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拆书帮
《终身成长》拆书: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终身成长》拆书: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作者: 几昆虫 | 来源:发表于2020-06-29 19:45 被阅读0次

    🏝 为何阅读本书?

    我们每个人一生能走向哪里,能走多远,自己心理都没有底。但有没有一条可以指引我们走下去的路呢?我想本书给了我们一个答案,这条路叫做:成长的路。这个“成长”并不是我们年龄的递增,而是我们思维的成长,更准确地说,是思维模式的完善。
    或是想重新认识自己、或是想打开自卑的心理、或是想扔掉自己的玻璃心、或是想拓展自己的技能、又或是想找到财富之路。如果你和我一样,正遇到这样的困惑,希望这本书也能给予你一种希望,一种如何更好、更有意义地活着的希望。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可以试着去勇敢地尝试并找到人生的更好可能,发现属于自己的那条成长之路。


    🏝 讲些什么内容?

    核心内容:

    金句摘录

    • 每个人都有一个学习榜样,这个榜样可以在我们人生的决定性时刻为我们指明方向。
    • 人类的某项专长“并不是固定的先天能力决定的,而是通过有目的的锻炼获得的”。
    • “人的才能可以发展”的信念会给人们带来了学习的激情。
    • 人们对自己能力的评估是很不准确的。
    • 固定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你;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你能否提高自己。
    • 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智力水平。
    • 成长型思维模式会让人们爱上自己做的事,即使面对困难也会继续热爱。
    • 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会强迫你去追求某件事,它只是告诉你可以拓展自己的技能。
    • 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意味着每一件可以被改变的事都应该被改变。我们都需要接受自己的一些不完美之处,特别是那些并不会给我们自己或别人的生活带来危害的。
    • 有的时候你投入一件事,恰恰是因为你不擅长做这件事。这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一个非常好的特征。
    • 你感到情绪低迷的时候,试着将自己放入成长型思维模式——考虑一下如何学习、挑战以及勇敢地面对障碍。

    🌱 一、两种思维模式

    模式1:固定型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会使你急于一遍遍地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果你只拥有一般水平的智力和品德,以及普通的个性——那么,你最好证明你自己能够在这些方面达到正常水平,不能让自己在这些基本的特征方面看上去或者给人感觉不足。因此,在这种思维模式中,有一个强烈的目标, 就是要让自己显得聪明而不是愚蠢。

    太多人都抱有这种要证实自己的强烈目标——在课堂上,在工作中,甚至在他们的个人关系中。每种时刻都需要他们对自己的智力、个性以及特征进行证明。每一个时刻,他们都在接受评估:

    • 我会成功还是失败?
    • 我看上去是聪明还是愚蠢?
    • 我是会被接受还是被拒绝?
    • 我看上去像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模式2:成长型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建立在这样一种理念上: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培养的。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兴趣或者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

    人类真正的潜能是未知的(也是不可知的);人类在经过多年的热情、辛苦奋斗以及训练后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是无法预知的。

    当你有时间提升自己的时候,

    • 为什么要浪费时间一遍又一遍地去证明自己的杰出?
    • 为什么要掩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去改变它们?
    • 为什么要找那些只能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人,而不是那些可以促进你成长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和搭档?
    • 为什么要去找那些自己屡试不爽的事,而不是去选择一些可以提高自己的事来做呢?

    两种模式下的不同生活

    案例:一个年轻人经历非常糟糕的一天

    你去上一门对你来说很重要的课,而且你非常喜欢这门课。你的教授公布了期中考试成绩,你得了 C+。你非常失望,等到晚上准备回家的时候,你发现自己的车上贴了一张违章停车罚单。你感到非常泄气,打电话给最好的朋友想要倾诉,但是却没有打通。

    你会怎么想?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会怎么做?

    当问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时,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作一个衡量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直接的标尺。

    是这些人太自卑吗,还是说他们是实实在在的悲观主义者?不,其实这些无法应对困难的人同样感到自己有价值,他们同样乐观——觉得自己聪明而有吸引力,他们和那些有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是一样的。只是,他们内心有句潜台词:“我不会再让任何人来评判我。”

    没有什么灾难性或不可逆转的事情发生,但仅仅是在这些情况的影响下,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就已经产生了这种彻底的失败感和无力感。

    只是这些有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不会给自己贴上标签,或对自己失去信心。即使他们感到沮丧,他们也准备好了去承担这个风险,直面挑战,继续为此奋斗。

    有很多谚语都在强调风险的重要性以及坚持不懈的巨大能量。好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一开始你没有成功,尝试、尝试再尝试”或者“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最令人惊讶的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风险和努力这两件事暴露了你的不足,证明了你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某项任务。事实上,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对努力的消极态度令人瞠目结舌。

