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4-元代日记-《云山日记》

24-元代日记-《云山日记》

作者: 学习博物馆馆长 | 来源:发表于2018-06-28 12:21 被阅读9次

01—作者其人

郭畀(1280一1335),字天锡,又字祐之,别号北山,开沙(今江苏省丹徒县高桥乡)人。身材魁梧,蓄长须,人称郭髯。其父景星,有文采。元初,朝廷派人至江南选拔人才,郡守推荐他,他以亲老推辞未就。后被大司农燕公楠等荐为淮海书院山长。郭秉承家学,通晓蒙文。20岁时即为镇江儒学学录,后为学正。历任江西饶州鄱江书院山长,浙江处州青田县腊源巡检。后调平江路(今苏州)任儒学教授,未及赴任,又改任江浙行省椽史。

精工书画,书学赵孟頫,曾代赵书写《雪松斋集》,赵作序于其后,对郭称述备至。又师事高彦敬,得其笔法。与无锡画家倪元镇往来甚密,相交最久。因世居京口,故画法仿米芾,书画每作都能自出新意,成为元代丹徒的名画家。性喜饮酒,醉后信笔挥洒,水墨淋漓,得者无不视为珍宝。代表作品:《退思集》、《云山日记》、《自书诗卷》等。

02—日记介绍

《云山日记》是他元至大元年(1308)八月至次年十月,在镇江、杭州时的日记,其中对当时镇江的人物、名胜、僧寺、街道、市场、园林等都有记载,是一部珍贵的地方史料。

03—日记展示

04—日记价值

日记的价值一窥,从《云山日记》中郭畀的书画交往开始,由内围往外围延伸,由郭畀的书画交往及延伸,我们可以看到:

郭畀书画面貌的形成过程;

江南儒学学官和江南道官的交往异常密切;

一个庞大的、被隐没在历史中的元初江南士人书画群体。这个群体当中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即是郭畀“学官”身份背后牵引出的元代江南儒学学官群现象;

由郭畀的主体身份,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圈中人们的社会属性;

由郭畀的书画作品,我们亦可以看到这个圈中人们的审美倾向和这个时代、这个地域书画流行的元素。

05—个人心得

今天的心得是,写日记很难坚持的一个原因是,往往把它当成了一项任务,而不是当成一个客观记录-反思省身-不断成长的一个方式。这两者背后的区别是,前者是完成任务的心态,后者是学习的心态。所以前者是种压力,一旦遇到阻力就放弃了;而后者是动力,即使有阻力也能不断突破,持续向前。

另一个心得是,尝试下白话文的写作方式?短短数语,已囊括大半,微言大义,也不会觉得要写很多的压力,同时锻炼了概括和遣词用句的能力。

相关文章

  • 24-元代日记-《云山日记》

    01—作者其人 郭畀(1280一1335),字天锡,又字祐之,别号北山,开沙(今江苏省丹徒县高桥乡)人。身材魁梧,...

  • 25-元代日记-《客杭日记》

    本篇日记是上篇日记中的部分摘录,主要记录的是郭畀在杭州的经历,是了解元代时的杭州的一个不错视角。《客杭日记》是完整...

  • 老头日记.云山遥

    看见那山吗,真羡慕它。就那么静静地,让柔柔的云雾拥着、绕着、缠绵着,如一对相恋千年的情人儿,悄悄演绎超越尘俗的爱恋...

  • 2018-06-29

    日记,日记,日记,日记,日记,日记,日记,日记,日记,日记。

  • 2018、10、13、晴 星期六

    亲子日记第189篇 今天下午给妞妞请假,没去武馆,我们约好一起去青云山玩,听三叔说,青云山民俗游乐园很不错,可...

  • 26-元代日记-《金元日记丛编》

    01—书本介绍 金元时期是古代日记发展的转折期,虽然这一时期的日记体著作不多,传世者更少。但其内容涉及面却较为广泛...

  • 白云山蹦极日记

    一直有个想去白云山玩一次蹦极的念头,害怕又纠结,下不了决心。心里有个小恶魔不甘心地说,去尝试一下吧,哈哈,今天风和...

  • 五云山摄影日记/2017.02.14

    我只是走进了一片枯萎的草地,不经意间发现了这些小花和绿色。很小很小的小黄花和很小很小的叶片。春天的信息隐蔽的真好。...

  • 五云山摄影日记/2017.02.16

    五云山早上到中午的温度是7到15度,这是走一走,拍一拍的节奏。不负初春,不负外援摄影设备,不负mate9。走一走,...

  • 五云山摄影日记/2017.02.14

    不错的天,那就拍蓝天白云。下班后背上相机包佳能70d带上新手机mate9,趁着傍晚刚到,一路拍摄,一路发微信,这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4-元代日记-《云山日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awyftx.html