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篇博客是分布式利器Zookeeper系列的最后一篇,涉及的话题是:Zookeeper分布式锁的代码实现、zkclient的使用、Curator框架介绍等。
Zookeeper分布式锁的代码实现
在上一篇博客中,从思路上已经分析了Zookeeper如何帮助我们实现分布式锁,我们直接来看代码: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监控到了比自己序号小的节点的删除Watcher,也需要再次确认下!
从结果上,看的很清楚,各个线程有序获得锁。
zkclient
zkclient是在zookeeper原生API基础上做了一点封装,简化了ZK的复杂性。
来看代码:

我们观察下zkclient的使用,和以前基于zookeeper的原生API有哪些区别呢?
第一,原生API需要我们利用CountDownLatch来确保ZK的初始化,现在zkclient帮助我们屏蔽掉了这个细节
第二,原生API是不可以递归创建节点的,而zkclient可以帮助我们递归创建不存在的父节点,还可以递归删除
第三,支持序列化操作,上面的代码你大概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就是我们从操作byte[]到操作String了。(事实上,在zkclient中你只需要实现ZkSerializer接口,就可以完成Object到byte[]的转换,虽然如此,但是实际开发中,利用JSON也挺好的!)
第四,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zkclient将对节点的操作和对节点的监控分离开了,在原生API中2者是耦合在一起的!从思想上来看,便于理解;从代码上来看,也简洁些(如果写在一起,头都大了);更加方便的是,zkclient替我们完成了重复watch的功能!

看到没有,是不是有点像MQ的订阅机制,非常好用!【但是也有点不太完美,子节点的数据变更为什么没有监控呢,这有点不符合人性啊!还好有Curator...】
但是呢,我们知道ZK是有很多应用场景的,比如实现分布式锁,zkclient并没有替我们进行封装,但是Curator框架可以帮助我们做到!
Curator
为了更好实现Java操作Zookeeper服务器,后来出现Curator框架,功能非常强大,目前已经是Apache的顶级项目,有很多丰富的特性,比如session超时重连,主从选举,分布式计数器,分布式锁等,非常有利于Zookeeper复杂场景下的开发。
POM文件:

增删改查:

Curator框架使用链式编程风格,易读性很强!
注意,不论是原生的API,还是基于zkclient的API,都是提供的connectTimeout,而Curator提供了sessionTimeout,功能很强大。

无论是原生的API,还是zkclient,都是支持异步回调的,但是Curator框架在支持异步回调的同时,增加了线程池供我们优化!


对于Curator而言,为了解决重复Watch的问题,它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思想:Cache与ZK SERVER比对的机制。不论是原生的API,还是基于ZKCLIENT的,其实它们解决思路都是重复注册!
思路决定出路!Curator通过事件驱动将客户端的Cache与ZK SERVER的数据比对,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重复WATCH的功能!为什么Curator能成为Apache的顶级项目呢,我想大概就是因为它的与众不同的设计思想!
在Curator中,有2种Listener,一个是监控节点的NodeCacheListener,一个是监控子节点的PathChildrenCacheListener。PathChildernCacheListener可以监控子节点的新增、修改、删除,非常好用!
好了,到这里,准备结束这个系列了(其实还有一些内容没有涉及,比如Curator的分布式锁、分布式barrier的介绍等,以后有空再分享,暂且保留下,哈哈)!
网友评论
// 获得锁
doTask();
}
这段代码没看懂啊,我换成下面的代码也是一样么?
zooKeeper.exists(ROOT + "/" + waitPath, true);
“没有获取到锁时,是通过什么来阻塞当前线程的?” 大概是这样的,如果一个线程没有拿到锁,那么实质上这个线程并不会执行,而是进入了一个watch状态中,一旦拿到锁的线程执行完毕,释放锁后就会触发watch机制,相当于通知下一个线程可以执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