    当我们(暂时)将人们放入固定型思维模式,告诉他们个人能力是不会改变的,他们会很快对挑战感到恐惧,并对努力感到不屑。

    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那么你对自己现在的能力水平就会持比较开放的态度,即使它还不值得炫耀。

    杰出的个人有着“一种能够准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不足的独特才能”,也能够将人生中的挫折转变成为未来的成功。

    案例:围绕两种思维模式进行思考的实验
    现在想象你决定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并报了一个培训班。在一些课上,你的老师把你叫到教室前面,向你提出一个接一个问题。
    把自己放入固定型思维模式。这时,你的能力受到了挑战。

    • 你是否感到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你身上?
    • 你能否看到老师对你进行评估的表情?
    • 感受这种紧张的气氛,感受你的自尊正在颤抖摇摆。那么你还会有别的想法和感受吗?

    把自己放入成长型思维模式。这时,你是一个初学者。

    • 你来这里的目的就是学习,你的老师是你学习知识的一个资源。
    • 感受那种紧张的气氛正在远离你,感受你的思维变得活跃。

    经历两种思考实验后,很明显我们能够意识到:当自己仅仅是先知道存在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时,我们就可以做出选择,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 二、三种意义(成功、失败和努力)

    案例:思维模式的改变源于我的工作(作者自己)

    一天,我的一个博士生玛丽·班杜拉和我想要弄明白,为什么有些学生如此专注于证明他们的能力,而有些学生却不在乎这一点,仅仅是热衷于学习。突然间,我们发现人们对能力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证明;另一种则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的。

    进入一种思维模式,就如同进入一个新世界。在其中一个个人能力固定的世界里,成功需要你证明自己的聪明和天赋,证明你自己的价值;而在另一个能力可以改变的世界里,则需要你提高自己,去学习新知识,发展自己的才能。

    思维模式其实就是一种信念。它们是强有力的信念,但它们只是你意志的一部分,而你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意志的。

    成功的意义:学习的结果还是智力的证明?

    案例:婴儿的求知欲

    每个人在刚出生时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婴儿每天都在拓展自己的技能。而他们学习的并不是普通的技能,而是人生中最难的任务,比如走路和说话。他们从来不会说太难了,或者说这些技能根本不值得自己为之努力。婴儿不会担心自己犯错误或者丢脸,他们向前走,摔倒,再站起来。他们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前行。

    一旦孩子们开始有能力评估自己,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就开始变得对挑战有畏惧,开始担心自己不够聪明。

    案例:孩子对拼图的选择

    当给一群四岁孩子一个选择:他们可以再拼一次一块简单的拼图,也可以尝试拼一块更难的拼图。那些相信自己的个人能力固定的孩子仍然做出了安全的选择,他们内心认为,生来就聪明的孩子“是不会犯错误的”。然而,那些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聪明的孩子认为这是一个奇怪的选择,他们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人愿意一遍又一遍地拼同样的拼图?”。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希望能够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聪明的人应该永远是成功的。但对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来说,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范畴,意味着变得越来越聪明。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只会对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馈展现出兴趣。只有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才高度关注可以提高他们知识水平的信息。对他们来说,学习才是第一要务。

    案例:可以支持你自我意识的人和可以促使你成长的人,谁才是你理想的伴侣?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说,理想的伴侣应该有如下特征:

    • 把他们放在神坛之上。
    • 让他们感到完美。
    • 崇拜他们。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说,理想伴侣应该有如下特征:

    • 看到他们的缺点并帮助他们改正。
    • 鞭策他们变成更好的人。
    • 鼓励他们去学习新事物。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也并不希望别人挑剔自己或是诋毁其自尊心,他们希望另一半可以促进他们个人的发展。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进化完全、完美无缺、不再需要学习任何新知识的人。

    案例:路易斯·郭士纳(Lou Gerstner)

    一个被公认为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被邀请带领 IBM 东山再起。当他开始一项关于 IBM 公司文化和政策的颠覆性的调整计划时,股价停滞,整个华尔街都在冷笑。他们说他是一个失败者。然而几年以后,IBM 重新成了行业的领头羊。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会通过大幅提高自己的能力来完成原本不可能做到的事。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在拓展自己的过程中感到兴奋不已;而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在事情尽在他们掌握中的时候才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事情变得具有挑战性,即当他们感觉不到自己聪明且富有天赋的时候,他们就丧失了兴趣。

    对于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来说,成功还远远不够,看上去很聪明很有天赋还远远不够。你必须接近完美,而且必须从一开始就完美无缺。

    对于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来说,聪明并不是当下的完美,而是与长时间的学习有关:直面挑战,取得进步。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希望在进行任何学习之前,能力就可以自动展现。他们并不接受未来的完美,必须现在就达到完美。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知道,想让潜能开花绽放需要一定时间。

    当固定型思维模式者选择成功而不是成长的时候,他们到底想证明什么?他们想要证明自己很特别,甚至是高人一等。

    相信人的能力固定不变的那些人急切盼望成功,而他们在成功后感到的不仅是自豪,他们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因为成功意味着他们固定不变的个人能力比其他人要强。

    失败的意义:从中学习还是转变为一种身份?

