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最近一年总是在思考,作为设计师,除了基础的设计技能之外,想要做出突破,最重要的设计能力和成长方向应该是什么?
根据思维方式和性格,判断自己最适合的是走专业路线,而不是走管理路线,所以一直想要从专业能力上做出突破,也尝试了几个路径帮助找到方向:
1.在工作中摸索,寻找突破---但因为受限于项目机会,不一定有机会负责重要项目或者正好是成长需要的项目,或者是做了之后发现仍旧停留在执行层面,并没有做出突破;
2.参考公司的职业能力描述---一般情况下,职业能力描述都很抽象,看上3-5遍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很让人头疼;
3.从前辈身上学习长处,以帮助自己更快的找到方向---最直接的办法,高山仰止;
对我来说,最直接有效的应该是和高阶设计师的接触了。近一年,工作中遇到了3个高阶设计师,在实际接触过程中,对工作的认知和处理方式上确实给我很多的影响和冲击。需要把这种差距和不同记录下来,三人行,必有我师,无关成长方向的对错。
T是我的直接导师,我们团队的leader,给我很多指导;S是整个部门级别最高的设计师,标杆一样的存在;X是走了管理路线的设计师,设计能力和管理能力并重。
T:抽象思维能力,将看似简单的事情,从更高的层面思考,化零为整,抽象出更高的意义。并能将项目目标、项目节奏处理的井井有条。
如:换一个icon,不只是要重新画图标这么简单,而是思考在整个产品中,哪些场景需要外露品牌;为运营活动寻找更合适的入口,不只是要决定放在哪里,而是从用户认知层面思考运营活动入口应该出现在什么位置,对整个产品框架的影响,有没有使用户认知更加复杂;某个背景应该用什么颜色,不只是换一个颜色的问题,而是思考品牌色,区分度、优劣势等。
另外就是写PPT的时候,T总是能很抽象的将一个事情的目标、价值、过程讲好。非常值得学习。
S:全局把控能力,对复杂的事情,能够提纲挈领,对目标和任务有清晰正确的认知角度,并能够将目标清晰的拆解到具体任务步骤中。
本来混乱的复杂的事情,经过他梳理,就非常清楚,知道应该从什么角度去理解整件事情,似乎任何事情都能梳理出清晰的认知和思路,并让别人心服口服的认同。
如去年部门出书,针对每个重点项目都要写一篇文章出来。我开始写我做过的一个项目时,感觉整个项目似乎什么都可以写,又似乎什么都没写。于是自己写的时候,都是具体执行层面我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为了凑字数,也写了很多废话和车轱辘话。
但后来一对一沟通时,S帮我梳理思路,对整个项目应该从什么角度去认知,要表达的核心方法论是什么:针对特定人群的体验设计开展思路和方法。应该从哪个方面去阐述这个方法论:项目背景、特定人群特征的提取方法、人群特征指导具体的体验设计、数据用户满意度、总结。经他梳理之后,就跳脱出了原来的这种具体执行层面特别琐碎的叙述角度。抽象得非常有高度有意义,并且拆解的也很到位,使我对如何写项目有了清晰的认识。抽象出的方法论,也对以后的工作也有了具体的指导意义。
X:设计者&管理者,能够在团队处于混乱茫然,不知道如何做时,指出方向和思路。
前一阵,在做产品框架的一致性。面对这样一个庞杂的产品时,我整个人都是蒙圈的。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感觉左右支绌,想要选A设计,但又跟B场景有矛盾,不知道哪个才是对的。后来X帮我们整理了思路,从XX角度考虑,哪些应该是保持一致的,保持一致的原则是什么,哪些不同是允许的,总共有几种框架样式,总之设计有一套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将这个原则用在各个场景中就有了一致性。梳理之后,产品框架和一致性原则就非常清晰了。虽然进行一致性梳理之后,产品又变的缺少差异化了,但我在这次项目中也学到了很多,知道产品一致性应该有一致性的指导原则。
另外推荐几个微信公众号,是我的关注对象里,只要有更新一定会看的,我也将他们看作是不同领域里的导师:
产品向:幕后产品,主人是网易云音乐的产品经理,文章不多,但篇篇都是精品。
设计向:设计船说,主人是李一舟。简书上的作者,纯银V是我比较钦佩的设计师。两个人都在创业路上,身份不止是设计师,还在做各种事情,所以眼界都很宽,写文章没有废话。作为一只小虾米,我只有羡慕的份。
技术向:给产品经理讲技术。主人是一个有幽默感又平易近人的RD童鞋用简单明白的语言讲明复杂技术的公众号。每篇文章都不长,但很值得一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