并行,尝试把一个非机械的任务和一个机械的任务搭配起来完成。
把自己的时间切分成时间片。类似于番茄工作法。
养成一个好习惯,每天记录时间开销。第2个好习惯,每天制定时间预算。
制作任务列表并标注重要和不重要。判断一项任务是否真的重要,其实只需要一个标准,这项任务的完成是否确实对达成目标有益。
没有必要做计划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除了任务其实非常简单之外,另一个原因是初始状态下,我们往往并没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做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经历相同的过程,逐步熟悉,小心摸索失败,失败再失败,认真反思,卷土重来,直至成功。如果想要改变自己或者对自己目前的处境不满意,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应该会带来改变的任务,然后去做就是了。达成目标的关键在于每次受到挫折之后能否吸取教训。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那个真正对目标的实现有帮助的任务。
除非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在整个任务完成之前,中途更改列表中的项目。可以制作专门的下一阶段任务列表。
给每个任务制定一个核对列表。列表一旦开始运作就一定要执行到底。一个人最终成功的关键并不是因为他曾经精确的计划过自己的成功,而是坚持。开始行动之前要先判断列表所代表的任务是否现实,如果确实觉得自己能够也应该完成这个任务,那就着手去做,而且一定要执行到底。
对重复性的任务只需要在遇到重复性任务时先将其做完一次,然后马上总结整理搞清流程,再靠近一步的时间,把它变成闭着眼睛也能做好的事。这是提高效率,减少失误的根本手段。
为常见任务制定流程是一个必须养成的习惯。
验收机制相当重要,我们不管遇到什么任务都应该对其认真审视,同时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要想办法回答,怎样才算做好?
正确的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
完全靠自己学一样东西吧——管它是什么,并且一定要学好,学到比相当数量的人都好,如果真的做到这个地步,那你就不仅是一个完整的人了,还是一个相当优秀的人。建议你自学一门计算机程序语言。
对抗选择性输入的最好办法就是借助纸和笔,固定一段时间来把那些目前暂时无法理解的,支持的,反对的,无所谓的观点和论点记录下来。对无法理解的写下自己当时的疑惑,对支持的记录几个理由或者实例,对反对的同样记录几个理由或实例,甚至对无所谓的也进入其原因。这种良好习惯会使你获得反刍能力。
自证预言的运作机理——或许与人类大脑中根深蒂固的恐惧情绪有关,喜悦会使一个人停下行动去享受喜悦,而恐惧却恰恰相反,会引发一个人马上采取行动去避免危险,事实上这种出于恐惧的决策几乎总是事与愿违。
想做到思维缜密其实很容易。从现在开始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时时刻刻注意自己或自己被灌输的每一个念头,甄别其中的因果关系。

与其关注成功者,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努力从失败者身上汲取经验。
只有经过自己的仔细分辨,真正成功者的宝贵经验才是无价的,需要额外注意的是一方面,要多花心思分辨,另一方面要多花时间,真正了解自己,以便能够避开一概而论,生搬硬套可能带来的灾难。
语言对于思考而言,是一个便宜甚至免费而又有效的辅助工具。
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信息,回顾与预期。
有效倾听有效理解的关键在于那些银行的信息,那些隐含的信息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到的都用自己多余的脑力想到的。说出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事实和看法,如果是事实,我们就要花时间想想,他所陈述的内容真实性如何?如果是看法,我们就花时间想想他的这个看法的根源在哪。一旦决定倾听玖耀主动帮助,说着进入轻松状态。
一旦决定倾听,就要想办法调动自己所有感官去感受所做的一切表达方式,包括眼神,姿态,动作,随时随刻尽可能去想象,说着正在经历的情绪状态。
一定要想办法不时做出令人敬佩的事情,这样就有人主动找你做朋友。通过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能说更多话的人。赢得尊重是最不能急于求成的,也绝对不可能靠临时抱佛脚实现。重视和尊重来的会比我们想象的晚了很多。话说出来之后,有没有人听是一个极为有效的自我评估标准?有人听就说明自己所处的状态,话说了别人却听而不闻,甚至有异常反应,就说明自己积累的还不够,积累得不够就接着攒呗,我一直觉得攒人品说法不仅是有趣还是相当精巧的。
不仅归纳经验需要很长时间,通过演绎论证归纳出来的经验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未经演绎论证确定之前,最好意识到每次运用经验都可能存在风险。
某些事情只要能做好,并且做到比大多数人好,他就不会对那件事情没兴趣。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的事,做好了才有兴趣。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孩子的情况选出孩子最可能做的比别人好的事情,然后绞尽脑汁让小孩子学得会做得好,做得比一般人好,做的比谁都好,兴趣就自然出现了。
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依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如果成功是与他人比较的话,那么成长则是与自己比较。常常问自己这样一些简单的问题,对成长很有帮助,我做完这件事之后所获得的快乐和幸福是不是一定要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想清楚后标记并优先实施,那些无需比较就可以获得幸福和快乐的行动方案。
浪费时间,虚度年华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拼命想控制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事物,却在自己真正能掌控的地方彻底失控。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当好运气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我们应该非常开心,而当坏运气降临在自己身上时,我们也应该平静接受。
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自己能够改变的事,暂时忽略那些自己不能改变的事,专心打造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自己的人脉。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所有的成功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或目标,确定到现实可行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在这个方向上投入更多的时间,比更多再多一点的时间,把时间当作朋友一路前行,当时间陪伴你足够久的时候,他自会给你的耐心相应的回报。
拿出纸和笔罗列一下那些,尽管我区的实际上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事情吧。挑出一件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然后给自己做个时间表,保证自己在未来的一个星期乃至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至少专注于这件事两小时或者以上。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
正确的策略应该是想办法,提前预知自己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再确定他们是自己可以通过练习真正熟练掌握的技能,而后制定长期计划一点一点稳步执行。
为了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不碰壁,我们要学会不停地帮助身边的人。如果我们主动帮助别人,那么接受我们帮助的人,往往会加倍感激我们主动帮助的基本方式就是共享。
一个人的现状越差,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进而做出不现实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不能控制这种焦虑情绪的话,他就很可能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宁静祷词:愿上帝赐予我从容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可以改变的,并赐予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间的区别。
serenity prayer.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养成不怕麻烦的性格才可能拥有耐心。
相信积累的力量,本质上就是相信复利的力量。
为了将来不再面临尴尬,必须改变今天的观念和行为,要坚信积累的力量,纪念,遇到了尴尬境地,感觉没时间了也要选择积累。如果我觉得积累已经来不及了,那就接受现实吧,看看什么可以改变什么不可以改变,找到能改变的领域,采取积累的策略,这是唯一的方法。
能够登上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