    失败从一种行为(我失败了)转变为一种身份(我是一个失败者),这对那些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来说尤其如此。

    即使对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失败也是一个痛苦的经历,但它并不能对你下定义。它只是一个你需要面对和解决并能从中学习的问题。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一个人被失败击垮可能会是永久性的、散不去的创伤。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不会从失败中学习并纠正自己的失败,相反,他们可能只是去尝试着修复自己的自尊。比如,他们会去找比自己还差的人。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去责备他人或者找借口。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抑郁的程度更高。我们的分析显示,这是因为他们会反复思考自己的问题和遭遇的挫折,认为挫败证明了他们无能、没有价值,基本上可以说他们是在用这种想法来折磨自己:“有句话不停在我脑海里盘旋:你是个笨蛋。”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抑郁程度越深,越会采取行动来对抗他们的问题,他们会更努力确保自己完成学校作业,更努力保持生活正常运转。他们感觉越糟,反而越会下定决心。

    努力的意义:天才也需要努力还是缺乏天赋的人才需要努力?

    案例:龟兔赛跑给“努力”的坏名声

    我们小的时候都遇到过一个选择题,在有才能但心态浮躁的兔子和缓慢但稳健的乌龟之间做出选择。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缓慢和稳健最终赢得了比赛。但是,我们当中真有人希望自己是一只乌龟吗?

    不,我们只希望当一只不那么傻的兔子。我们希望像风一样敏捷,但是要更有策略性——就是说,不要在终点之前打那么久的瞌睡。别忘了,为了赢得比赛,你最后总还是要露面的。

    龟兔赛跑的故事本想强调努力可以有多重要的意义,却给了努力一个坏名声。它巩固了人们“只有缺乏天赋的人才需要努力”的观念,并让人们以为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当有天赋的人失误时,后进者才有机可乘。

    案例:不努力就能完美的女生

    在一些追求“不费吹灰之力达到完美”的大学本科女生中,焦虑和抑郁很普遍。这些女生认为他们应该展现出完美的容貌、完美的女性气质以及完美的学识,而这一切都无须努力(或者至少看上去没有经过努力)。

    对于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来说,即使天才也要通过努力才能达到成功。他们欣赏天赋,但是他们更崇尚努力,无论你的能力有多强,努力才能激发你的能力,让你取得最终的成就。

    努力后还是失败的事实会让自己找不到借口,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们最大的恐惧,这种恐惧笼罩着让他们止步不前。

    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中,你非常想要某个东西而且有机会去得到它,但是什么都不去做的情况是很难想象的。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我原本可以”这个想法不会让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感到安慰,反而会令他们心碎。

    案例:对书里读到的一些话如何理解?

    “成功意味着做到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要强于他人;失败是一次机会,而不是死刑;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关键。”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无法将这些话化为实际行动,因为他们的基本思维模式——认为个人能力不可改变的这种信念——给了他们完全不同的观点:成功仅仅意味着比其他人更有天赋,失败确实会对你做出评判,而努力是那些无法依靠天赋成功的人才需要的。

    问与答

    问题:我有没有可能是一半一半的?我发现自己拥有两种思维模式。

    很多人都发现他们拥有两种思维模式的要素。为了更简单地说清两者的区别,我将思维模式说成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

    人们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展现出不同的思维模式。我可能认为自己的美术才能是固定的,但智力是可以发展的。或者我的个性是固定的,但创造力是可以发展的。我们发现在某一个领域里,人们是哪种思维模式,那么这种思维模式就会影响他在这个领域内的表现。

    🌱 三、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案例:想象中的托马斯·爱迪生

    想象中或许是这样:“他在新泽西州一个实验室样子的房间里,穿着白大褂。他正在研究电灯泡。突然,电灯泡亮了![他是一个人吗?]是的。他是那种比较孤僻的人,喜欢自己思考。”

    事实上,爱迪生不是一个孤僻的人。在关于电灯泡的研究工作中,他有 30 名助手,其中包括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研究工作在一家公司投资的标志着当时最高水平的实验室里进行!

