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会避免“过分”的感觉

学会避免“过分”的感觉

作者: 闲云l闲语 | 来源:发表于2023-02-26 20:38 被阅读0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四种感觉影响,导致自己无法正确地面对遇到的人和事,并带来一些不太好或自己不想要的结果。这四种感觉都跟“过分”这个词相关:过分烦躁、过分生气、过分抑郁或无精打采、过分内疚。

    过分烦躁会让人不能保持心平气和的心境,那么在面对遇到的人和事时,便无法进行有效地处理,甚至将被遇到的人和事制约,比如面试时会因此而极度紧张,影响面试结果;面对孩子时因为烦躁而言行不当,伤害孩子。

    过分生气会让人不能冷静思考而把事情搞砸;过分抑郁或无精打采,可能会让自己什么都做不成,甚至得心理疾病;过分内疚的结果会导致自己无法对遇到的人和事做出正确的判断,被其他人或事牵着鼻子走。

    我们产生“过分”的感觉和随之而来的的行为,一般都是被遇到的人或事刺激到了,因此产生了“过分”的过激反应。而要避免让自己因“过分”的感觉而产生反应过激的情况,要对自己的感觉进行自我觉察,判断自己当前的情绪是不是处于“过分”的过激状态。

    在情绪ABC的理论当中,“遇到的人和事”就是其中的A,也被称之为“诱发性事件”,诱发性事件或者说诱因一般发为两类,一类是重大危机,比如水灾、火灾、疾病等;一类是日常琐事,比如孩子不听话、跟伴侣发生冲突、遇到不喜欢的事等,所有会令自己反应过激的事情,都可以称之为诱因。

    而C则是指在面对A时,产生的感受和行为。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是因为有A(诱因)的出现,才会导致C(感受和行为)的结果,比如说你对孩子大发脾气时,你不会觉得自己是产生了过分生气的过激反应,你会觉得:“如果不是他不好好学习,我怎么会发火?”也就是说,你觉得是“孩子不学习的行为”这个诱发性事件,才导致了你有这么生气的感觉和发火的行为。

    事实上,A的诱因是不会直接导致C的感受和行为的,真正导致C发生的是其中的B。B指的是你对A这个诱因产生的所思所想,也就是对当前遇到的人或事你是如何去看待的,这才是导致我们产生感受和做出行为反应的真正因素。

    举个例子:孩子不好好学习,如果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太不听话了。”那么你产生的情绪反应就会是生气,而行为或许就是教训孩子;如果你想到的是:“他是不是上课听不懂,还是遇到了什么问题?”那么你第一时间自然就不会生气,而是会冷静地去寻找原因。

    想要让自己在遇到诱发性事件时,不受自动化思维的影响,产生不恰当的所思所想,让自己因此而对人或事产生过度反应,那我们就要学会对自己的感受和行为负责,这个负责不是指责怪自己,而是责任,是对自己要有引导和控制感受和行为的责任。

    当然,有时候在埋怨他人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时,或许我们并不是不知道自己是产生了过激反应,而是知道却放任自己这么去做,原因是想以此证明自己的过激反应是对的,错的是其他的人和事,借此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人一直在做的就是三件事:思考、感觉、行为。如果在这三个方面无法就行自我管理和控制,那么将很容易被其他人或事从心理、情绪和行为上进行操纵,造成自己不想要的或是于已无益的结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会避免“过分”的感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mc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