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4-元代日记-《云山日记》

24-元代日记-《云山日记》

作者: 学习博物馆馆长 | 来源:发表于2018-06-28 12:21 被阅读9次

    01—作者其人

    郭畀(1280一1335),字天锡,又字祐之,别号北山,开沙(今江苏省丹徒县高桥乡)人。身材魁梧,蓄长须,人称郭髯。其父景星,有文采。元初,朝廷派人至江南选拔人才,郡守推荐他,他以亲老推辞未就。后被大司农燕公楠等荐为淮海书院山长。郭秉承家学,通晓蒙文。20岁时即为镇江儒学学录,后为学正。历任江西饶州鄱江书院山长,浙江处州青田县腊源巡检。后调平江路(今苏州)任儒学教授,未及赴任,又改任江浙行省椽史。

    精工书画,书学赵孟頫,曾代赵书写《雪松斋集》,赵作序于其后,对郭称述备至。又师事高彦敬,得其笔法。与无锡画家倪元镇往来甚密,相交最久。因世居京口,故画法仿米芾,书画每作都能自出新意,成为元代丹徒的名画家。性喜饮酒,醉后信笔挥洒,水墨淋漓,得者无不视为珍宝。代表作品:《退思集》、《云山日记》、《自书诗卷》等。

    02—日记介绍

    《云山日记》是他元至大元年(1308)八月至次年十月,在镇江、杭州时的日记,其中对当时镇江的人物、名胜、僧寺、街道、市场、园林等都有记载,是一部珍贵的地方史料。

    03—日记展示

    04—日记价值

    日记的价值一窥,从《云山日记》中郭畀的书画交往开始,由内围往外围延伸,由郭畀的书画交往及延伸,我们可以看到:

    郭畀书画面貌的形成过程;

    江南儒学学官和江南道官的交往异常密切;

    一个庞大的、被隐没在历史中的元初江南士人书画群体。这个群体当中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即是郭畀“学官”身份背后牵引出的元代江南儒学学官群现象;

    由郭畀的主体身份,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圈中人们的社会属性;

    由郭畀的书画作品,我们亦可以看到这个圈中人们的审美倾向和这个时代、这个地域书画流行的元素。

    05—个人心得

    今天的心得是,写日记很难坚持的一个原因是,往往把它当成了一项任务,而不是当成一个客观记录-反思省身-不断成长的一个方式。这两者背后的区别是,前者是完成任务的心态,后者是学习的心态。所以前者是种压力,一旦遇到阻力就放弃了;而后者是动力,即使有阻力也能不断突破,持续向前。

    另一个心得是,尝试下白话文的写作方式?短短数语,已囊括大半,微言大义,也不会觉得要写很多的压力,同时锻炼了概括和遣词用句的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4-元代日记-《云山日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aw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