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曾老思想

学习曾老思想

作者: 孞臨 | 来源:发表于2020-05-23 08:12 被阅读0次

              读《曾国藩家书》之思

    一·“曾氏认为勤奋早起是一种精神面貌,是一种家庭的风气,它对家人尤其是对子孙的教育影响是深入骨髓而能持之久远的。曾氏始终认为做官不是长久的,金钱和权势都只是暂时的。一代富贵,不能保证第二代富贵,吃苦能干的兄弟往往养出娇懒庸俗的子弟,惟有奋发向上的精神从小就植入家人的心灵中去,将淳厚良好的风气代代相传,才能使得人才辈出,家业不败。富家子弟须有寒士之风方才有出息。”

      我想曾老的这番话值得我们深思,领悟其精髓。首先,曾老教导家人子女要树立吃苦耐劳的观念,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其次,也教导了父母,兄长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子女、兄弟姐妹,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领悟的。

    阅读《曾国藩家书》,我们不仅仅要努力做到内省反思,更多的是了解与他人父母交往沟通的艺术,想想当今的社会,我们存在哪些问题?我们的国家存在什么样问题,为什么会存在,我们又该如何的去改正,去解决。《曾国藩家书》里面很多的内容都是需要我们细细的去理解品味,学习的。

      二·“官员中自李少泉官保而下,至大小文武各员,皆愿我久于斯任,不再疏词。江南士民闻亦望之如岁。自问素无政德,不知何以众心归向若此?沅叔劾官相之事,此间平日相知者如少荃、雨生、眉生皆不以为然,其疏者亦复同词。闻京师物论亦深责沅叔而共怒官相,八旗颇有恨者。尔当时何以全不劝阻?顷见邸抄,官相处分当不甚要,而沅叔构怨颇多,将来仕途易逢荆棘矣。尔与何人交好,凡本家亲邻近状,皆易述及,以慰远怀。”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在唉声叹气的抱怨着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仕途。说一千道一万,就是喜欢抱怨自己的工作。我们刚看到曾国藩对泽儿说的一番语重心长之语,你心里是否已经暗涌心波,你是否对你现在的学习任务、或则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呢?《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有这样一段话:“改变你所能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所以,当我们没办法改变自己环境时,我们就改变自己的心态,去接受自己,去接受自己的学习任务,接受自己的工作。让自己在岗位上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

      三·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从毛主席对曾文正的高度评价中,我们就可以感知到曾国藩对他人,后代的影响。我自己也很钦佩曾文正,他秉持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念。他自己很重视对子女、兄弟的教育和开导,他也时时警醒着自己,重视对自己的“内醒和悟”。

      他曾在给沅弟的信中写了一段我非常赞赏的话:“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在现在这个科技发达、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肉体愈发的懒惰了,懒惰似乎就像是一场传播很迅速的病毒,病毒兴奋的和大气融为一体,它嚣张跋扈的想让世人都染上。有时它成功了,有时它失败了。

      对于大多数青年、中年而言,它赢了,因为青年人群、中年群体总会绞尽脑汁的为自己编造各种各样的理由——让懒惰侵蚀自己。而小孩子的精力似乎是无穷的宝藏,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他们遇到什么都想去试试,去做做,他们每天都很忙碌。我们在这个急躁、焦虑、强调速度的社会中,是否应该停下来,让自己的心在寂静的空间中停留,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是真的很焦虑、急躁呢?还是只是因为你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制定的计划太多,而落实的太少;还是树立的目标太多,实现的太少?梁启超曾在《敬业与乐业》中说到过:“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百善孝为先,万恶懒为首。”亲爱的同伴们,你的骨髓是否被懒惰侵蚀;你们的大脑是否已经被懒惰侵蚀了……。这些,我都不得而知。希冀君勿望初心,砥砺前行;希望君心中常驻奋斗之句;期望君大脑常留奋斗之语。

      当我们在某一领域有了建树之后,可以做到不骄,不傲。古语有云:“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希望我们都可以守住自己的初心,时时谨记自己的目标、梦想。切莫迷失在眼前的功名利禄中;切莫沉醉在他人、社会给自己贴的虚假标签中;切莫给自己建造一个骄傲自满的世界。

      愿你我都可以用努力寻得自己的价值,戒除骄傲带来的弊病,守住心中的一方净土。

    四·“唐先生言,最是“静”字功夫要紧。大程夫子是三代后圣人,亦是“静”字功夫足。王文成亦是“静”字有功夫,所以他不能动心。若是不能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在这个物欲横流,浮躁、焦虑的世界,我们该如何安置自己的身体,如何放置自己的灵魂呢?曾文正说到:“心静”。若是心不静,到哪里都烦躁,到哪里都不安。

