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这一年 …… 三月的最后一天,我失去我最亲爱的爷爷,第一次体验失去亲人阴阳相隔的难过! 那种撕心裂肺的心痛, 那种无助奔溃的眼泪, 满满的遗憾, 深深的思念, 都隐隐约约地陪我走过了剩下的大半年。 九月的一天, 我认为是自己这辈子最想的嫁的人回到我身边, 虽然异地, 心却相惜。
我不由得感叹,人生总会给你一些突如其来的礼物 有的让你嚎啕大哭,觉得身边以后无尽黑暗, 有的让你开怀大笑,觉得幸福就在身边环绕。“
过了豆蔻之年,到了花季,也是雨季。
我们开始经历心动、羞赧,
我们开始了解被追求和拒绝的滋味,
我们甚至开始遭遇生死。
这个沉重的人生课题,猝不及防地出现,残忍地判决。
在20岁左右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开始出现多条轨道,悲喜剧情开始同时上演。
在我遭遇迷惘时,《目送》曾给我安慰,希望它也能温暖你。
《目送》以温柔纤细的笔触描述了儿子长大,父亲去世,自己一次次目送。
人生的失落、放手的不舍、永别的伤痛,情感真挚感人,让人感同身受。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节选自《目送》
小时候父母就是我们的世界,
长大后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大
却越来越容不下父母,
我们注定要离开,
而他们也只能站在原地目送我们。
特别怕听到一句话是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每每听到都会被其中蕴含的悲伤无奈感染得想要落泪。
父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或许现在我们可以开始想想,
怎样可报尽亲恩,
要以怎样的姿态目送他们离我们而去。
时至年尾,总是忍不住想回头看看。
这一年,我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多变故。
烦恼、忧愁、喜悦、收获。
我看到我在目送,
目送我的朋友走上他们的征程,
目送我的亲人回到他们的轨道,
目送我自己这一年的鲜活逐渐披上回忆的底色。
我看到我的背影,
带着这个年龄应有的青涩、迷惘和挣扎,
在顶光下,
尽情哭、尽情笑、尽情告别,
尽情拉扯哭号、尽情泪流满面,
尽情说我爱你,谢谢你来过。
我看到我在舞台中间,
观众只有我一个,
我演着我的故事,
最终成为了现在的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