    爱迪生不是一个单纯喜欢鼓捣小发明的人,也不是不谙世事的书呆子,其实是个精明的企业家,他清楚自己的发明具有的商业潜力,甚至知道如何去讨好媒体——有时他会去打压别人,让自己成为一项发明的唯一发明者,因为他懂得如何宣传自己。

    关于能力和成就,我们有很多错误的想法,特别是我们总认为,是那些孤独、聪明的人突然间发明了了不起的东西。

    思维模式和成绩

    案例:初中生的思维模式与成绩

    我们在一些学生进入初中时评估了他们的思维模式:他们相信自己的智力水平是固定不变还是可以发展和提高的?后来,我们对他们之后两年的学习生活进行了追踪。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会出现成绩下滑的情况。他们的成绩出现了突然的下降,并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越来越差。而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们在后来的两年里成绩逐步提高。

    面对失败逼近的威胁,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们则动用他们的全部能力来学习。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在面对这种艰难的转折期时,视其为一个巨大的威胁,威胁着他们可能会暴露自己的不足,从胜利者变成失败者。

    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认为,停止努力是自己无法理解的一件事。对他们来说,青春期是一个充满了机遇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可以学习新的科目,可以找到他们的兴趣点,以及未来想要做什么。

    案例: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完全掌控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动力。不是一头钻进书里,不动脑子地死记硬背,他们说,“我会寻找串联每个讲座的主题以及潜在规律”,还有“我不断重新审视自己的错误,直到我弄明白错在哪里”。他们学习的目标是获得知识,而不只是为了通过考试。

    当课程变得困难和枯燥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失去动力,他们说:“我让自己对课程内容保持兴趣。”“我对上化学课保持积极的心态。”“我让自己保持学习的动力。”即使认为课程很无聊或者导师很无趣,他们也不会让自己的动力消失。

    无论是不是天才,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可以发展成为自己才能的兴趣爱好。无论是不是天才,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可以发展成为自己才能的兴趣爱好。

    有了正确的思维模式和正确的教学方法,人们可以成就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固定型思维模式会限制人的成就。它让人们的头脑中充满了干扰信息,让人们不屑于努力,毁掉学习策略,也会让其他人变成审判者而非我们的同伴。无论我们是谈论达尔文还是普通的大学生,想达成重要成就都需要明确的关注点、全身心的努力、无穷无尽的策略,还有学习中的同伴。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能够给予人们的,也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帮助人们发展能力并结出丰硕果实的原因。

    艺术才能是天赋吗

    案例:《用右脑绘画》

    这根本不是绘画的技能,而是观察的技能。是人们对边、空间、物体之间的关系、光影以及整体的观察能力。绘画要求我们去学习其各个构成部分的技能,然后将它们组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工艺流程。有些人可以在生活中自然地获取这些技能,而有些人必须通过学习才能将这些技能联系在一起。

    任何人想做什么都能做吗?我并不确定。但我认为现在我们可以同意的是,人们能做的事比你曾经以为的要多得多。

    夸奖和肯定标签的危险性

    案例:对能力的赞扬与对努力的赞扬

    给这些学生十道非常难的非语言型的智商测试题。他们大多完成得很不错,当他们完成后,我们会对他们表示赞扬。

    对一部分学生的能力进行赞扬。他们听到的话是:“哇,你做对了 8 道题。这个成绩非常棒,你在这方面非常聪明。”他们被放在了“你太有才了”这个位置上。

    另一部分学生,我们对他们付出的努力进行赞扬:“哇,你做对了 8 道题。你一定非常努力。”他们并不会感到自己拥有什么特别的天赋,他们受到赞扬的是他们为了成功付出的努力。

    我们对能力的夸奖让那些学生们陷入了固定型思维模式,他们也表现出了所有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拥有的特征:当我们让他们选择的时候,他们对有挑战性、可以让他们从中学习的新任务表示拒绝。他们不想做任何可能暴露自己缺点的事,以避免别人对他们的才能提出质疑。

    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被夸奖的学生中有 90% 的人希望挑战可以让他们学到新知识的新任务。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不完美是一件耻辱的事情,特别是当你被称作“有天赋”的时候,所以他们选择撒谎。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将普通的孩子变成了骗子,只是因为我们告诉他们,他们非常聪明。

    否定标签及其作用方式

    当刻板印象被唤起的时候,它会扰乱人们的思绪——让人们暗暗担心自己的表现会验证这种刻板印象。人们通常都不会察觉自己有这样的想法,这种心理活动却让他们没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去专注于考试本身。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身上。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标签都会扰乱你的思绪:当你被贴上肯定的标签时,你害怕会失去它;而当你不幸被贴上否定的标签时,你会害怕自己正如标签所说。

    刻板印象除了会阻碍能力的发挥,还会让人缺乏归属感。

    偏见是一个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我并不想去责备那些受害者。我只想说,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偏见的本质只是其他人对他们的看法,能让他们在自己的能力和自信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去对抗这些偏见。

