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作者: 小辩儿 | 来源:发表于2023-08-21 21:18 被阅读0次

归家之后,赶上了天气最热的几天。连日来风中鼓动着热浪,直逼着颜面而来。动则汗淋漓而下,卧则憋闷难喘,真恨不得假死几天避开这末伏天的粘湿闷热。喜而开怀,今天终于等来了雨,起早一点一滴,渐而密集起来。对面屋顶的红瓦着雨湿亮起来,地面着雨清晰起来,水道的雨水开始流贯下来,花叶菜蔬抖擞起了精神。临近傍晚又轻飘起了三两点雨沫儿,也算是一场及时雨的完美收场。

树美了,花美了,人心也美了。

晚饭后,家里在雨后凉快了很多,南北通贯的夜风吹动着,身心为之一爽。我找了一处开阔可以吹到风的地方坐下来,背起儿子下午背的《醉翁亭记》 ,诵念了三四回,觉得口气顺溜了很多,大概能背出来。接着又翻开书中接下来的一篇,是明末清初,风雅奇绝的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看到雪字儿,就来了精神,轻轻念读了几回,神清气顺,惊叹张岱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仿佛跨越了季节的界限,直奔雪下西湖而去。

张岱的小文《湖心亭看雪》,篇幅极短,略略一动嘴就滑溜到了结尾,就是这小如纽扣的篇幅,却写大了大雪后西湖的山光水色,凝寒清绝的气韵,旷达幽静,近乎于纯美的意境。

张岱是极风雅的人,他熟谙诗文、书画、园林、戏曲、音乐,清玩清供乃至民间器物制作等种种高雅的艺术、民间艺术与日常生活艺术,是一位有全面艺术修养,对晚明的民俗文化有深切感性认识的艺术家。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小品文集《陶庵梦忆》中的名篇,篇幅短小,文字清奇,感情非常真挚。如神来之笔,弦外之韵如丝如缕,空灵优美,让人读之心情舒畅、眼明心亮、阔胸荡怀, 极是受用。

大雪后的西湖,人鸟声俱绝,已是晚上八点钟的光景,痴人张岱却撑着一尾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我们跟着张岱来吧,来一赏这夜雪奇清的西湖雪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在这雪笼西湖,水天白茫茫一片的世界里,湖上的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小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儿。大家脑补一下,想像一下这是什么样的世界,惟静,惟清,惟绝而已。西湖上清奇雪景就因这两三粒儿的人的存在,更彰显出它的魅力和生气。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即是长堤,湖心亭,小舟,舟中人,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笼罩下变得虚无缥缈,模糊微小。略一夸张,白描写意,眼前的景物一个小似一个,最微不足道的就是两三粒的人,在这空旷世界里,怎能不生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情绪。

神来之笔,寥寥数语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人在其中,脱俗而灵动,与天地融为一体。

若得闲,能读一些古人大家留下的名篇经典,不仅能得天地灵气的滋养,也是一次放飞自我的奇妙之旅。

相关文章

  • 无题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宇宙之大,人类就像一粒微小的尘埃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2018-02-14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 2020-10-21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咫尺天涯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携飞仙之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 前身合是采莲人

    大文豪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蜉蝣之寿命极短,一粟则体积甚微。在天地之间,...

  • 事实证明,人晚年的悲剧,从上了年纪后“寿命”变长开始

    01 苏轼有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在天地之间,每个人都是匆匆而过的“蜉蝣”。在大海面前,每个人都不...

  • 房子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类之于天地,不就如蜉蝣一般么,与生俱来的空漠感,被苏诗言尽。如何对抗这份虚无...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众生芸芸,大千世界,面对高山峻岭,面对汪洋大海,面对草原茫茫,就会由衷的感到自己有多么的渺小。 人生短...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四海八荒,始于足下。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可在当下的社会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人有多少呢?更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ey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