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续工程与产品的思维,笔者曾经在两者之间摆渡徘徊甚至是非黑即白,要么在工程阶段潜心技术问题,有一阵子每次洗头掉发无数;要么抛掉技术只谈产品情怀,貌似这样的状态才满足些许虚荣心。
当笔者再去看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对这一句话有了自己的解读和个人感受——产品能力就是训练一个人: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当区块链浪潮来临时,有没有想过自己的价值是否会成为浪潮里的一朵浪花?常说“技多不压身”,其实有一个前提是“一技之长”,在一领域没有做得深做得精通就不用幻想在其他领域能做好。
因为一次比赛内心萌生了一个做项目社区的点子,与目前的初创公司孵化项目不谋而合,考虑再三决定降薪过来争取在牛市的尾巴上把东西做出来,人算不如天算,重重阻碍接踵而来,无论是自己的心智、认知观亦或是对待人际之间的协作关系,都被狠狠地刷新了三观。本想做一个产品,想做成一个服务普通投资者和项目方的平台,让它变成他们投资中可以信息获取、交流和聚集的地方,让它成为他们可以确定性依赖的存在。渐渐地不得不承认随着漫长的熊市,产品还没开始推出就已经流产了……
所以再次看到“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这一句话才看(感受)到了重点在于抓住本质的信息和关键要点以及重要的是(有限)资源的整合。光有想法和点子,没有摸清可以利用的资源就寸步难行,可以预先判断点子将会胎死腹中、无法施展。
结果是不如人意,过程是弥足珍贵。对产品思维的认知和感受比以往拥有越来越深的体会心得。下面就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谈谈产品应有的框架思维。
战略存在层
从用户体验一个产品可以得到什么?产品一开始的想法idea就必须明确必须高瞻远瞩,且让项目组产品团队都很清楚。最好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产品在做什么,这样方便让团队记住。
战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的,需要高度抽象思维和对人事物的观察思考。大多数人是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懒惰,并不是没有原因。做产品的战略最本质的是需求,用流行的话说,要刷存在感;不是产品功能多么厉害丰富酷炫,而是别人需要使用的频率、时长和依赖程度。
能力圈层
大白话说做什么与不做什么,明确自己可以做到哪些事,具体要提供什么样的确定性;不做哪些事,甚至对这些事坚决不碰。
再延伸一下能力或做事情要分阶段分目标,哪些事立马就做,过了时间点就失效了;哪些事必须要做,就算加班加点也要开发;哪些事循序渐进,为了居安思危或为了挖掘市场。
资源结构层
用毛爷爷的一句话定义“资源”,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当然更多的时候是亦敌亦友的中间态,因为资源和利益紧密相连。而资源的建设不仅仅与能力有关,更与战略相关。生态、并购、产业链等是商业公司绕不开的耳熟能详的话题。
拿区块链项目创业来说,有好的想法和好的技术背景,投资人并没有多么关心,而是从整体资源考虑项目的社群和商业价值的体现。
角色框架层
用于程序开发是框架,用于人世间是角色。从国内三大巨头来说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阿里的营销、腾讯的社交和百度的搜索。给用户以角色和框定印象,实则也是产品在塑造品牌,建立用户口碑和印刻产品的角色。
想到笔者目前要创业的项目,私钥碎片模式的钱包,给用户框定了我们的产品聚焦在数字货币资产安全上,做用户的坚强后盾,解决他们保存私钥难、易丢失、被泄露被窃取的棘手问题。
感知层
感知层顾名思义是对产品的第一印象,好像俊男美女打扮精致的人永远容易赢得第一好感一样。因此针对我们要做的私钥碎片模式的钱包,重心是私钥的安全,在用户心里塑造私钥绝对绝对绝对安全的意识和第一印象,进而形成口碑。
小结
即便说完用户体验的5个层次,不一定说完全拥有了产品的思维,做产品人需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断学习吸收相关的和非相关的知识,并转化成产品灵感。当然这5个由浅入深的层次,印象深刻地情景是应用在人或相亲上面;对于相亲,从感知层带来的第一印象开始由表及里了解她是否最终在战略存在层和自己保持一致,换句话说是三观一致、谈笑风生,毕竟婚姻大事谨慎为之;对于看一个人,我知道对方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我是不是认同他想要的存在感。并且站在这个人的立场,接纳这个人的瑕疵,帮助他,成就他。
至此,不得不抛出一个问题,当恍然大悟要拥有工程思维和产品思维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沉思许久可能与人的社交天然属性有关,工程思维是对事物对机器的一种处事方式,产品思维是对人对用户的一种处人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