    古语有云:“心静则凉”亦是此意。而且如若心不静则很难有大成就,心静了就会有看到自己的内心诉求,就可以知道自己深思自己所追、所求。比如:现代著名作家路遥将自己关在煤栋数年,在寂静中耕耘自己的精神家园,精神乐土,创作出了《平凡的世界》。而项羽内心浮躁,自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肖雄盖世,力拔山兮气盖世,拥有百万雄兵,不把刘邦放在眼里,浮躁的他自认为谁都比不过自己,最后落了个乌江自刎的结局,这也诞生了李清照的千古名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俗语言:“心专才能绣花,心静才能织麻。”让我们守住自己内心的一方静土,在寂静中耕耘自己的未来。

    阅读《曾国藩家书》,真的是一种美的感受,更多的感受到了一本好书,对一个人心灵的洗涤,对一个人视野的开阔,对一个人精神的进化,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曾国藩以书信的形式,以真挚的感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来传授自己的经验教训,将世间的所有事囊括其中。为人——“百善孝为先,对待子女以身作则,对他人信任,并且真挚的对待他人。人不可太聪明,更多的时候做一个愚笨的努力之人。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为官——“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信任他人。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某居半,天意居半。”曾文正用自己自身的例子或者是周围人的例子,来教导兄弟或者自己的子女。我深深的被曾老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被曾老对世事透彻的视角,被曾老的大智慧所打动。

    用马克吐温在《双城记》中写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经济发展的速度也是以往的时代所不能比拟的。这个时代的价值观等是成多元化的,我们更多的时候被一些信息遮蔽了双眼,使我们成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之人,我们被一些花言巧语所打动,我们被一些虚情假意之人玩弄在手掌之中。比如:最近几年,自杀率越来越高,可能是由网络上的诈骗所引起的,也可能是他人对自己言语上的伤害……。一个叫PUA的组织,肆意狂虐,他们声称是帮助男孩子追求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实质他们有专门的心理学家,爱情导问,幸福学专家,来教导男孩子如何给女孩子洗脑,并且让男孩子骗取女孩子的钱财,身体,最后他们还引导女孩子去自杀。去年一名叫包丽的北大女生便是深受PUA之害,最后选择了结束自己美好的生命。今年,罗志祥被女友曝出多次出轨的事件之后,罗母痛心疾首的责怪她“想毁了罗志祥”。还有家暴案,性侵案……。看到这些不仅让我们痛心疾首,而且还使我们一阵唏嘘。看到这些报道、消息之后,我认为我们各个年龄阶段,各个社会群体都应该多次阅读、感悟《曾国藩家书》。让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我们都应该做一个有底线,有道德,有良心,有同情心之人,而不是什么都可以任意为之之人,更不是一个隔岸观火,麻木,甚至是操纵一些违法犯罪活动,毁灭他人之人。

    改变一个心术不正,有越轨倾向之人,首先需要改变他们的思想。我认为《曾国藩家书》真的是亟需广泛的在国家中,社会里,家庭中迅速传播,并且可以得到广泛阅读之书。

    五·“帮助别人,奉献爱心,历来都是被视为善美之举,都是应该歌颂并予以提倡的,大部分人也都具备这种与生俱来的“良知”,但是助人之事,该如何才能恰到好处呢?曾氏言:以目击为限,以急时无为原则,来随缘布施。”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是我们耳熟能详之语。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曾老所说的“帮助他人,如何才能恰到好处呢?”我想这是一门学问。在《爱的五种表达》中说道:“帮助他人,应该以他人的合理需求,并且是自己可以为之,但又与法律道德毫不冲突之举,才是较好的。”我想这句话形象的给我们解释了我们帮助他人如何恰到好处呢?

    阅读《曾国藩家书》,我们不仅仅要努力做到内省反思,更多的是了解与他人父母交往沟通的艺术,想想当今的社会,我们存在哪些问题?我们的国家存在什么样问题,为什么会存在,我们又该如何的去改正,去解决。《曾国藩家书》里面很多的内容都是需要我们细细的去理解品味,学习的。

    六·“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人性通例,是处逆境而发愤,处逆境而堕落,故世间富贵之家少有绵延四五代的。”当你看到这一段话语时,你的心灵是否会受到触动,你的大脑是否早已思绪纷纷了。孟子曾在《孟子·告天下》中写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幸福的时代。我们没有经历过饥饿,我们没有体验过战争,我们把现在生活的一切都视为理所应当。但那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心安理得的享受着我们现在的生活,大多数人不再有忧患意识,更不会有杞人忧天的思想,大多数人喜欢沉浸在自己安逸的生活中,享受着父母为自己创造的良好的生活条件中。

