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听樊登读书,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亲子之间应该以感谢来传递爱。可是我觉得爱是相互助力的。
樊登举的例子是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了,子女就应该身怀感激之情,孝敬父母,并且把这种爱传递下去,所以他说亲情之间爱的传递靠的是感谢。
刚才听张老师说她的儿子儿媳妇周五晚上八点从西安赶回来,说今天要去安康出差,本该昨天下午走,但为了多陪孩子,他们今天早上五点多就出发了。这就是亲情,因为父母今天的付出,才有了明日孩子的孝顺。
我想起了自己昨天为了看父亲,我先辗转到咸阳去接弟弟,然后一道去看父亲,可是监护室只有一个人能进去,我让弟弟进去了。我恳请主任,他带我到病房外隔着玻璃望了父亲一眼,就把我领出来了。即使只看了一眼,但我也心满意足了。这就是亲情,我的心里一直记得上中学时父亲那次接我的情形,虽然只有一次;父亲为我买跑表,虽然是我唯一一次要求他为我买东西;父亲为我买的一身运动服,羡慕死其他同学……因为父母曾经的付出,我们更清楚自己应该如何对待父母,我们也清楚如何对待孩子,因为我们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父母将爱传给我们,我们将爱传给孩子,这样爱才会在相互助力中不断地传递下去。
我相信亲人之间的爱不仅仅是一种本能,出自于对父母的感谢,我更深切地以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是相互的,父慈子孝,只有这样,我们爱的接力棒才会一段一段的接下去,不仅亲子之间如此,普通人之间亦是如此。
今天教《社戏》,我在给孩子们解读“乐土”的时候,讲到了伙伴之间的游玩。迅哥,在平桥村受到很多的优待,一个是因为这些孩子本身天真纯朴、无私热情、好客友善,我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迅哥虽然住在城里、读过书,可是他从没有瞧不起那些孩子,当那些牛认生的时候,迅哥也显示出了自己的弱点,他和平桥村那些不识字的孩子是平等的,平桥村伙伴从父辈身上传递的自愿给予的爱让他深切地感受到,他用尊重他们回报这份爱,很所以他们相处的很融洽,他受到了那么多的待遇。
我又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个渔人在世外桃源里看到美好的一切,当被告知:“不得为外人到也”时,他就想着“诣太守”,当他背信弃义的时候,当他“处处志之”的时候,结局必定是“遂迷,不复得路”。因为这种爱是单方面的,必定是不会长久的。
不管亲人也罢,普通人也罢,人与人之间的爱都是相互的。爱不是给予,而是相互助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