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有一篇文章里貌似说过,我想试一下,随着自己想法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但是我有了打断录音以后觉得我可能不敢试。也不是不敢,而是全然什么都不顾想啥写啥,写出来的东西可能会不成文章。而我如果想要吧他变成正式的文章,需要花费巨量的时间。
比如之前啊我写游记的时候:https://www.jianshu.com/p/26b37a24fb59
中间有各种联想,但是回看我的录音,它们真的是点状的,强行放在一起它们像一篇四不像,文章在上面,我先简单说一下我录音时的各种联想,比如写日式车站和铁桥的时候我联想到侵华战争,百年耻辱。
写娘子军的时候,我在想女权,男女平权。还有写车站的时候我想起来我妈妈说她们小时候发洪水,人们在车站避灾的场景。。。还有很多我不一一赘述了,总之如果硬把她们塞到游记里可以,可那篇文章也就不能叫做游记了。
能不能捏合好也很考验我的文字功底和业余时间。 而我现在对这两项都没有什么自信,所以我决定把每个点单独的整理一下,一是我从录音开始,发现我想要写的内容还不少,但是常常有坐下来认真思考,要写却一片空白不知道写什么,也幸好有录音,我才没有彻底遗忘。二是以便我哪天真的突发奇想,试验想要想啥写啥的时候,有现在的经验打底而不至于畏难而退。
我总说自己容易畏难,逃避,可我又一直在写,总觉得我和写作的关系像人和自然的缩影。人类其实很顽强的,可惜坚强的是精神不是肉体。嘿嘿像我现在,顽强的是态度而没有作品可以拿出来展示。大自然随便挥一挥手,人类就得退避三舍,可还能很快卷土重来。也像我,在文学海洋里随便冒出一个主题我就不知道写什么了,但过几天又敢了。
经历过灾难的人们,对自然是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的,我一直觉得我们镇风调雨顺,政通人和。最近大雨倾盆,洪水咆哮而过才发现灾难来临人的力量是多么渺小。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原来灾难离我这么近。不过还是能发现我们的基础设施是有进步的,这次灾难基本只发生在河道周围(外婆的菜田依旧被淹了),我妈妈说她小时候有次洪灾,洪水直接在村子里漫延。
那个时候也没有楼房,人们只能不断的忘高处走,因为车站的地势高,所有人都去车站避难。好在洪水很快就过境了,她说自己那会儿也不知道害怕只是在站台上呆呆的看着洪水流过。
她曾经指着某个台阶和我说当时水都淹没这儿了,我当时也没有概念。只是在想淹不到人啊。。。长大才意识到,那是河道都盛不下的水啊。。。我们河道日常不算低。唉,人总要为自己的无知买单的,当时我挨骂了。。。具体对话实在想不起,总之我透露出一种“不严重”的态度,被家里批评教育了一顿。
我想那年的火车站庇佑了很多人吧,不知她们出入时会像我妈妈一样把故事告诉下一代。火车站现在也是村里地势最高的地方,村里建了楼以后可能它不算是最高点了,但我相信如果发生一样的事情,人们仍会朝着车站的方向去。
因为想写车站所以我查了一下,百度只有一句话1906年,法国人艾菲尔设计。我不知道和巴黎铁塔的设计师是同名还是同一个人,因为我查了一下埃菲尔生平1906恰好是他转入什么西部铁路工程期间。这段时间他恰巧还在亚洲。总之很巧合,不过我猜如果是大设计师操刀,小站的名声应该更大吧,所以可能只是巧合。一个有点神奇的巧合。
其实现在的小站没落了,只有两趟石家庄阳泉往返的客车。说给现在的小孩听她们可能都不相信,之前从早上六点到晚上这里一直会有客车经过,话说我出生到长大期间真的是小镇黄金时期啊,连车站的业务量都是巨大的。
高铁没有选址在这边有点可惜,但似乎也能理解。车站是1906年的了,大概率不会动这个建筑,只会另外找地儿修建,这里还是两省交界,修车站肯定想带动更偏远的地方。
对高铁站而言,娘子关火车站都能做他的祖爷爷了,世界就是这样新人换旧人一带带更迭。小站像是迟暮的老人,如果不是那两趟客车带来的人气儿,它会更加落寞吧。
我们的发展太快了,小站还没有搞清楚新的游戏规则就已经处于淘汰边缘了,还好它的地缘位置挽救了它。
其实也挽救了我以及像我这样的小镇青年。我小时候客车还比较多,而且票价真的很便宜,去市里学二胡,学舞蹈,经常赶7点还是6点车,到了就去文艺馆,下午学完二胡正好坐三点多的车回来。从三年级一直到初二,小镇的列车几乎承包了我所有的周末。有段时间甚至是和列车员认识的。
我一直都再想,如果我生长的时间是现在,会不会什么都没有了。交通不便,即使父母想培养兴趣爱好也有心无力。现在想起来真的觉得很幸运。
到我大学的期间,正好它的站点延长了,从太原到石家庄(之前是只有阳泉石家庄往返的),我大学期间还是从家门口坐绿皮火车往返,除了时间延长,感觉好像哪里都没有变。
这也是我对火车站感情特殊的原因之一吧,某种程度上它承包了我的青春。甚至可以说目前为止我的前半生无论任何话题,总绕不开车站这个地点。
而且如果没有这趟火车我每年回家的难度和时间会大大延长的,甚至有可能因为出行困难而减少回家的次数。这趟列车疫情期间是停运过的,之前的我石家庄市内转个公交,从石家庄北站坐会儿就立马到家了,停运期间我得坐车到阳泉北站,从北站转东站,在从东站打车到汽车站。。。最后坐大巴回家。这么跑了一次之后,我中间真的没有再回去过,主要是累,而且没等我缓过来就又该走了。总觉得假期不是休息而是奔波。
还好还好这趟车还在运行着。这点真的很感谢国家,也感谢这趟列车所有的乘务人员。我小时候就听列车长说过这趟车是赔钱的,就为了老百姓方便开的。这趟车的电费大概是2-3万,但是它最贵的票(往返全程)才十几块。。。我当时还计算了一下。。。总之赔钱。
但是还好,它还走着。我总觉得只要还有列车运行这里就有生机。可惜哪怕是这里长大的我也只是短暂停留,只要车还开着我们就还有希望。至少我会回来养老的,希望那个时候这趟车还在,小站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