    成长型思维模式能让人们——即使是被贴上否定标签的人——充分运用和开发自己的大脑。他们的头脑中不会充满局限性的思维,归属感薄弱,也不会担心其他人会来定义自己。

    提醒

    你会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吗?这个孩子是艺术家,那个是科学家。请记住,你这样说并不会帮助他们,即使你可能是在称赞他们。记得我们的研究,对孩子的能力进行夸奖会让他们的智力测验得分降低。换一种属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式去夸奖他们(比如,夸其努力的过程,或询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 四、领域案例

    领域1:体育冠军的思维模式

    人的思维模式比天赋更重要。

    案例:迈克尔·乔丹

    迈克尔·乔丹在高中时被校队淘汰了,现在我们会嘲笑当年踢他出校队的教练。他没有进入他想要效力的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这些人是不是太蠢了?最初可以选择他的两家 NBA 球队也没有签下他。多么愚蠢的错误!那是因为现在我们知道他是有史以来最棒的篮球运动员,于是认为在当初这一点应该也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我们看着他的时候,看到的是了不起的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但在当初,他只是普通的小球员迈克尔·乔丹。

    被高中校队淘汰后,乔丹非常郁闷。他的母亲说:“我对他说,让他回学校好好训练。”他真的按照母亲说的做了。他每天早上六点就离开家,在上课前抽空练习。在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时候,他不断弥补自己的弱点——他的防守动作、控球能力和投篮。他的教练对他远超他人的努力深感惊讶。一次,在球队输掉季后赛最后一场比赛后,乔丹不断地练习了好几个小时的投篮。他是在为下一年的比赛做准备。即使他后来功成名就——让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运动奇才,他的艰苦训练仍然是出了名的。公牛队之前的助理教练约翰·巴赫(John Bach)就说他是“一个不断想提高自己天赋的天才”。

    对乔丹来说,成功源于人的头脑。“坚韧的意志和决心比某些身体上的优势更强有力。我经常这么说,我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但是其他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看到乔丹时,只能看到他完美的身体素质带领他走向成功。

    研究结果 1: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成功来源于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事,来源于学习和自我提高,这也正是我们在这些冠军身上看到的。

    研究结果 2: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挫折可以给人动力,挫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它是一记警钟。

    研究结果 3:在体育界中(在医学预科中),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掌控着自己走向成功以及维持成功的过程。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你无法掌控你的能力和动力。你指望你的天赋带你过关斩将,当天赋做不到的时候,好吧,你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你不是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人,你已经定型了。已经定型的人必须通过抱怨和责怪别人来保护他们自己。

    每一项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团队运动。没有人可以孤军奋战。即使是在个人比赛项目,例如网球或者高尔夫球比赛中,出色的运动员都拥有自己的团队——教练、陪练、球童、经纪人以及顾问。

    秉性、决心和冠军思维这些品质成就了杰出的运动员,同时,它们也来源于成长型思维模式,其核心在于自我发展、自我激励和责任感。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运动员不仅能从胜利中体会到成功,在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中也可以。你越这么做,体育运动对你来说就会越有意义——对那些和你一起运动的人来说也是一样。

    领域2:商业上的思维模式和领导力

    当人们生活在一个以个人天生的才能为标尺的环境里时,一旦整体形象受到威胁,他们就会感觉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他们不会参加‘补习班’,也不会在投资者和公众面前站出来承认自己错了,他们宁愿选择撒谎。”

    《从优秀到卓越》作者吉姆·柯林斯想弄清:到底是什么让一家公司从优秀发展到卓越的?最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带领公司走向卓越的领导者。这种领导者并不是指那些能力超常、魅力出众、非常自负且自认为天才的人,而是那些谦虚、勇于不断提问并有能力面对残忍现实的人——也就是说,面对失败,即使是自己的失败,他们依然能保持信念,相信自己最终可以成功。

    在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领导人的世界里,人有优劣之分。他们必须不断确认自己属于优秀这个级别,而公司正是他们展现优秀实力的平台。

    领导艺术的大师沃伦·本尼斯(Warren Bennis)对世界上杰出的企业领导者进行了研究。这些杰出的领导者说,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当领导者的。他们对证明自己没有兴趣,只是在用巨大的动力和热情去做自己热爱的事业,自然而然就有了之后的成就。

    案例:韦尔奇:倾听、信任、培养

    韦尔奇一直保持着去工厂听取工人意见的习惯。这些工人是杰克尊重和学习的对象,相应地,也是他培养的人。

    在收购了华尔街的一家投资金融公司基德尔皮博迪,让通用电气损失高达上亿元。他在这次事件中学到,真正的自信是“有勇气敞开心扉去欢迎新的变化和想法,不管他们来自何方”。

