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闺蜜们激烈讨论了苟晶这档子事。本来以为真相大白后,热点就应该退去了,这两天却又冒出来某公知的“这一切不构成我们原谅苟晶的理由”,全网突然把矛头转而指向苟晶了。
没有苟晶这事儿的细节,基础教育体系内的暗箱操作对大部分人们而言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看到听到普通人的这类故事,绝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都会看完之后感叹一番,然后估计马上继续抖一抖,或者看看流量明星的热点最近又有啥瓜可吃,看看“张翰否认与郑爽复合”。苟晶的学霸人设和两次被替的悲惨遭遇(后来证明有夸大其词的成分)被强势曝光以后,媒体争相报道,极速推动事件的追本溯源,一众作奸犯科者均得到相应惩罚。这种处理结果,也给更多心存侥幸想通过不法手段谋私利的当权者们敲响了警钟,因为谁也无法预料事件将会在哪年哪月被追查曝光。这不得不说也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进步。
苟晶撒谎了,并用此吸引了大量的关注。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她的夸大其词,是为了争加举报成功的机率,毕竟这是一个猎奇的社会,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做铺垫,没有新闻价值,谁又会来为苟晶们维权呢?对大象或面从腹诽或客客气气或敬而远之,却对蚂蚁重拳出击,这是一种生存智慧。对批评要求精准,对受害者要求完美。但苟晶们其实只是蚂蚁,是找不到合适渠道维护自己权利的弱者,他/她们不是这个社会最大的敌人。贵族们吃饭通常要求注意礼仪姿态保持体面,穷人们顾不得那么多,姿势难看就难看点吧,至要紧填饱肚子。解决这种问题的有效办法不是全网声讨他们、要求受害者精准举报、精准发声,而是要打开更多的维权通道,程序公正、制度有力,才能保障教育公平。
现在的关注点变成苟晶是不是既得利益者,她是不是学霸,这种思维难道不荒诞、荒谬吗? 难道更应该遣责的不是那种敢对规则肆无忌惮的破坏与冒犯的作恶机制吗?只要这种作恶的模式存在,就会有连续不断的受害者,他们可以是陈春秀,也可以是苟晶,还可以是我们当中任何一个倒霉的弱势群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