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对余秋雨的风格着迷,特别喜欢他的《文化苦旅》,每篇文章拆解一首诗,将自己的心境与古诗融为一体,娓娓道来,带着淡淡的忧伤又一眼看穿过往,总能洞穿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那时读高中,处于为赋新词强说愁时期,买来余秋雨文集细细品读。写作文会刻意模仿那种笔调。那时毕业流行同学录,有位同学留言:“年纪轻轻,文章却透着股成熟的沧桑感”,嗯,我很满意这种评论。
长大后经历的不如意多了,到有种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淡然。好也罢歹也罢,不良情绪学会默默消化,不再刻意模仿那种惆怅。
后又喜欢上林清玄的文风,平凡小事中透着通达,带着深深的禅味,像读王维的诗句,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修禅的人内心宁静,
有些事我们无能为力,与其耿耿于怀不如释怀,以淡泊的心性去看到也释然。
再后来很多年不读书,已经不大记得他们的书中具体写了什么,却一直记得他们的文风。这种感觉就像记不起某个同学的具体事情,却记得他带给人的感觉。
现在依然喜欢这两个作者的文风需生活态度,余秋雨的文章有种沧桑感与哲理性,林清玄的文章有种深深的禅味与洒脱。如果真要模仿,我会研究林清玄,可能年岁渐大,更愿修个内心安宁。所有的愁与忧伤就藏在心底吧,有些事,有些愁只能与懂你的人那个人说。
模仿是提升写作的捷径,研究喜欢的作者风格,行文结构,修辞手法。拆解,组合,修改,融入自己的理解,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模仿侧重于分析别人文章的结构特点,然后去套用自已的故事,最高境界的模仿是别人看不出模仿的痕迹。
关于文章风格与生活态度,最喜欢余秋雨与林清玄。关于看事情的深度,最喜欢李笑来与吴军。希望我写的文字中透着这样的洞见。
大概走的弯路多了,这两年重新看书后对李笑来《财富自由之路》与吴军《见识》中的观点感同身受。很多时候,成败与否取决于见识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简单的努力。回首走过的这些年,很多弯路原本可以避免,只因当时看事的深度与广度不够,能看到下一步,却看不到之后的三步或四步。等到自然结果的惩罚才恍然大悟,却错失时机。
没有做人做事的常识,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所以希望我的文字透着生活的睿智,我的经历能给别人带来启发,少走或不走没必要的弯路。需要多读自我启迪的书,一本书浓缩了作者几十年的人生经验,或多或少能让我的人生之路走得顺畅点,生活过的踏实安逸些,这些智慧非常值得分享。
我希望写出来的文章内容能为别人提供价值,文风洒脱而豁达,看穿生活艰难还能充满热情,做个温暖而又主见的人,影响别人与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