    他学习如何去选择员工:根据他们的思维模式而不是背景进行选择。他说:“我需要的是对工作充满激情和欲望的员工。一份简历不能告诉我这些人内在有怎样的渴望。”

    他告诉员工们:对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发展,而不是体现他们个人的重要性。公司推崇的是通过员工辅导而不是恐吓来提高生产力。

    杰克·韦尔奇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他致力于个人成长和发展。他的这种信念让他控制了自己的自我意识,没有脱离现实,没有丢失仁慈之心。

    即使对象是成年人,正确的反馈也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去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并直面自己所犯的错误。在职场上,这种正确的反馈是什么样的呢?公司不应该因为员工的一个绝妙的想法或者聪明的行为而奖励他们,而是应该因为员工们具有主动性、能够解决难题、不断奋斗学习新技能、不惧挫折并坦然接受批评而奖励他们,甚至可以因为他们不需要频繁的奖励就能好好工作而奖励他们。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认为拥有天赋当然是件好事,但这只是一个起点。这些管理人员更重视员工以及自己的发展。他们给员工更多的个人发展指导,会注意员工的进步,而且欢迎他们提出批评意见。

    人的大脑在一生中都可以发生转变,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指导和练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案例:管理人员培训班进行的一系列练习

    在这些练习中:

    a)他们要去思考,为什么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这一点至关重要;
    b)他们要想出一个自己以前能力很差但现在表现很好的领域;
    c) 给在工作上感到困难的员工们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能力是可以发展的;
    d) 回想过去是否有过原本认定某个人无法完成某事,但该人最终学会的情况。

    他们要反思,在每个案例中,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

    作为领导者,要去找到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管理人员:这样的人要热衷于培训员工并热爱学习,乐于给予和接受反馈意见,能够面对并战胜困难。

    要建立一个充满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环境,让人们可以在其中成长。这包括:

    • 让他们知道,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的

    • 告诉他们,企业最重视的是学习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不是现成的天赋和才能

    • 给员工们反馈,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未来更容易走向成功

    • 让员工们知道,管理人员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资源

    大部分人在成为管理者时,都会有一段努力学习的时期。他们接受很多培训和指导,听取很多建议,长时间认真思考如何去做自己的工作。他们期望得到发展。但他们一旦学到了基本要领,就会停止继续进行自我提高。因为自我提高的过程看上去太麻烦了,或者他们看不出这种自我提高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他们更愿意仅仅简单地做自己现在的工作,而不是努力将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领导者。

    要将公司创造为一个会对能力发展进行奖励的企业,之后自然会有领导者出现。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企业的员工,对公司的信任感更强,并拥有更高的员工授权水平和所有权意识,并愿意承担更多的义务。对公司也表现出更高的忠诚度,并愿意付出更多。

    如果你在经营一家公司,从思维模式的角度来审视一下它。它是否需要你像郭士纳那样去改造它:认真想一想,如何根除精英主义,创造一种能够进行自我审视、交流通畅、重视团队协作的企业文化。

    领域3:人际关系中相处的思维模式

    案例:情伤

    曾经甜蜜的坠入爱河,后又痛苦分开。

    在听他们讲完自己的故事后,我们问了他们以下几个问题:这段感情经历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是如何处理的?你期望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 人们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时候,他们感到自己被评判了,被他人的拒绝贴上了标签。这个标签是永久性的。就好像陪审团下达了判决书并把“不招人喜欢”印在他们的额头上。所以他们会去猛烈攻击那个抛弃他们的人。
    • 对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来说,他们的第一目标清晰又明确,就是报复。他们认为复仇可以作为对自己的补偿。
    • 对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正确的反应应该是去理解和原谅,并继续生活。尽管他们通常会被发生的事伤得很深,但他们希望能从这次关系中得到领悟:“这段感情以及它结束的方式让我明白了两个人沟通的重要性。我以前认为爱可以战胜一切,但是现在我知道,爱是需要很多其他支持才能存活下去的。我也知道了什么样的人才是适合我的。我认为,每一段关系都会让你越来越了解自己,你会渐渐看到适合自己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 对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来说,他们的第一目标是原谅。

    当你了解被拒绝能给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带来多大的伤害和愤怒,你就不会惊讶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在面对嘲笑和欺凌时是如何想通过暴力手段进行报复了。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说,这一切都可以被培养。所有一切——包括你、你的伴侣和你的恋爱关系——都可以成长和改变。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到底有什么问题呢?

