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格心理学》第五章读书笔记

《人格心理学》第五章读书笔记

作者: 记录日子的人 | 来源:发表于2017-12-26 17:16 被阅读109次

    人格心理学(第七版)【原名:Personality,7th Edition】/ 作者:Jerry M.Burger / 翻译:陈会昌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全书共分为16个章节,包括人格的定义、人格的研究方法,以及人格的六大流派,分别为精神分析理论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社会学习流派,以及认知流派,每个流派又详细介绍了其理论模型、应用、评价及相关研究。最后有一章单独作为结语,讨论了人格、文化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精神分析理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应用与评价】

    在维也纳,聚集在佛洛依德周围进行研究的一群学者中,不乏那一时代的思想领袖们。他们当中许多人形成了自己对人格本质的看法。很遗憾,这些贡献并没有被看做是对佛洛依德理论的更精细解释,或者是学术方面的差别,而被佛洛依德看做是偏离精神分析的亵渎,逐渐的,许多追随者脱离了精神分析学派,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团体和新的学派。

    本章介绍的理论家没有一个像佛洛依德那样著名和有影响力,但他们每个人都对精神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在当时他们的理论看起来与佛洛依德的差别很明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来看,与其说他们的贡献是提供了全新的人格理论,不如说是对佛洛依德的理论的更精细化解释。因此,这些理论被看做是新佛洛依德主义。新佛洛依德主义理论是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

    早期理论家的一个传统特点,就是把理论的创立者看做是一个先知,而不是理论家。人们常把他们称为荣格主义心理学家,阿德勒主义心理学家等。由于篇幅所限,本章将简单介绍几个主要的心理学家的贡献。

    佛洛依德理论的局限和问题

    首先,成年人的人格几乎是在儿童五六岁时就完全形成,这一观点遭到许多理论家的反对。新佛洛依德主义者承认童年期经历对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但他们认为 ,后来的经历,特别是青少年期和 成年初期的经历对人格形成也非常重要。

    其次,许多新佛洛依德主义者向佛洛依德强调本能对人格影响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佛洛依德没有认识到一些重要的社会文化影响力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再次,许多理论家不喜欢佛洛依德理论整体上的消极特征。他们指出,佛洛依德看重人格中黑暗的一面,他勾画出一副悲观的,在某些方面有辱人格的人类本性的图画 ——人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本能和无意识所控制的。

    【阿尔佛雷德·阿德勒】

    阿尔佛雷德·阿德勒是精神分析学派中第一个与佛洛依德决裂的人。1911年,两人感觉他们之间的差别是根本性的,学术争论最终变成个人争吵。阿德勒离开了佛洛依德,创立和发展了自己的学派——个体心理学。阿德勒在人格方面的重要贡献,包括寻求优越、父母在人格发展上的作用以及出生顺序的影响。

    寻求优越

    阿德勒和佛洛依德的一个本质不同就是他们对人类动机的描述,佛洛依德根据性和攻击来描述人的动机,而阿德勒认为只有一种动机推动着人们,他称之为寻求优越,其他所有动机都可归入其中。他说:我在每一个心理现象中都清楚的看到了对优越感的寻求,它是解决人生问题的所有方法的根,解决所有问题都离不开它。在阿德勒看来,人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建立一种优越感来克服生活中的障碍,克服自卑感。为什么我们要努力工作,求得进步,像一个运动员那样为获胜、为达到一定的权位而奋力争取?因为获得这些东西能够使我们摆脱自卑。

    但阿德勒没有把成就和心理健康等同起来。相反,他认为能很好的进行自我调节的人通过“社会兴趣”来表达对优越感的寻求。阿德勒认为,如果我们要作为社会人生存,关心人性和集体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了社会兴趣,人们就会只关注自身,我们所知道的社会也就不存在。

