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收获
非暴力沟通的需要概念,区别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指导性。需要与感受紧密相连,都是生命的状态,需要是感受的根源,是生命健康的滋养成分。关注自己与他人的感受,看到彼此的需要,找到双方合作的平衡点,更有助于达成愉悦、双赢的沟通。沟通中能看到到对方的需要,让对方感受到被关注,有价值,同理他人,是自己要做的功课。
2.无法释怀的一件事
N年前,母亲去世,哥哥因为姐姐与嫂子之间的口角而与我们姐妹都疏远了。为此,我把哥哥约到姐姐家,劝哥哥以亲情为重,不要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疏离了亲人,毕竟世上亲人就不多,而最亲的母亲已经离我们而去了。哥哥当时很生气,反问我是最小的,有什么权利指责他(老大)?!一直不理解哥哥为何那样的反应。
回看当时,我伤心至极,痛哭不已。我体会当时自己特别需要亲情的安慰,而在母亲刚刚去世不久,原来从没有过争吵的兄妹间,因为一件小事,疏远起来,我是很难接受这个现实的。我体会哥哥,当时他在母亲去世的伤心时,又发生家务纠纷,更是受难为。他也需要亲情,当时没有人给到他亲情的安慰,却被我一顿(他认为的)“指责”,他生气也是情理之中。而处在妻子和妹妹之间,他无法或不忍心指责心爱的妻子和情同手足的妹妹,可能他需要时间来冷处理这事,希望以此来淡化矛盾,这是他两难之间的一个选择。看到这些之后,今天,我受到了一个启发: 发现了问题,不要一厢情愿地,只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换位思考,替对方着想,理解对方,矛盾就会减少或者化解。想到这里,自己觉得平静了,理解了哥哥当时的反应。不像先前一提到这事,就觉得委屈,就想落泪。
3. 体会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电话中,一再嘱咐清明节假期要和同学外出游玩的女儿,要注意安全,试图把听到看到的各种危险和骗局说给她听。电话那头的她很快打断了我的话,“我都看过了,听过了!”嗨,这孩子,不知道儿行千里母担忧啊?女儿一向是乖乖女,很听话,一般不顶嘴的。后来聊到功课,她说功课安排得很紧张,她要上好课,做好作业,安排好时间和精力,好安心去赴假期之约。我知道了,她觉得时间紧张,功课压力大,想兼顾学习和休闲,她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能安排好这些事,不希望妈妈再次唠叨这些安全常识,她需要的是妈妈听她说一下,理解她的行为,相信她能处理好面对的问题。后来鼓励她几句,简短节说,挂了电话,没有怪罪女儿的意思了。我相信她感受到了我的理解和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