    1. 如果你需要为其努力,说明它注定不属于你

    2. 问题表明性格存在缺陷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在谈到冲突时会选择责备,有时他们会责备自己,但大部分时候他们选择责备对方。而且他们会将责备的矛头指向对方的个人特质——认为这是性格的缺陷。

    一旦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发现了伴侣某些方面的缺点,他们就会看不起对方,并对整个恋爱关系感到不满。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会看到伴侣身上的不完美,但依然认为他们的恋爱关系是良好的。

    挑选一个伴侣就等于挑选一大堆问题。世界上没有不存在问题的候选人。这当中的诀窍就是了解对方的底线在哪里,然后从这个点开始逐渐培养两人的关系。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责备总是来得又快又猛。

    在一段关系中,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你能够摆脱责备去理解问题,并尝试着去修复它——共同修复它。

    婚姻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你要鼓励伴侣成长,也要让对方鼓励你自己成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你只是想找完美的人来当朋友,那么你的社交圈子会变得非常有限。然而,不能容忍那些故意让你觉得自己很糟糕的人。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更容易害羞,因为固定型思维模式会让人们在意他人的评价,也容易让人们怀疑自己并产生焦虑感。他们被自己的恐惧控制,害怕受到他人评价,因此避免跟别人接触。

    对于校园暴力,施暴者评判他人,受害者接受这种评判,有时这种评判会埋在心里,导致抑郁甚至自杀,有时就会通过暴力行为爆发。然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并不倾向于将欺凌行为看作对他们本人的评判。相反,他们认为施暴者存在精神问题,需要通过欺压别人来抬高自己的身份,增强自己的自尊。

    领域4:思维模式的传播(父母、老师与教练)

    父母们认为,通过表扬孩子的头脑和天赋——他们可以给予孩子们持久的自信心——就像送给孩子一份礼物一样,但事实上这行不通,还起到了反效果。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在遇到困难,或者任何事出现问题的时候,立即对自己产生怀疑。如果父母真想送给孩子一份礼物,最好的就是教会他们热爱挑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享受努力的过程,不断学习。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成为赞扬的奴隶。他们将拥有一种可以建立和修复自信心的终生有效的方法。

    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夸奖孩子们以成长为目标的努力过程——夸奖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学习、坚持不懈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达到的成就。而且我们可以在和他们谈到其成就时,更倾向于表示自己欣赏和赞扬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做出的选择。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是这样描述自己心里的完美典型的:“一个成功学生的主要目标是拓展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思考和探索世界的方法。他们不会将分数当作自己的最终结果,而是将它看作帮助自己继续成长的一个途径。”

    优秀教师相信人的智力和才能是可以成长和发展的,他们也都对学习的过程非常感兴趣。

    优秀教师会给所有学生设立高标准,而不是只给那些相对优秀的学生。

    优秀教师会教学生如何达到高标准。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老师会创造一种充满评判色彩的氛围。这些老师会根据学生们一开始的表现,判断谁聪明、谁笨,然后就放弃那些“笨”的孩子。

    固定型思维模式让人变得复杂。这种思维模式让人们过分担心自己“固定的”能力,并促使人们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有时,这会让你付出代价,让人们变得喜欢评判别人。

    案例:成长型思维模式教练,约翰·伍登

    约翰·伍登创造了体育史上最漂亮的联赛冠军纪录之一。他带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篮球队夺得了 1964、1965、1967 至 1973 和 1975 年度全国大学篮球联赛冠军。在一些赛季,他的球队创造了不败的神话,他们还曾经创造 88 场比赛连胜的纪录。这一切我都知道。

    伍登并不是一个复杂的人。他聪明风趣,但是并不复杂。他只是一个勇往直前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他有着他自己的原则:“你必须每一天都让自己变得更好一些。在一段时间内,每天多让自己做一些事,提高自己的能力,之后你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他并不要求在比赛中杜绝失误。他从不要求他的球员不许输球。他只希望球员充分准备,全力付出。“我赢了吗?还是输了?这些都是错误的问题。正确的问题是:我付出最大努力了吗?”如果尽力了,伍登说:“你也许会比分落后,但是你永远不会输掉比赛。”

    要小心应对胜利。胜利可以将你推入固定型思维模式:“我能赢是因为我有才能。所以,我肯定能一直赢下去。”胜利能够感染全队,也能感染个体。

    你不会在某个时刻被正式宣告自己获得了成长型思维模式,而是通过一个过程,一步步接近成长型思维模式。

    建设性的批评能帮助孩子理解如何去弥补自己的错误,给孩子贴标签或者轻率地原谅孩子是不可取的。

    父母经常为孩子设定努力的目标。记住,拥有先天的才能并不是一个目标,拓展技能和知识储备才是。请特别注意你给孩子设立了什么目标。

    作为父母、老师和教练,我们的任务是帮助他人发展潜能。

    🌱 五、改变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是建立在相信变化的基础之上的。

    在研究中,我看到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的——聪明,看上去很有主意,却对挫折无能为力。

    信念是通往幸福(或痛苦)的关键。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这些信念。

    认知疗法的主要目的是教会人们控制自己的极端评判行为,让他们变得更加理性。

    案例:人们在练习和学习新事物时,大脑是如何建立新的联系并发展的?