    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与佛洛依德一样,阿德勒认为,出生后的头几年对人成年后的人格形成是绝对重要的,然而,阿德勒还强调父母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他指出,有两类父母行为肯定会导致儿童后来的人格问题。第一类,父母给予孩子过多的关注和过度的保护,这种溺爱剥夺了孩子的独立性,会引起更强烈的自卑感,导致成年后的人格问题,没有应付各种生活问题的能力。第二类的错误,就是对孩子的忽视。很少受到父母关注的儿童,长大后,多半会变得冷酷、怀疑他人,不能与他人建立亲密的个人关系。

    出生顺序

    阿德勒是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头生儿童一出生就会受到父母的过度注意,因此受到溺爱。然而这种溺爱随着第二个孩子的出生,头生儿童被废黜了。他必须和新的家庭成员分享父母的关爱。头生儿童的自卑感大多比较强烈。

    另一方面,阿德勒对排在中间儿童的看法更积极些,他认为,对这些孩子,父母不会过多溺爱,这些孩子会形成强烈的寻求优越特性。对于中间出生的儿童来说,总是不如哥哥姐姐那样强壮,敏捷和聪明,总是会落后于别人,结果,这种感觉一直伴随他们到学校和职场 ,总是看着走在前面几步的人,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所以中间出生的儿童将成为取得最高成就的人。

    阿德勒发现,在难教儿童中,头生儿占比最大,但是末生儿也有问题。末生儿有强烈的自卑感,因为他周围的所有人都比他年长和强壮,他们缺乏个人主动性,对别人有非常强的依赖性。

    应该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结果都是支持阿德勒的观点。出生顺序并不能预测一个人在人格测验中的得分,一项研究中的结果不能在另一项研究中重复。虽然阿德勒的理论引发了众多研究,但是出生顺序对人格和智力的发展的影响是相当复杂的,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卡尔·荣格】

    佛洛依德主义阵营中,最痛苦的反叛行动或许就是卡尔·荣格脱离精神分析圈子一事。荣格脱离佛洛依德后创建了自己的心理学派——分析心理学。刚刚接触荣格观点的人常常感到迷惑不解,部分原因在于,在荣格的理论和作品中,常常混合着古代神话和东方的宗教观点。

    集体无意识

    荣格说,我们头脑中有一个特殊的部分,是佛洛依德没有谈到过的。他把这个部分叫做集体无意识,以表明与个体无意识的区别。集体无意识像佛洛依德所说的个体无意识一样,由不同于意识范围内的思想和形象构成,从没有在意识中表现出来。根据荣格的说法,正像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了生理特征一样,我们也继承了无意识的心理特征。

    集体无意识由原始意象组成。荣格把这些意象描述为以特定方式对外界进行反应的潜在可能性。比如新生儿很快就能对他的妈妈做出反应,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集体无意识中都保留着妈妈的形象。同样,我们对黑暗和神的反应,也是因为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无意识意象。荣格把这些意象统称为原型。荣格描述过很多原型,包括母亲,父亲,智慧老人,太阳,月亮,英雄,神和死亡等等。

    荣格认为,我们每一个人一出生就具有集体无意识素材 ,它们指导着我们的行动,但我们不能直接接触。

    一些重要原型

    女性原始意象,指男性具有女性的一面,同理,男性原始意象,指女性具有男性的一面。根据荣格的说法,每一个男性化的男人内心深处都是一个女性化的对应物,女性亦如此。这一原始意象的基本功能就是引导 人们去选择一个爱情伙伴并建立关系。根据荣格理论,我们在寻找一个爱情伙伴的过程中,是把我们的女性原始意象或男性原始意象投射到潜在对象身上。用他的话说“一个男人,在对爱情的选择上,受到与他本身无意识的女性原始意象最吻合的女性,即一个能够立即接受他的灵魂的女性的强烈诱惑”。

    阴影

    阴影一词有点戏剧化,但它包含着我们的无意识部分,这部分在本质上是消极的,可比喻为我们人格中的阴暗面。它是人身上恶的一面。阴影有一部分存在于个体无意识中,是被压抑的消极情感,另一部分存在于集体无意识中。比如神话传说中的魔鬼,就是恶的意象。