    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以后呢?以后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呢?当年迈的白发苍苍的佝偻的父母,再也劳动不了的时候;当自己的父母生病的时候,需要子女拿钱、需要子女的陪伴照顾的时候;当自己的子女上学、补课、培养兴趣、培养技能的时候,你又该如何拿出钱来,你又该如何面对呢?你会逃避吗?你会置之不理吗?你也许会坚决的回答说:“不,我不会的。我会从现在开始好好的挣钱,我会从现在开始好好努力,我现在会奋发图强的。”

      可是你是否会感到太晚、太晚了呢?那时你年迈的父母是否还有时间来等待你呢?你子女的童年、成长期是否会出于同情而变慢来等你呢?不要玩物失志了,不要在沉迷于自己的安逸世界中了,你需要鼓起勇气走出来。

    我们的人生应该用来努力、奋斗。不要在任何一个时期——放纵自己,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将会承担什么代价,你不知道自己将会面对什么样的结果。人生中,有的东西,你赌不起,也不敢去赌。在奋斗。努力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负韶华,不负父母,不负自己,无悔岁月。

    七·天下之技,无一不是靠苦练;天下之书,无一不靠苦读;天下之粮,无一不苦靠耕;天下之学,无一不靠勤。

    古语有云:“孰能生巧,勤学苦练。”曾国藩也曾说过:“临帖宜徐,摹帖宜疾,专学其开张处。数月之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时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打得通的,便是好汉。余所责尔之功课并无多事,每天习字一百,阅读《通鉴》五页。”

      文学大家鲁迅曾说过:“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中国古代就有“囊萤映雪,凿壁偷光,闻鸡起舞”的故事,还有悬梁刺股之事例。现在还有我们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天眼之父——南仁东……伟人,成功人士,他们无不是靠自己的勤奋刻苦努力而得到的。

      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的勤学苦练的精神。《劝学》中写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我们从现在开始,从当下做起,用勤奋刻苦努力来耕种自己的未来,创造自己的人生。希望我们都可以不负韶华,无悔人生。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八·“曾氏认为勤奋早起是一种精神面貌,是一种家庭的风气,它对家人尤其是对子孙的教育影响是深入骨髓而能持之久远的。曾氏始终认为做官不是长久的,金钱和权势都只是暂时的。一代富贵,不能保证第二代富贵,吃苦能干的兄弟往往养出娇懒庸俗的子弟,惟有奋发向上的精神从小就植入家人的心灵中去,将淳厚良好的风气代代相传,才能使得人才辈出,家业不败。富家子弟须有寒士之风方才有出息。”

      我想曾老的这番话值得我们深思,领悟其精髓。首先,曾老教导家人子女要树立吃苦耐劳的观念,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其次,也教导了父母,兄长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子女、兄弟姐妹,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领悟的。

      世间没有哪一个成功人士,是随随便便的成功了的,他们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奋斗。比如:中国的天眼之父——南仁东,数学家——华罗庚,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他们的成就不是靠等,靠玩而获得的,他们是在你看不到之处,默默的努力着,默默地奋斗着。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有汗水,更多的是血水。

      希冀君立足当下,努力一步,在努力一步,当你有一天回首时,你会惊讶自己的改变。

相关文章

  • 学习曾老思想

    读《曾国藩家书》之思 一·“曾氏认为勤奋早起是一种精神面貌,是一种家庭的风气,它对家人尤其是...

  • 老曾

    去年六月下旬,我和小叔小婶从石河子出发,老曾和李建从奎屯出发,中午在两城之间的安集海大峡谷集合。我们到达的时候,老...

  • 老曾

    老曾是小区收废品的师傅。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开着小三轮穿梭在各栋楼间。 曾师傅每次在楼栋间边转边喊“收废品”。就有人喊...

  • 老思想

    如果长的很漂亮,有美好的身材,良好的脾性,也会有美好漂亮的人生。丑陋的人不配拥有美好的一切!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想?

  • 老思想

    我们社区有一家收破烂的,对了,现在已经不叫收破烂的了,取了一个洋气的名字,可回收资源收集站。 回收的也都是大件,电...

  • 老思想

    老公的三姨家有四个儿子,可是基本上都指望不上。最靠谱的老大年前伺候父亲住院看病,因疫情封控困在医院二十多天,等到父...

  • 反思

    要像曾国藩学习,曾老一样的不睿智,但他后天努力钻研,一样得到了提升。 我还是读书少啊,思想不够成熟。做的事情幼稚的...

  • 图书漂流让共读时光更美好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曾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为此,老...

  • 老曾膏药

    老曾膏药颈肩腰腿疼痛克星 两百年多传承配方七十年实体店经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保护 纯中药无西药、无激素、无麝香。...

  • 忆老曾

    老曾是我前公司的同事,曾经是个胖子,而现在,是个瘦了的胖子。这个胖子身上有各种各样的标签,普通的或神奇的,这些标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曾老思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tk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