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再这样xx生气了!"谁跟孩子说这句话,请你马上阻止他。而这样的错误也是我身边的人包括我自己经常会犯的,以前听着不会觉得有什么,可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问题的严重。
有些时候是父母给孩子讲半天道理,孩子也不太愿意听,效果远不如跟孩子说「再不听话叔叔/阿姨要生气了」「不听话医生要来给你打针」之类的有效。
有些时候,父母可能没有意识到,特别担心孩子被别人说是「熊孩子」,一着急就随口说了。
但教育孩子不能只讲目的,不讲方法。方法错了,虽然暂时达到了目的,却无异于饮鸩止渴,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也会埋下隐患。
感想1、长期被用错误的归因教育的孩子,往往是是非观念比较模糊,比较无助,甚至非常喜欢推卸责任。
如果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只是被告知,这样做A会生气,那样做B会不高兴。
那么他就会理所当然地想,是不是「如果对另外一个人做了同样的事情,他没有生气」,这件事就可以继续做呢?是不是「在对方生气之前停下来」就可以了呢?
孩子不会记住这个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是不对的,他只会不断地尝试,试探父母和外界对他的行为容忍的底线。
如果没有明确的底线,他就会反复地实验、探索,很难改正自己的问题。
2、 被错误归因教育的孩子,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或变成「两面派」。
当孩子经常被教育「妈妈会生气」「妈妈不让」这样的话,孩子心里会形成一种认知,在这个家里最权威的人,对我最有威胁的人原来是「妈妈」。
孩子开始时,可能会有意无意地跟「妈妈」对抗,试探「妈妈」的底线,跟「妈妈」展开权力的争夺。比如故意不吃「妈妈」给的食物,故意不在「妈妈」规定的时间睡觉。
一旦他在这一场权力争夺中失败了,确定这个家是以「妈妈」的意志为主,不听「妈妈」的话就有麻烦,那么,他就会讨好这个权威角色,至少表面上讨好,不激怒这个权威角色。
而在权威角色看管不到的时候,孩子很可能会加倍去做平时权威角色不让他做的事情,成了我们常说的两面派。
3、被错误归因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也很有可能学会错误的归因。
很多人都是习惯外部归因,始终不觉得自己有错,错误都在别人身上。
自己不小心撞坏了东西,会先说「为什么别人没把这个东西放好」。自己做什么事情迟到了,会先责怪周围的人,「为什么没有提前提醒他」。
包括对待父母也是一样。这些孩子不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出现问题就抱怨父母「因为你们,我妥协了多少多少,你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孩子如果没有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对是错,不从外界找原因,他就会变得很焦虑,很失控,很无助。
在教育方面,我只是一个初学者,但希望通过自己努力可以教育出一个三观正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