    集体无意识的证据

    荣格的证据并不是从严密的实验室得到的严格数据 ,相反,他是通过对神话、文化象征物、梦、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述来考察证明的。贯穿于这种方法的逻辑就是:如果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基本上相同的集体无意识,那么就应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文化中找到某种形式的原始意象。为证明集体无意识的存在,荣格再现了特定的形象和象征物。例如,为什么出现在现代人梦中的秃鹫与做梦人根本不知道的宗教教义和古代神话传说中讲的秃鹫有同样的象征意义。荣格认为,这种想象不受时空限制,存在于所有人的集体无意识中。

    【埃里克·埃里克森】

    埃里克森从未上过大学,但他对精神分析有了兴趣,并且创建了自己的人格理论,其理论保留了佛洛依德理论中的若干成分,但他本人对精神分析方法的贡献巨大,本章主要介绍他的两个贡献:对自我的描述和人格的毕生发展模式。

    埃里克森的自我概念

    佛洛依德把自我看作是本我冲动和超我命令之间的调停人,而埃里克森则认为,自我执行着许多建设性的功能。他认为,自我是人格中一个相对强大的、独立的部分,其作用是建立人的同一性和满足人控制外部环境的需要。称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为自我心理学是合适的。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自我的基本功能是建立并保持同一感。他把同一性描述为一个复杂的内部状态,它包括人关于自己的个体性、唯一性和完整性,以及从过去到未来的连续性的感觉。

    同一性危机指人在缺乏同一性时所感到的混乱和失望,我们很多人在一生中都有一段时期不能确定自己是谁,包括自己的价值观或生活方式。同一性通常出现在青少年期,但又不限于年轻人,许多中年人还体验着相似的探索期。

    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人格发展

    佛洛依德认为,人格在6岁左右超我出现的时候基本形成了,成年人人格的根本特点在那时就确定了。与此不同,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发展,他提出了8个阶段,认为每一个人都要经历这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对人格发展都至关重要。

    埃里克森认为人在一生中会沿着一个路径往前走,但是沿途8个地方会遇到岔路,面临两个不同的选择,这些岔路代表了人格发展上的转折点,他称这些地方叫危机,解决这些危机的方式决定了人格发展的方向,并影响我们今后如何解决危机的方式。克服每一个阶段危机的方式有两种:适应和不适应。

    这8个阶段为:

    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从出生到一岁左右,婴儿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他们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啼哭是否得到了注意,这都是他们人格发展中第一个转折点。需要得到满足的儿童,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对他们而言,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和亲切的。而没有得到如此照顾的婴儿,他们会产生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这些儿童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和退缩的,他们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

    2、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一周岁以后,儿童想要知道是谁使他们与外界联系起来?外界的哪些东西是我能控制的?外界的什么东西控制着我?儿童在这个阶段产生了自主感,他们感到自己有能力、独立,有了强烈的个人操控感。有自主感的人是自信的。然而被父母过度保护而阻碍自主性发展的儿童,缺失个人控制感,觉得对外界无法施加影响,儿童就会产生一种羞怯和怀疑的感情,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变得依赖于他人。

    3、主动性对内疚。随着儿童开始与其他孩子交往,他们面临着进入社会生活的挑战。儿童必须学会怎么与别人一起玩,一起做事,怎么解决不可避免的冲突,形成一种主动性。他们学习怎样设定一个目标,以坚定的信念来应对挑战,形成一种志向和目标感。缺乏主动性的儿童,会产生内疚和屈从性,缺乏目标感,在社交中很少表现出主动性。

    4、勤奋对自卑。大多数儿童进入小学时,都会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做不了的,但不久,开始了与别的孩子展开了竞争,为学习成绩,为得到大家的欢迎,为引起老师的注意等等,不可避免的将自己的天分和才能与同伴比较,如果体验到了成功,他们竞争意识就会不断增强,今后也会是积极的,但失败的体验会使儿童产生不适当的感情,对今后的创造和生活都期望不高。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后,这是个迅速发展的时期,可能是人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突然要应付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了,这种跨越造成的混乱使青少年感到烦恼甚至痛苦。如果对“我是谁”这一问题回答成功,同一性就形成了,他们能独立决定个人价值观和宗教问题,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接受并欣赏自己。否则,就会同一性缺失,角色混乱。

