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就会看到妈妈和爸爸的不容易,他(她)会因此而变得懂事,不再那么像一个孩子。
因为家庭无法提供足够的养育环境,因为父母没有达到及格线的心理养育功能。甚至父母的人格都处在匮乏和极度不完整的固着状态里,父母有大量地早年创伤和创伤应激反应在生活和关系中不断活现。因此孩子在很早期就开始共情、照顾自己的父母,并撑起家庭中摇摇欲坠的“稳定”。
他们懂事而小心翼翼,他们的潜意识隐藏着那个需要保护、理解、耐心和“特殊对待”的自己,他们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
一个孩子需要滋养和灌注的内心,却长时间处在干涸和耗竭的状态。他长大了,成为青年,成为中年,努力地生活着。然后他因为一些原因终于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关注自己的感受。他开始因为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等而求医问药。那么造成这一切的开始,究竟在何时呢?
他们难以从父母那里得到接纳和理解,甚至少量的都没有。
孩子在家庭中努力地存活,接收着来自环境的一切,很多时候,他们机械而冷漠地对待自己,扛起父母的情绪和人生,活成别人的期待,不忍心让任何人失望。
是什么激励着这个孩子在漫长的岁月里去承受着如此难以承受的事情?
答案是,在潜意识中,他期待着当他这样做了,当他做得足够好,足够完美的时候;
他的父母能成为真正的父母,从而好好地弥补他,爱他,让他再做回一个孩子,回到故事的开头,重新来过。
可这只是梦,而生活却在此刻。
每一个此刻都可以是一个开始。
与其继续活在那样的梦里,不如走进真实——去学习成长,去做咨询,去一种关系里体验什么是更恰当地被对待,感受被共情被理解却不被评判的感觉。
最重要的是,请比任何人都更坚定地拥抱和偏袒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