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初中生高考全县第一
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
然而,并不是每个取得好成绩的人都能上大学。
在那之前,宋玉辉所在的公社,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成分不好的家庭只允许有一个高中生。由于宋玉辉的姐姐宋运萍已经上了高中,所以,宋玉辉就不能上高中。
宋玉辉是个有上进心的少年。虽然只是初中毕业,但通过在农村插队时的刻苦努力,他不仅考过了大学的分数线,而且取得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
但他却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顺利地上大学。
二、政审
宋运萍和宋玉辉一样,高考成绩也超过了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知道成绩的他们非常高兴地去递交政审材料,却被老猢狲拒收了。老猢狲还以“你们家这种成分,还想上大学?社会主义的大学不是给你们上的?”等言语训斥了他们一番。
不甘心的宋运萍把政审材料递给了革委会李主任,李主任虽然收下了政审材料,但却并没有再向上递交。
原因是老猢狲跟他们姐俩发生冲突后,背后告黑状,导致他们的政审材料没有递交上去。
三、1978年的高考政策
倔强的宋玉辉一直觉得国家出台了政策,就应当按照国家的政策执行。秉持这一理念的他,一直在革委会背当时的高考政策:招生主要看两条,一是重在本人表现,二是择优录取,不管出身什么家庭,只要爱党爱国,本人遵纪守法就行。在政治审查中要重在本人表现,为建设四个现代化,选拔人才,这是关系到我国千秋万代的大事。
四、实际的社会规则运行
宋玉辉毕竟年轻,他并不懂得,在那个时候,广大干部并未从文革中走出来,对党的政策也并未理解的那么透彻,仍然按照过去的思维行事。
李主任将政审材料递了上去,但因为他们家的成分不好,只允许宋玉辉跟宋运萍两人中的一人上大学。并且说道,不许闹,不然,两个人都上不了大学。妥协的宋运萍为了让弟弟上大学,自己写了放弃政审的申请。
最后,宋玉辉上了大学。
五、到底什么支配了社会的运行
国家明明有政策,大学招考不看出身。照此推算,过了分数线的宋玉辉和宋运萍是可以顺利考上大学的。
但现实却是,只有宋玉辉一个人考上了大学。
那么到底是什么决定了宋玉辉和宋运萍的命运?
《潜规则》一书中提到:“就是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则,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恰恰是这种东西,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规定,支配着现实生活的运行”。
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
我认为,这句话并非全部的真相。
如果国家没有恢复高考,那么所有人都不会有机会再读大学。再如果国家政策规定,非工农兵子弟不得报考大学,那么就算你学习再好,作为成分不好的子弟,你就永远不可能上大学。因为没有人会公然跟国家政策唱反调。这么一说,国家政策也就是明文规定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社会的运行。
只是,正如《潜规则》一书所说,明文规定并非社会运行的全部规则,在有些地方,潜规则仍然大行其道。
宋玉辉和宋运萍只能有一个人上大学,其实是原来的潜规则“成分不好的家庭只允许有一个高中生”的继续运行。
每个公民都应当依法纳税。但是在娱乐圈,偷税漏税依然大行其道,这才有了“范冰冰漏税8个亿”。
每个官员都应当廉洁奉公,不徇私情。但在某些地方官员场,行贿受贿大行其道,一查处,便是人们所谓的“塌方式腐败”。
每个法院都应当秉公执法。但前不久爆出的某司法机关却存在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未审先判,被爆后却仍然试图掩盖。一叶知秋。司法公正任重而道远啊!
······
所幸者,2012年以来,最高层决意改革,社会风气必将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