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习惯这个话题很大,所有人都在讲,所有人也都在做。正因为它大而泛,所有人可能说的都对,但又似乎不对,听到的多关于习惯的论述,好像都是父母对孩子说教一样的充耳,而真正把习惯当成一门学问去拆解、分析、分享的却乏善可陈。汗牛充栋的育儿书里,让我听的明白的莫属孙云晓先生《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中所描述,他从习惯的底层逻辑开始分析,什么是习惯,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告诉我习惯是什么,怎么培养孩子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对习惯的描述要比概念更有说服力: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如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切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说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说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因此,一个人习惯养成的越多,能力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先生说能力就是习惯的概念还是很贴切的,不然怎么解释我们身边很多人的成功秘诀,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身边的成功人士,都是在他的优势方面有个异于常人的好习惯。
一个人有三五个好习惯即可成功,如果能养成十个好习惯必定杰出,其他习惯可通过迁移实现。少年儿童特别要培养爱心助人、主动学习、勇于担当、自我管理和尊重他人五个方面的好习惯。
真正的习惯教育是自我教育,让孩子形成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强制。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让孩子觉得这是我期盼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作用,好习惯多,我才是好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让孩子参与选择和决定养成什么样的习惯,是培养习惯的最低起点。最理想的状态是儿童自己提出一些意见,与成人共同决定。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一是认识习惯,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 要性 主动养成好习惯。二是明确规准。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定家规,定班规,制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发动学生以及父母和老师都参与。要共同协商制定培养目标(三个月或半年培)养一个习惯,不宜贪多贪快。三是榜样教育。一般来说,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而少年儿童最崇敬榜样,用各种方式进行榜样教育是有效的。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很守时,他怎么守时?他的表都是拨快10分钟的,这就是好习惯。四是持久训练。行为习惯一定要长期训练。习惯培养有很多技术手段,大家可以尝试,但是有一条很重要:即一个行为习惯的形成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坚持和必要的训练。但是这训练不是天天正步走,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五是及时评估。习惯培养过程需要用各种方式评估、表扬、引(.孩子一定要及时地表扬。六是形成环境。要形成良好的集体和风气,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在班里或家里都会得到鼓励、支持、欣赏;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了,大家会批评帮助。
怎样矫正不良习惯?学习不好的孩子往往是学习习惯不好;品德有问题的孩 可能是品德习惯不好。怎么办?可以用一下区别强化法。
区别强化理论的依据是斯金纳的白鼠实验。斯金纳设计了一个类似箱子的装置,在箱子旁边有个杆子。箱内的白鼠如果压下了这个杆子,一颗食物就会落入离杆子不远的食物盒内。一只饿鼠在斯金纳的箱内停了许久,仍然没有任何压杆反应的迹象。这时,为了让白鼠有动作,并且学会压杆的行为,斯金纳把所期待的行为分为若干个阶段,使白鼠逐步达到各阶段所设定的标准。假如这只白鼠在箱子里活动,许多的动作都不是斯金纳所期望的,只有当它的头朝向杆子时,才能符合斯金纳的期望,这时立即就有食物落入食物盒内。这种奖励会强化白鼠朝向杆子的反应动作,而其他动作相对逐渐减少。下一步要奖励的反应是白鼠更接近杆子,其次就是碰撞到杆子。最后只有压杆的行为,才会获得食物的奖励。这个实验就是行为塑造的经典实验,可以塑造所期望的行为。如果从反面来看这项实验,又引导出另外一个策略--区别强化。这只白鼠在箱子里活动,开始时,动作都不是斯金纳所期望的,但只要头朝向杆子时就可以获得奖励。经过数次后,头朝向杆子这种行为逐渐增多,其他错误行为慢慢减少;其次缩小奖励的范围,要白鼠朝向并移动杆子,最终出现压杆的行为。同样,对于儿童的偏差行为,其改善之道,并非立即要求儿童改掉。不要出现这种行为,而是采取渐进方式,分阶段逐步要求孩子递减不当行为的发生次数,最后减到可以接受,甚至完全没有的情境,这种策略就是区别强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