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笔记(32):通向新关系——关系是如何进化的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笔记(32):通向新关系——关系是如何进化的

作者: 左岸7102 | 来源:发表于2019-08-22 18:10 被阅读0次

    前面讲了关系的角色、语言和互补,讲了关系的混淆是怎样影响自我发展的,以及通过课题分离和非暴力沟通塑造新的关系。

    (非暴力沟通:

    1.区分观察和评论,能够不带预设地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具体指出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物;

    2.区分感受(Feeling)和想法,能够识别和表达内在的身体感觉和情感状态,而不包含评判、指责等;

    3.体会与正发生的事情和感觉相关的需要——所有人共通的需要(如食物、信任、理解等)——是否得到满足;

    4.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而且确实是请求而非要求(希望对方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关心(Compassionate giving),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惭愧、责任等)。)

    在关系的最后一章,谈谈独立。

    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陈老师说,他看过一个关于生命的纪录片,说所有的生命,在很久很久以前,都是从一个细胞来的。这些细胞不断的分化、分离,变成了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才有了今天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物圈。

    在某种意义上讲,人也在不断经历这样的分化和分离。

    从生理上讲,这种分离自我们从娘胎出来,呱呱坠地开始,就已经完成了。

    可是关系上的分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无论是家庭、组织还是集体,如果我们总是对别人抱有天真的幻想。如果我们总是惦记着别人的目光,总是让别人的情绪影响我们的情绪,总是因为内疚不能维护自己的边界,或是利用内疚去控制别人,那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还没有和别人分离,我们和别人还是一体的。

    精神上,陈老师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笼统地分为三个阶段,这是自我不断从关系中分化的阶段。也是自我成熟和发展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自我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觉得,世界和其他人是围绕着他们的需要运转的,所以,他们会把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当成其他人的需要和愿望,把自己关注的中心,当中别人关注的中心。

    当他们发现别人也只是在关注自己关心的问题时,他们会很惊讶,并因为自己的感觉受挫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

    第二阶段:他人阶段

    当一个人意识到,别人不是围绕着自己来运作的,就开始让自己迁就别人。这样,他就生活在他人的目光和期待中,觉得别人的评价、赞许、关心、愤怒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他会变成一个滥好人,不敢确认自己的需求和价值。会因为有时无法满足别人的愿望而深深地内疚和自责。他会遇到这种人际关系的难题。

    第三阶段:独立阶段

    在这个阶段,一个人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清什么是别人的课题,什么是自己的课题。对自己的需要和权力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感知。

    他能够尊重自己,也开始理解别人。别人已经不能限制他,除非他愿意接受这种限制。

    他变得自由了,感觉但了界限,也不去侵犯别人的自由。在关系中所做的事,很多能发乎本心了。

    独立意味着孤独

    可是,独立并不是容易的事。在一定程度上,独立意味着孤独。

    一个独立的人,在心理上是真正断乳的。

    当他遇到麻烦时,当他心情不好时,他不再对亲人、朋友、同事怀有“理所当然”的期待。当然他们可以求助,这是他们自己的课题,他也知道,别人帮不帮他,是别人的课题。

    从独立的那天开始,他就失去了抱怨的资格和理由。当然,他也不需要对别人的情绪怀有什么“理所当然”的责任,因为这是别人的课题。

    去掉了人与人之间习以为常的用控制和期待来维持关系的方式,一个独立的人,怎么能不孤独呢?

    孤独,也许正是人生的某种真相。说到底,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完全理解另一个人,有没有人能为另一个人的生活负责。

    我们总说,这是我的家人,我的恋人,我的孩子,我最好的朋友。“我的”意识,好像是我们拥有某个人一样。

    拥有是人际关系中最大的幻觉。没有人能够拥有另一个人,哪怕是给了孩子生命的父母,我们只是在各自的人生旅程中不期而遇,彼此同行。这种相遇有长有短,但最终我们都是要分开的。

    1 可是,因为别人并不需要理所当然地对我们好,我们才有了感恩的理由。

    2正因为我们不知道,对方会不会欺负我们,才会有信任。

    3 正因为我们能够离开,坚守才显得可贵。

    自由是美得的前提,人际关系中所有美好的东西,只有出于我们自愿的选择,才会变成美德。否则,它就是强迫,让相互的关系纠缠。

    独立不会加剧隔离

    一些人听我分化和纠缠的理论以后,经常会产生这样的念头:我是不是要反抗我的父母呢?

    很多分离是通过反抗来的,就像青春期的孩子通常是通过反抗父母获得自己独立的空间一样。但反抗本身,并不是分离,而是可能变成另一种形式的纠缠。

    什么是真正的分离?就是我们了解了他们的期待和困难,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得承认,我们无能为力。

    重点不是反抗,而是不把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当做我们自己的困难和问题。哪怕他们觉得困难和问题的解决方案就在我们身上。

    独立和关系上的亲近有矛盾吗?不一定。

    陈老师说,独立之后,大部分人还是会投入到关系中,只是,这都是出于他们自己的选择。

    有一位爸爸,听了陈老师的讲座后问:如果说爸爸的事是爸爸的,儿子的事是儿子的,那是不是说儿子有了问题,我就不用去帮他了?这是不是太自私了、太不尽责了。他问陈老师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儿子高考刚结束,正在纠结儿子上学的事情。

    陈老师说:如果你认为,你帮儿子只是出于爸爸的义务,是被迫的,那你也许就不应该去帮他,毕竟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可是很多时候,就算没有爸爸这个身份,没有这个义务,我们仍然是愿意帮助儿子的。

    在帮他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不是我们被迫去帮的。不是儿子求我们帮他,他也不是一定会接受我们的帮助。这样你就给了自己自由,也给了儿子自由。

    独立不会加剧人和人之间的隔离,这是因为,一个信奉独立和自由的人,同时也是信奉人性的善的。

    陈老师认为,一个人只有经历了独立,才能真正自主地,以一种成熟的心态投入到一段关系中。

    分离不是人际关系的终点

    没有什么关系是一定的,只是,别让自己过得纠结就行。更不要明明是自己让自己过得很苦,却要求埋怨别人。

    只有放下关系的纠缠,我们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总结一下:

    这节课讲了独立,虽然独立意味着孤独,但这是一个自我发展的人必须走的道路。只有在关系中独立了,我们才能做到课题分离,承担起自己对自己的责任,让变得更好的自己去促进关系,影响别人,实现自我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笔记(32):通向新关系——关系是如何进化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so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