    6、亲密对孤独。进入成年初期,必须面对下一个挑战:形成亲密关系。年轻人寻求一种特殊的关系以发展亲密感和情感方面的成长。在这一阶段,不能形成良好亲密感的人,就会面临情感孤独,他们可能经历了多次肤浅的关系,但从来没有在真正亲密关系中获得情感满足。有些人甚至回避情感承诺,独身方式。

    7、繁衍对停滞。进入中年,人们开始关心下一代。父母觉得培养下一代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无子女的成人通过与年轻人一起互动,也会感到这种生活的丰富。没有形成这种繁衍感的成年人会陷入一种停滞感当中,表现为一种空虚和对人生目标的怀疑。不能从孩子的发展中看到个人成长的潜力,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可悲的。

    8、自我完善对失望。老年人还有一种危机要克服,过去的岁月和经历和走向死亡的必然性,使老年人要么达到一种完善美,要么产生失望感。以满足的心情回忆往事的人,将怀着一种完善感走完最后的发展阶段。不能形成这种完整感的人会落入失望的境地。生活中没有什么东西比一个老年人的失望更悲哀,也没什么比一个老年人的完善感更令人满足的。

    【凯伦·霍尼】

    与许多新佛洛依德主义者不同,凯伦·霍尼不是佛洛依德的学生,她是间接学习了佛洛依德的著作,后来不久,她开始对佛洛依德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疑问,特别不能接受佛洛依德关于女性的一些观点。佛洛依德主张,男人和女人生而具有不同的人格,霍尼认为,文化和社会力量对于性别差异的作用远远大于生物因素。

    霍尼最终脱离了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研究所,并在她整个职业生涯中,探索了文化和社会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她所提出的社会影响对行为的作用超过了内在原因的作用,反映在她对精神分析流派的两个重要贡献之中:关于神经症的观点和她所谓的女性心理学。

    神经症

    在霍尼的理论中,神经症的主要特点是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陷入了自我击败的风格,这些人与他人互动的方式阻碍他们发展出无意中渴望进行良好的社会交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破坏性的人际交往风格其实是他们避免焦虑感的一种防御机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佛洛依德用固着的能量和人格各个方面的无意识争斗来解释神经症,但霍尼认为神经症是儿童期不正常的人际关系,特别是那种制造焦虑感的家庭环境造成的。

    根据霍尼的观点,成长于焦虑-生成环境中的儿童,会很快发展出一种应对具有威胁性的成人的对策。从积极角度来讲,这些对策在缓解焦虑上是有效的。但是,从消极角度讲,他们逐渐习惯于依赖这些对策,甚至把它应用于家庭外的其他人身上。成年后,这种人际交往恐惧仍然继续存在,结果,为消除焦虑而形成了神经症的人际交往风格。

    霍尼根据他们避免焦虑的不同方式确定了三种交往风格的神经症患者:

    1、接近人群。一些儿童学会了靠强调自己的无助感来应对他们的焦虑,他们依赖他人,强制性寻求父母或养育者的喜爱和接受。他们获得的同情使他们暂时免除了焦虑,但却承担了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使用这些对策的风险,其结果是,这些人对被爱和被接受产生了强烈的需要。他们认为只要能找到爱,一切都会好的,他们不加选择的依附于身边的某个人,因为他觉得任何一种关系都比孤独无助和被冷落好。这种人不会爱 ,只会依附,不会付出,只会索取,不会分享感情,只会要求感情。

    2、反对人群。应对焦虑的另一种方式就是战斗。有些儿童发现,攻击性和敌意行为是对付不良家庭环境的最好手段,他们攻击或伤害其他儿童,以此来对自己的不安全感和不适应感进行补偿,由此获得了短暂的权力和其他儿童的服从,但他们没有真正的友谊。这些人从他们童年期遇到的人那里了解到,所有的人从根本上讲都是带有敌意的,都是想要得到他们能得到的所有东西,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的反应就是在别人对他们做什么之前先对别人采取行动。

