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是2017年的最后一天,时间飞逝,无法追赶。
去年的今天我踌躇满志,整装待发,而今天,我更加期待2018年。
1.那时我们的18岁
昨天朋友圈里被18岁的照片刷屏,翻看朋友圈时,开始回忆我们这一代18岁是怎么过的,是什么样的? 做为80后1986年开始算我们这一代的人,18岁大概是在2004-2007年左右。 那个时候还在高考备战状态。 科技与网络还没有这么发达,我们的时代电脑和手机属于高端奢侈品。
那时的我们在日子悠闲的时候,经常给BF通信。(每次读信时是激动的,不可名状的) 那时女生最爱读的小说是《十七岁不哭》、《花季雨季》,最爱去校园书吧租琼瑶的小说, 最爱深夜看三毛的《雨季不再来》 男生最爱读古龙、金庸 。 那时还没有金钱观,坚定的认为爱他胜过一切;那时的爱情好美,好纯碎。 那时以宿舍为单位几个小姐妹最爱坐在篮球场看高大帅的男生打篮球,那时还是喜欢流川枫多于樱木花道··· 那时谁的三分球投的好,就对他投入更多爱慕的眼神······· 那时的我们眼神都是清澈的,对未来是憧憬的·····
2.十年后的我们
我们这代18岁的人,到今天应该在而立的风口上了。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富的开始富起来,穷的还是吊儿郎当的,职场中开始担任核心岗位,家庭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轻中年人。
作为一个穷的吊儿郎当的人不甘心这么穷下去,所以从去年开始我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成长,开始做长投,投资自己。
父辈们常说【知识能改变命运】,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反正周围那些学霸的命运就是比我好,
他们有更大的平台,更好的资源,更多的计会,更好的应对未来不可预测性的反脆弱能力。
所以我想验证下,知识到底能不能让我改变命运,能不能让我摆脱农三代。
这一年,我过的不轻松,也不敢放松。
这一年我读了几十本自己不喜欢,但是对我有用的书,认识到改变命运的第一步就是要改变固有的认知,改变思维。
这一年,我写了几万字的日记,粉丝和阅读量都没有比去年增长过,我想放弃,但是我还是咬牙忍下来了,不为别人,只为对比去年的我,今年有没有成长。
科学研究说人的智力,身高,相貌都差不多,为什么收获和财富 却差之谬里呢?
最近读古典老师《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老师也做了阐述,人的身高体重相貌是呈正态分布,而财富是呈幂率分布的。要找到自己的职业三叶草,能力、兴趣、价值。
若想要让自己的生命有点可能,采用老办法,勤奋+努力=理想中的自己 ,概率是很小的。
付出与收获不是正比递增的,有时候付出不是立刻反馈的,甚至于付出收获很小。
如同滚雪球一样,前提是下大雪天气寒冷时,才能滚起来。前期我就是下小雪,温度不够,边下边化,怎么滚。所以需要先有一定的积累基础。
要把学到的知识用到技能上,让技能落实到行动上,逐步内化成自己的才干。 绚烂源自寂寞,要忍住寂寞,慢慢的来。
3.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关于成功这件事,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这本书里被古典老师的分析所折服。
成功可以复制,但是不能粘贴,我们通过肉眼能看到一个成功人士的外在职业生涯发展,但是内在职业发展看不到的。
例如斜杠青年彭小六的跃迁,只是看到了他月入十万,却没有看到他在跃迁之前有过十年的潜伏积累经历。
11月和12月我是在焦虑中渡过,为年初写下的豪言壮语而恐慌,实行过程比想象的要难,要慢很多很多。
成为更好的自己与现实的自己产生的空洞被称为成长空洞。
成长空洞会产生需求,需求会产生欲望,欲望太大会让自己更恐慌,所以填补需求时要找到自己,理解自己,理解成长很慢这件事,形成对人生的定见。
2018年,期待着,不忘初心,在不曾起风的每个日子里,心中仍然有歌。默默耕耘,不断地做到好,更好,最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