    你学习新事物时,大脑里那些微小的连接就会增加,变得更强壮。你越挑战自己的思维去进行学习,你的大脑细胞就会越多。这样,以前你觉得很难甚至无法完成的事情——比如学习一门新语言或者做代数题——看上去就会变得简单。因为你的大脑变得更强、更聪明了。

    人们坚持固定型思维模式,一般都是出于某种原因。在他们人生中的某一时刻,固定型思维模式符合人们的心理需要。固定型思维模式告诉人们他们是谁,或者他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聪明、有天赋的孩子)而且会告诉他们如何成为这个理想中的人(表现优秀)。这种思维模式能够为你提供获得自尊心的方案,还可以让你获得他人的喜爱和尊敬。

    不仅要制定一个成长型思维模式计划,更要设想具体细节,设想你要如何实行它。

    思维模式的转变不是采取一点建议就能完成的,而是意味着用全新的方式看待问题。无论是丈夫与妻子、教练与运动员、经理与员工、父母与子女还是老师与学生,一旦开始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看待问题,就从评判与被评判的关系转变成了学习与帮助学习的关系。他们致力于成长,而成长和持续成长需要足够的时间、努力与相互支持。

    成长型思维的练习步骤

    第一步:接受

    拥抱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让我们面对这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部分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需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是成长型和固定型的混合物,这没什么可羞愧的,或者可以说,正常的人类都是这样的。

    第二步:观察

    明确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那个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格会在什么时候回来?当你了解了这个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并明确了激发他出现的原因,不要急着去评价,先观察一下。

    第三步:命名

    给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起个名字。让我们来仔细想一想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你会不会用你生活中某个人的名字来命名他?或者一本书、一部电影中的人物?或者用你的中间名来命名他——他是你的一部分,但也许并不是重要的一部分?又或者,你给了他一个你不喜欢的名字,来提醒自己这不是你想要成为的人?

    第四步:教育

    你越了解触发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原因,就越能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出现时保持警惕。当你马上就要迈出自己的舒适区的时候,请做好准备,在他出现并阻止你时,要欢迎他的到来。想一下他会对你说什么,但是告诉自己,为什么要迈出这一步,并要求他和你一起踏上旅程:“听着,我知道这可能会失败,但是我愿意试一试。你能不能对我有耐心一些?”

    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本来是为了保护你、让你感到安全才存在的。但他却没能找到什么方法去做到这一点。所以,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新方法去教育他,他就可以帮助和支持你:让他接受挑战,不要放弃,在受挫折后卷土重来,并帮助和支持他人成长。

    思考何时何地和用什么方式才能让你的计划更加具体。思考用什么方式能让你行动起来,去寻找一切方法,将你的计划付诸实践并获得成功。

    两种思维模式对比:


    两种思维模式

    现在,该由你来决定是否该做出改变了。也许应该改变,也许无须改变。但无论你选择如何,请记住成长型思维模式。如果你遇到了困难,就去试试这种思维模式。它会一直在那里等着你,为你展示通往未来的道路。


    🏝 获得什么启示?

    本书介绍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以及众多的场景案例,让我顿悟般地理解着自己过去有些甚至显得荒诞可笑的心理和行为。同时,面对未来的生活和生存,也让我感受到了自己思维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不仅仅在于生活本身,还有很多知道的未知,以及未知的未知。这就好比是推开了一扇门后,发现了打开多扇窗的路,突然间有了让内心房间即将变得明亮通透的期望。

    我说的这些窗,是什么呢?我觉得就是,跨领域的思维模型,也可以叫着重要学科的重要知识,以足够我们去解决未来遇到的各种问题。无论是生活、家庭、工作或事业,都需要我们拥有成长型的思维模式,去探索、去试错、去努力构建一个永远都在不断完善的自己,不被过去的思维所阈限。


    扩展阅读

    • 《刻意练习》

    • 《认知天性》

    关于作者

    [美] 卡罗尔·德韦克 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会员。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的杰出研究者,其研究成果获得了世界广泛的赞誉。其学术专著《自我理论:动机、人格和发展的角色》被世界教育协会评选为年度好书。其著作曾经被《纽约客》、《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等报刊杂志刊载。

    关于译者

    楚祎楠

    我是几昆虫,一个追求终身成长的努力者。感谢您完整阅读这篇文章,期待与你的思想相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终身成长》拆书: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vo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