    3、脱离人群。有些儿童不是依赖或敌意的方式与人交往,而是简单的不理会外部世界。这些儿童的对隐私和自我满足有强烈渴望,长大成人后,他们寻找那些不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他们回避感情,爱和友谊。因为情感上的依恋可能会使他们回忆起童年经历的痛苦,所以他们对情感体验变得麻木。

    女性心理学

    霍尼对佛洛依德理论的一些最初怀疑,都开始与佛洛依德蔑视妇女的观点。例如,针对佛洛依德“每一个年幼女孩都想成为一个男孩的愿望”的阴茎嫉妒观点,霍尼用子宫嫉妒一词来反驳,这一概念指男人嫉妒妇女怀孕和哺育孩子的能力。霍尼并不认为男人因此对自己不满,而是认为每一种性别都具有让另一性别赞赏的特点。

    霍尼还指出,在佛洛依德的时代,社会使得妇女地位低下,可能是因为文化给她们带来 了局限和负担,而不是天生的劣势。霍尼的思想在很多方面走到了时代的前面,她于1952年逝世,这使她没能看到女权主义者怎样利用她的观点促进了男女平等事业的发展。

    【应用:精神分析理论与宗教】

    精神分析理论家不止对人格进行描述,对心理失调进行治疗,还以多种方式就人类本身及有关人的古老哲学命题提出了许多新思想。他们关心的问题不可避免的与宗教长期关注的问题相一致:人生来是善还是恶?我们是否应该为了共同的善而牺牲个人快乐?幸福是来源于比我们强大的权威者吗?

    佛洛依德认为,宗教行为是一种神经症的反映,它始于婴儿的无助感和对有力量的保护者,也许是父亲的渴望,佛洛依德把宗教称作一种集体愿望的实现。为使自己免受可怕而难以预测的世界的伤害,我们把头脑中解除这种处境的救世主向外投射到上帝身上。因此,对佛洛依德来说,上帝只不过是以幼稚方式造出来为我们提供安全感的无意识的父亲式人物。

    佛洛依德的宗教观引起了神学家的激烈反应。但是引起心理学和宗教之间交叉关系最多讨论的新佛洛依德主义者是卡尔·荣格。荣格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对宗教问题进行苦苦思考,对现代宗教,他在赞成和反对之间摇摆不定,他有时批评宗教的神话,有时又说宗教体验是伟大的宝藏,提供了“生命、意义和美”。

    荣格一直在研究人类为什么表现出对宗教的永恒需要。为什么宗教出现于所有文化中?为什么所有文化中都有与基督徒信奉的上帝相似的东西?荣格认为,每一个人在其集体无意识中都继承了上帝的原始意象,这个原始意象使与上帝相似的形象在世界各地的人们的梦、民间传说、艺术作品和生活经历中浮现出来。

    荣格承认宗教能为其信徒提供目的性和安全感。在荣格看来,很多病人是在宗教不能为他们提供保证和安慰时,才转而寻求心理治疗,因此,现代心理治疗师发挥着神职人员的作用。

    另一个对人类普遍的宗教需要产生巨大兴趣的新佛洛依德主义心理学家是埃里克·佛洛姆,他认为,人们求助于教堂强大的权威从而逃避无力感和孤独感,人们皈依宗教,不是出于对它的忠诚,而是为了逃避不可忍受的怀疑。每个人都是孤孤单单的个体,要对自己负责并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这使许多人感到恐惧,而宗教使他们能逃避这种恐惧。

    但是,佛洛姆认为专制主义宗教和人道主义宗教是不同的,前者强调我们在一个强有力的上帝的控制之下,而后者则强调上帝只是我们自身力量的象征。佛洛姆认为,专制主义宗教否认人对个人的认同,而人道主义宗教则为个人成长提供了机会。

    如今,佛洛依德、荣格、佛洛姆和其他精神分析理论家的著作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宗教研究者的研究和批判。虽然大多数神学研究者不赞成精神分析学家对宗教行为的解释,但任何人都不能无视他们的解释。

    【评价:个人叙事】

    想象一下你的生活经历被拍成了电影,要使观众完全了解你的角色需要哪些场景?贯穿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什么?转折点是什么?简而言之,是什么经历反映出或说明你是某一类型的人?研究者有时采用这一程序的变式来研究人格。他们让人们说出自己的生活经历或其中一些关键事件。当人们描述那些可能让他们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的事件时,常说“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这就是我怎么变成这样的人的。”这些描述为人格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用其他评估方法难以获得的。

    使用个人叙事测量人格

    分析个人叙事的研究者通常对被试进行访谈,让被试叙述他们生活中的事件,可能包括他们人生的顶峰,生活的转折点,一段重要的童年回忆等。首先,访谈被录音,转成文字。然后,研究者反复阅读,根据事先制订的标准对故事编码。大多数情况下,两个或更多的编码者独立对材料编码。在分析数据前,研究者要比较编码者的评价结果。如果编码者大多数评价都一致,则被认为评价结果可靠,否则需要重新确定或澄清编码标准,或者重新培训编码者怎样运用标准。

    调查者承认个人叙事是一种有选择的表达,很可能缺乏准确性,但是,他们认为通过这种方法,人们说出了自己选择记住的东西和他们构建过去的方式。一个人相信某个悲剧形成了自己的性格,这比事件本身的真实性重要得多。

    繁衍和生活经历

    一些心理学家发现 ,个人叙事特别适用于检验埃里克·埃里克森描述的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研究大多集中于这一模型的第七阶段,繁衍对停滞。

    为什么一些人能够产生繁衍感而另一些人则不能。心理学者一般先使用人格测验区分哪些人具有强烈的繁衍感,哪些人没有。然后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生活经历,与那些无法产生繁衍感的成人相比,高繁衍感的人更多的讲到不利的情况导致好结果的经历。悲剧,如爱人去世,最终提高了对他人遭遇的敏感性,并且促使其努力帮那些正在经历相似事件的人。

    【新佛洛依德主义理论的贡献和批判】

    贡献

    新佛洛依德主义理论作为一个整体,其主要贡献是详细考察了对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却被佛洛依德忽视的几个问题,比如,新佛洛依德主义理论家大多强调社会因素在人格形成和改变中所起的作用。有些人对生命前几年之后的整个一生的人格发展做了描述,多数新佛洛依德主义理论家表现出比佛洛依德更乐观的对人类的认识,描述出更令人愉悦的场景。他们描述了自我的积极功能,而不是把其作用局限在本我需求和超我要求之间的仲裁者上。

    新佛洛依德同样把很多新概念引入心理学中,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比如同一性危机、内向、自卑情结这些术语。

    许多新佛洛依德主义者对人类所持的乐观态度为人本主义人格理论铺平了道路。同样,对人格发展中社会因素的重视,也为后来人格的社会学习理论发展打下了基础。由新佛洛依德主义者发明的技术和方法已经为许多当代心理治疗专家所采用。

    批判

    批评家指出的佛洛依德理论中存在的问题,也同样存在于新佛洛依德主义者的著作中。同样,新佛洛依德理论的根据是成问题的。尤其是荣格关于集体无意识的许多结论,凭借的只是神话、传说、梦、超自然现象、艺术作品。许多关于人类个性的结论来自于正在进行心理治疗的病人,以此来解释或应用于正常的成年人,存在疑问。

    新佛洛依德主义者作为一个群体,他们常常过分简化或忽视一些重要概念,不能对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些核心概念给予有效说明。因此有人批评新佛洛依德主义者的工作是不完整的,或者对人格和人类行为只做了有限说明。比如,人们批评埃里克森低估了焦虑对心里失调的作用。同样,阿德勒也受到批评,有人说他只用一个概念“寻求优越”来解释许多复杂行为,未免过于简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格心理学》第五章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ld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